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與反思
二、背誦情況檢測評價(二、三自然段)
(1) 二人小組互背評價
(2) 教師抽查背誦情況
三、出示“自學指導”(要求學生先獨學,自學有困難的地方找小對子互幫或組學討論解決。)
課堂研讀:抓住洞口,外洞,內洞各自的特點,學習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1、熟讀課文(3—7自然段)。(組長組織,各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
2、默讀課文(3—7自然段),邊讀邊想象,請同學們運用恰當的詞語或句子概括下列景點的特點。(寫在練習本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內洞:
3、從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出來的。(抓關鍵詞句談感受)
4、我想象著作者的感受,有感情朗讀并試背第5自然段——過孔隙。
四、全班交流展示(以組為單位先交流自己小組未解決的疑問,尋求幫助,再展示學習成果。)
五、點撥引導:預設:
著重感悟下列句子,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景,詳略得當安排內容。
a.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擦傷鼻子。
b.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也很值得觀賞。
六、檢測評價:爭當優秀小導游。(小組中練習,選代表參加集體展示)
提示: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以導游詞的形式向大家介紹。
七、質疑:提出自己在本節課學習中仍未解決的疑問,集體交流。
八、自主梳理
我最喜歡文中的哪處景點?為什么?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洞口: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