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3、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1 課時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嗯,同學們今天可真精神!哎,誰知道今天星期幾啊?(今天星期二)這句話如果用你的家鄉話該怎么說?看,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地方,表達的方式就不一樣,可見,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有多豐富啊!而像這樣豐富的還有我們如寶庫般絢爛的古詩詞文化呢!那呆會兒,咱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好嗎?好,上課――
一、知詩人,解詩題.
師:今天咱們學的這首新詩的作者大家并不陌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他的經典詩句,他是誰?(王維)
師:對,他就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板書:唐 王維)
師:這個人啊,不僅詩寫得好,畫畫也堪稱一絕,就連大詩人蘇軾也用八個字來這樣贊譽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次,他特地來到渭城,也就是現在的陜西省咸陽市東北,來送元二這個人出使到安西去.(板書:送/元二/使/安西)來,把詩題讀讀---(兩遍)
師:哎!說到出使啊,我倒想問問,誰知道出使是奉誰的旨意去的?(皇上)不去就要——
師:看來,元二此行是非去不可了.
二、曉詩音,明詩意.
1.自由讀詩.
下面請你自由的把詩讀兩遍,注意,讀第一遍時,可以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爭取把字音讀準;讀第二遍時,要注意詩句的停頓,爭取把詩念通順.明白了嗎? (課件出示:全詩)好,誰愿意來讀一讀?
2.指名讀. 順勢解多音字.(朝,舍)
3.再指名讀。(誰還愿意來讀一讀?這回可要讀準確,清楚.)
4.齊讀. 字詞的障礙掃除了,讓我們一起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來讀一遍.
5.配樂朗讀(點擊). 師:想不想像這樣有感情的朗讀?這并不難,那就要先了解詩所表達的內容。下面就請你們再次利用書中的注釋,手中的工具書自學,看看每句詩講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旁邊打個?號,然后和本組的同學共同解決。
6.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匯報.
誰來說說前兩句詩是什么意思?后兩句詩呢?誰能把這四句連起來說說?
三、尋詩眼,悟詩情
(一)寄情酒更濃
師:好,對于這首詩,現在我們已經知其音,明其意(板書:明意).下面請大家再次默讀古詩,想一想,元二與王維到底是什么關系?從詩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來?(元二;故人)
師:除了“元二”和“故人”外,你們注意到“酒”了嗎?這酒他們是怎樣喝的?(勸君更盡一杯酒)
師:”勸”字說明他們之間說了很多話,可見關系不一般.那大家想想看,他們當時是怎么勸的,會說些什么話?
“盡”的意思是—(完)只有誰才會這樣喝酒?(朋友) 是啊,一飲而盡,只有朋友間才會這樣的酣暢淋漓。說到這啊,我不禁浮想聯翩:我們中國的酒文化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喝酒成為了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有一種酒是連心的酒,所以有“酒逢知己千杯少”;有一種酒是祝福的酒,所以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還有一種酒是澆愁的酒,所以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那你覺得在元二即將遠行之際,這“勸君更盡一杯酒”是一杯怎樣的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