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觸摸春天》教學案例
[片段1]研讀奇跡4 “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生:讀“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我認為這也是個奇跡。
師:談談你的想法。
生:一個盲女孩抓到蝴蝶多么不容易,她卻卻舍得放飛。一般人都不會這么做,我覺得安靜很熱愛生命,放走了蝴蝶也是創造了一個奇跡。
師:聯系上文想象,從捉到放,在安靜和蝴蝶身上你還悟到了什么?
生:我覺得安靜身上確實有種神奇的靈性,她好像和蝴蝶心靈相通。要不然蝴蝶怎么那么容易被捉住,肯定是蝴蝶知道安靜不會傷害她,才那么心甘情愿地被捉住。
師:你不但走進了安靜的心里,仿佛也走進了蝴蝶的心里。是啊,安靜天天在花間流連,蝴蝶早已把它當作花仙子、當作好朋友啦。與其說安靜捉住了蝴蝶,不如說蝴蝶主動飛到了安靜的手上,這該是怎樣的一種信任,怎樣的一種友情,人和動物這樣和諧的畫面,難道說不是奇跡嗎?
評析: 聯系上文:理解安靜的神奇的靈性,進而理解為安靜和蝴蝶的心靈相通,學生的心不僅與安靜的心貼近了,也與蝴蝶的心貼近了。從而更深切地理解了盲女孩創造的奇跡。
[片段2]師:你認為“張望”這個詞用得準確嗎?
生1:我認為“張望”是 “看”的意思,應該用在正常人身上。安靜是盲人,她看不見東西,所以不能用“張望”。
生2:我覺得可以用“張望”,雖然安靜看不見東西,但從“張望”這個詞中,我可以感受到她是多么想看見東西呀!
師:盡管安靜是盲童,但她仰起頭來張望。假如你就是安靜,你想張望什么呢?
生1:我多么想看到蝴蝶長什么樣子啊?
生2:我很想看到蝴蝶是怎樣飛翔的?
生3:我想看看美麗的花園是什么樣?
師:是呀!她多么希望能看看蝴蝶展翅高飛的姿勢,多么希望看看那條劃過天際的美麗弧線。你們說,她看到沒有?
生:看到了。
師:你的表情讓我覺得你們的心和安靜融為一體了,你一定看到了她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假如你就是安靜,回到家里一定會把今天不平凡的經歷興奮地講給媽媽聽,你會說—— (要求:用自己的話表達不充分,就用課文里的話來描述,一定把喜歡的詞句用上,先準備,再講述,可以合作每人講一個奇跡)
師總結:說得太好了,你們也在創造著語文課上的奇跡。
評析:抓住“安靜仰起頭來張望”這個句子,引導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設身處地地從盲女孩安靜的角度去思考:她最想張望什么?最想看到什么?這樣巧妙地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中的主人公對話,從而使學生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走近作者的內心世界,走進文本的精神內涵,達到情感的共鳴,從而水到渠成地理解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片段3]研讀:“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師:盲女孩安靜對春天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感動了作者,并使她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
生讀: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師: 這句話里“誰”指的是——
生:安靜,
師:把安靜這個人物帶到句子中,我們可以這樣說:
生:安靜有生活的權利,安靜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師:由安靜你還想到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