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頤和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8課的一篇寫景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喜愛之情。這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頤、聳、舫”等生字,正確朗讀“神清氣爽、金碧輝煌、蔥郁、朱紅 、形態不一”等詞語;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欣賞體會長廊和萬壽山的美麗景色。
2、過程與方法:
抓住不同景物的特點,引導學生去感知,去欣賞,去體會,通過朗讀來逐步提升。
3、情感與態度:
培養學生賞美愛美的情趣,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長廊和萬壽山的美麗景色。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來給你們上課,我可高興了!我想你們都喜歡旅游,是嗎?瞧,我帶來了富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的頤和園,我們一起來美美游賞一番吧!
(播放錄像)
2、你能用一句話來贊美頤和園嗎?是呀,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課件出示)
那今天我們就一起到課文中去看看那里詩一般的美景吧!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請同學們拿起書,翻到第87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
⑴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⑵ 你游賞了哪些地方?用橫線標出來。
2、檢查自學:
⑴ 出示詞語:
金碧輝煌 蔥郁 朱紅 形態不一 神清氣爽
從這些詞語的排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五顏六色,姿態萬千,神清氣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頤和園的美,那么它有哪些地方等著我們去慢慢游,細細賞呢?
教師點撥,歸納板書:
3、是的,我們進了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 )。走完長廊,就到了(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 )。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三、游賞美景,感悟美
1、游賞長廊:
⑴ 在這些美麗的景色中,最先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課件出示
⑵ 那就請你以自己最喜歡、最得意的方式美美地讀一讀。
⑶ (學生讀完一遍后)同學們先停下來,這一段共有5句話,比較比較,哪一句或哪兩句最能突出長廊的特點,就重點練習美美地讀。
⑷ 誰起來讀一讀,也可以和你的朋友合作(一起)讀。讀時要邊讀邊想象:
長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哪一句最能說明?第二句用了什么詞使我們體會到長的特點,誰能把它讀出來?
⑸ 長廊還留給你什么印象?
① 畫多:
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走在這樣長廊上,你會怎么走?
② 花多:
謝是什么意思?此時,展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色?
③ 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徐徐吹來,你有什么感覺呢?
⑹ 真是美的畫面,給人美的享受,同學們有信心把美讀出來嗎?有信心的請站起來,端起課本,第2、3句放慢速度,美美地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