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教學雜談
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我在引入課題時設計一個挑戰性問題“小組先自己閱讀這篇課文,讀熟后在小組里互講自己眼中看到的“頤和園”,最后各個小組推薦一個代表參加“導游”競賽,到講臺上把頤和園介紹給大家”各小組大聲朗讀,為了能迎接挑戰,組員讀熟課文后,就互相介紹起來。這種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參與面,既體現了民主化教學的“全體性”,又使膽小的學生得到了鍛煉,使那些有組織能力的學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
【安徽省蚌阜市教科所 馬之先】
〖也談語言文字訓練·語文教學的形式──樸樸實實〗
形式為內容服務,離開了內容,再好的形式都是沒有用的,我們不能把主要的精力花在教學形式的翻新上,令人眼花繚亂,訓練要樸樸實實。目前,有的語文課上形式較多,表面活躍,其實沖淡了語文學習:
一是濫用合作。有的課堂教學動輒讓學生討論,哪怕是很簡單的問題,書上寫得很清楚,也是讓學生討論,用集體討論代替學生的個人思考,濫用合作學習。有位教師教學《頤和園》一課,上課伊始,老師問道:“課文寫了哪些景物?同學們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學習萬壽山等內容,都是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
合作學習應當是有順序的,應當是讓學生深入思考、探究,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合作學習,才是真正意義上實質性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應當符合以下幾點:
1、學生有解決問題,須請教別人時。
2、征求組里同學對某一問題的看法。
3、讓其他同學評析時。
4、比較復雜的問題,需要共同探究時。
一堂課合作學習的次數不宜過多,根據課堂情況,靈活掌握,多了就容易使學生陷入淺層次的思考,課堂教學表面上轟轟烈烈。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東大街第一小學 徐 紅】
〖個性化閱讀教學初探·以發現理清閱讀的思路〗
倡導個性化閱讀就要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實施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實施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教師要把課堂教學的時間還給學生,方能引導他們去搭建自主探究和發現的操作平臺。
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的認識要求和技能要求的同時,要依據學生的經驗和認識實際,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指導學生在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出可供學生深讀探究的一兩個能穿透全文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探、合作交流。
例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提出“如果你是一名導游,你怎樣把頤和園的美麗介紹給大家?”這一問題,學生圍繞這一問題自己探究出學習方法,并給予相應指導,按照一讀熟課文,二批劃句子,三合作表演,四匯報交流的步驟學習,學生興趣盎然地開展探究合作性學習。實踐證明:在這種自主探究的學習中,大家很快集思廣益地發現了許多頤和園的美,讀出了頤和園的美,說出了頤和園的美,品出了祖國歷史文化的燦爛。學生動口朗讀,動手劃句,動嘴表演,動腦思索,提高了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