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識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2.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賞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賞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順序,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第17課《長城》。即使沒去過北京,大家也知道北京的許多著名景點,除了長城以外,你們還知道有哪些?
<評:你們知道的真不少。>
今天我們就去游覽一個地方。〔播放課件〕
(師:下面先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的一段描述,猜一猜是說的北京的哪個著名景點?
她,構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國各地有名的園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她,被譽為“世界幾大文明的有利象征”,園中的長廊還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當中;)她,就是北京的:生:頤和園。
〔板書課題〕
師:看老師這兒,注意“頤”字的寫法,看清筆順。
<齊讀課題>
師: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頤和園?
師:謝謝你們為大家帶來的精彩介紹。今天,我們就一塊兒游覽一下北京的頤和園。
二、初讀課文,了解作者游覽順序。
1.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師:據老師了解,你們讀課文的方法有很多,現在就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認真地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自己解決大屏幕上兩個問題。<請同學讀題> 好,下面開始吧,邊讀邊找,用筆劃下來,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數”的好習慣。
問題:1.初次游覽了頤和園你們有什么感受?
2.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請用“――”劃下來。
師;有誰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書中有一句話概括了頤和園的特點。
〔板書:美麗的大花園〕
師:如果你是這里的導游,你會按照怎樣的順序領游人游覽頤和園的美景?
〔板書:長廊
↓
萬壽山
↓
昆明湖〕
2.了解頤和園,感受頤和園的美。
過渡: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大家也有這么多感受,那么,想不想去細細欣賞一番?
師:誰愿意當這個小導游領大家到長廊去走走?在小導游的介紹過程中,請游客們總結一下長廊有什么特點。
<生讀第二段>〔板書:長美〕
師:你們是從小導游的哪句話知道長廊很長的?
〈評:找的真準確〉
①“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師:老師這也有一句話,〈出示大屏幕〉
1. 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2. 這條長廊很長,分很多間。
〈請學生讀第二句〉
師:比較一下,這兩句話哪一句較好,為什么?
數字說明,更具體些。
師:既然第一句好,請你再來讀一下第一句好嗎?把長廊的“長”讀出來。
還可以從哪里看出來?
②“一眼望不到頭。”
師:看一下課本上的插圖,是不是“一眼望不到頭”?
這是長廊“長”的特點,長廊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最長的長廊,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哪些地方又體現了長廊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