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
作家肖復興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通過回憶葉圣陶先生給”我”修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表現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真誠平和,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文章在描寫第二件事情中,曾兩處具體描寫了爬山虎以表現作者當時自己的心情.對于現處的四年級的孩子來說,自我感悟并體會這種寫作手法無疑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學習這篇課文,”以景抒情”可以說是一個難點.
如何突破呢?是教師強硬地灌輸給學生”這就是以景抒情”?可這明顯不符合我們的課改精神.按照以往的做法,我讓學生把兩處描寫爬山虎的句子劃出來,進行了朗讀,指導他們聯系上下文去體會,可學生依然答非所問,依然出現”作者很喜歡爬山虎”這類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此時此刻,我知道,要突破這個難點,必須得用另外的引導方法了.我對這個難點進行了重新的設計:既然是抒情,那么就先讓學生入情吧.
于是我抓住了文中的那點空白:那天下午,天氣很好.我來到葉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作者在這里并沒有說自己路上的情形.于是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說話練習:如果你是肖復興,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初中生,而受到大作家葉老先生的邀請,你的心情會怎么樣?(學生當時就說很緊張,很激動)誰能具體形容一下自己一路上的心情?(學生沉默了)
接著我在黑板上板書了幾個提示的關鍵詞:
我走在路上,天氣______________
我的心理活動
我的神情動作
于是學生又開始活躍起來:有的說:”我走在路上,雖然那是炎熱的夏天,可是我一點都不覺得.我的心情緊張極了,一直在沉思:葉老先生是個怎么樣的人呢? 會不會象我猜想的一樣慈祥?有的說:”我走在路上,心情激動極了.一路上不住地蹦蹦跳跳起來.到了葉老先生的家門了,我不由得緊張起來:終于到了.可是, 葉老先生是個怎么樣的人呢?會不會很嚴厲對待我?可是我又想起葉老先生給我修改的作文,心里漸漸放松下來.有的說:“我走在路上,汗水不住地往下流,可我一點都顧不上擦,心里只想快點到達葉老先生家。我的心怦怦直跳,想:馬上要見到大作家了葉老先生了。他長得怎么樣呢?是不是和我想象中的慈祥?他見了我會對我說些什么呢?會不會教我寫作文?”等等。(個別學生有想象不合理之處,我當場指導學生聯系上文“我”所感受的葉老先生的印象,進行合理的想象)
進行了說話練習后,我再切入問題:是啊,一路上,“我”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情來到葉老先生家的,所以“我”一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躁熱仿佛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學生馬上就明白了:這段爬山虎的描寫,實際上是抒發了作者當時的情感。
在理解“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的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時,我同樣抓住了課文中出現的空白:我們的交談很融洽……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含的期待……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他們會交談些什么呢?猜想一下他們的話題。學生們紛紛回答:有的說也許在談“我”的學習上和寫作上的事情吧;有的說也許在請教葉老先生關于寫作的事情;有的說也許葉老先生在詢問“我”的生活上的事情等等。看到學生們的話題,我讓他們再展開想象:葉老先生的神情動作和話語應該怎么樣去表現才符合作者的描寫?我在黑板上板書下:親切——認真;質樸 ——期待;學生們已經迫不及待地刷刷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