《母雞》教學設計
提示:在情感的表達上,都是對小動物的喜愛,《貓》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
2.除了情感表達方面,兩篇文章在寫法上還各有哪些特點呢?
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采用總分的結構方式。
表現小動物特點時,采用具體事例,用事實說話。
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
師:同學們,老舍先生真不愧是一位著名的大作家。為了突出事物的特點,采用總分的結構方式或是借助具體事例,采用生活化的語言來敘述,這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寫作方法,今后我們在寫作中也可以運用。現在請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一個語段)
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很討人喜歡。它四肢靈活,行動敏捷,玲瓏的小面孔上,嵌著一對閃閃發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過油.,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總是向上翹著,顯得格外漂亮。
師:我們一起來讀。誰能模仿這個語段,你也來說一個有關小動物的語段。
(指名交流)
六、布置作業:
1、摘抄自己欣賞的詞句。
2、閱讀其他作家寫的文章,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雞》,列那爾的《母雞》。
板書 :
母雞 (偉大)
討厭 不敢再討厭
無病呻吟 勇敢 負責
欺軟怕硬
手足相殘
拼命炫耀 慈愛 辛苦
《母雞》教學設計說明
一、設計理念。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把閱讀、理解、品味、感悟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把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教師,讓教師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以質疑明確學習方向,以自讀自悟體會課文內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