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會寫13個字,正確讀寫“騷擾、躍動、強烈、欲望”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涵的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深刻理解三個事例引發出的三點思考。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課前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杏林子的資料,了解中國臺灣女作家杏林子。
2、教師準備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鋼琴曲及杏林子的相關文字資料和圖片。
[課時安排]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一、音樂導入,揭示新課
上課伊始,老師給同學們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師:知道這是什么曲子嗎?有什么感覺?
師:這是耳聾的貝多芬創造的優美的樂曲。通過這首曲子他只想告訴我們一句話:人生盡管有很多的不如意,但它決不能使我屈服。無獨有偶,(投放杏林子的照片)中國臺灣著名殘疾女作家杏林子在12歲時,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關節大部分遭到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始,頭不能轉。但是殘而不廢的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堅持自學,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杏林子對于生命的感悟。
指名讀課題,你讀出了什么?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讀全文
要求:(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詞查工具書或畫出來。
(2)課文圍繞“生命”的話題講了哪幾件事?
2、匯報交流
(1)檢查詞語:飛蛾 騷擾 茁壯 聽診器 糟蹋 動彈
(2)講了三件事:飛蛾險境求生 瓜子磚縫生長 傾聽沉穩心跳
三、細讀第一個故事,滲透學習方法
1、默讀第二自然段——“飛蛾險境求生”
思考:文中哪句話打動了你?為什么?
2、交流重點句子的理解
句1:“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讀句子,談感受。
師:盡管飛蛾的生命如此孱弱,但它并不屈服,還是努力掙扎著。
句2:“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1)什么是“掙扎”?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小飛蛾的“掙扎”,是在生命面臨著嚴重威脅時的一種抗爭。)
(2)還從哪個詞中能體會到小飛蛾在努力掙扎?(極力)
比較“極力、盡力、努力”哪個詞用在這兒最好。
(3)再讀句子,體會飛蛾求生的欲望是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采取自由讀,指名讀,范讀,齊讀等形式。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4、師小結: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它都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掙扎著的飛蛾讓“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強烈的求生欲望,都極其珍視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蟲竟然如此,更何況是人呢?
四、運用學法,研讀二、三件事
1、默讀第二、三件事
要求:選擇你感興趣的一個故事,運用閱讀第一個故事的方法,抓住最能打動你的詞句,在旁邊寫一寫你的感受。
2、小組內交流讀后的感受。
3、集體交流——“磚縫中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