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荷蘭——牧場之國的資料
三 歷史:
1463年正式成為國家,16世紀前長期處于封建割據狀態。16世紀初受西班牙統治。1568年爆發延續80年的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戰爭。1581年北部七省成立荷蘭共和國(正式名稱為尼德蘭聯合共和國)。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17世紀曾為海上殖民強國,繼西班牙之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18世紀后,荷蘭殖民體系逐漸瓦解。1795年法軍入侵。1806年拿破侖之弟任國王,荷被封為王國。1810年并入法國。1814年脫離法國,翌年成立荷蘭王國(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1848年成為君主立憲國。一戰期間保持中立。二戰初期宣布中立。1940年5月被德國軍隊侵占,王室和政府遷至英國,成立流亡政府。1945年恢復獨立,戰后放棄中立政策,加入北約和歐共體及后來的歐盟。
四其它
政治:1814年3月29日頒布憲法,1848年修改憲法,規定荷蘭是世襲君主立憲王國。立法權屬國王和議會,行政權屬國王和內閣。樞密院為最高國務協商機構,主席為女王本人,其他成員由女王任命。議會由一院和二院組成。二院擁有立法權;一院有權同意或拒絕批準法案,但不能提出或修改法案。
政黨:荷蘭主要政黨有6個 :①基督教民主聯盟 ,簡稱基民盟,由原天主教人民黨 、 基督教歷史同盟和反對革命黨3個教派政黨于1980年聯合組成。是戰后執政次數最多的政黨。②工黨,1946年成立,前身是1894年成立的社會民主黨。③自由民主人民黨,1948年成立。由原自由民主黨派中的右翼組成,代表荷蘭壟斷資產階級中的保守觀點。④六六民主黨,1966年由工黨、自由黨中分裂出來的左翼激進分子組成。⑤政治革新黨,1918年成立。為神權主義加爾文教派黨,由原反對革命黨中最保守的右翼分子組成。⑥綠色左派聯盟,1989年5月由政治激進黨、荷蘭共產黨 、 和平社會黨和新教人民黨等左翼黨組成,聯合參加大選。此外,還有中心黨、新教民主黨、綠黨、新荷蘭人民聯盟、社會主義工人黨、新教政治聯盟等。
經濟:荷蘭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西方十大經濟強國之一。荷自然資源相對貧乏,但天然氣儲量豐富,2001年開采天然氣約743億立方米,自給有余,還能出口。荷工業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機械制造、電子、鋼鐵、造船、印刷、鉆石加工等,原料和銷售市場主要依靠國外。近20年來重視發展空間、微電子、生物工程等高技術產業,傳統工業主要是造船、冶金等。鹿特丹是歐洲最大的煉油中心。荷是世界主要造船國家之一。荷蘭的農業也發達,是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農業生產現代化,乳、肉產品供應國內有余,是世界主要蛋、乳出口國之一。荷蘭人利用不適于耕種的土地因地制宜發展畜牧業,現已達人均一頭牛、一頭豬,躋身于世界畜牧業最發達國家的行列。他們在沙質地上種植馬鈴薯,并發展薯類加工,世界種薯貿易量的一半以上從這里輸出。花卉是荷蘭的支柱性產業。全國共有1.1億平方米的溫室用于種植鮮花和蔬菜,因而享有“歐洲花園”的美稱。荷蘭把美麗送到世界各個角落,花卉出口占國際花卉市場的40%-50%。荷金融服務和保險業、旅游業發達。 航運業和漁業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糧食(小麥)和飼料依靠進口。海運和內河航運發達,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是重要港口。海岸外小島、古城、運河風光和花卉種植業吸引國外旅客。每年旅游者達260余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