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母雞種稻子》說課設計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14單元《勞動》的一篇主體課文《小母雞種稻子》,本課分兩課時教學,我說的是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方法、說教學程序、說教學設計四方面進行闡述。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小母雞種稻子》寫的是小母雞想種稻子,它邀請小鴨、小貓、小豬和它一起勞動,可它們害怕辛苦,小母雞只好自己種稻子、除草、收割,小母雞把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飯,送給小鴨、小貓、小豬,它們慚愧地低下了頭。課文通過小母雞種稻子一事贊揚小母雞勤勞、不怕苦的精神。同時,用小鴨、小貓、小豬的反面形象來教育學生,讓學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品質。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讓小動物用人的語言方式去交流,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內容童趣盎然,語言生動活潑,孩子樂于接受。
上個單元學生學習了《手和腦》,懂得了它們的用處,本單元學習“勞動” ,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我們的手和腦多么重要,應該用它們去勞動。本單元安排了兩篇主體課文:《鋤禾》、《小母雞種稻子》,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勞動是光榮的,也是辛苦的,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同時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教育。因此,本課在本單元乃至全冊的地位舉足輕重,對學生的教育意義也很大。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的特點,聯系學生的實際,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愿意”口頭造句。‚過程和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表演課文。ƒ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 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習慣。 由于學生年齡小,組織語言和活動的能力較差,所以,表演課文就成了難點。
(四)、教具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我選用以下教具: 小動物頭飾‚多媒體課件 。 一年級學生喜歡游戲、表演,讓學生帶小動物頭飾朗讀、表演,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更直觀形象,便于學生接受知識,提高效率。
二、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進行的一項學習活動。本節課我選用的教學方法有:小組合作討論、啟發式談話、朗讀法、表演法等。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時我采用的方法是先由學生帶著問題自讀,然后小組合作討論,再匯報。啟發式談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朗讀既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又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理解。而表演課文則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感性體驗,實現了情感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