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漁歌子》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學會本首詞中的生字,背誦這首詞。
2、學會圖文結合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圖文結合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課件 搜集田園詩
四、教學流程 :
(一)憶舊知 知作者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背誦過很多首古詩。誰 寫漁人垂釣的古詩?這節課老師再和大家學習一首和垂釣有關的,但不是詩,而是詞。(老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這是唐代詩人張志和寫的。通過預習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作者。(學生介紹)
(二)讀詞句 學生字
1、師范讀。學生聽老師讀詞,注意生字,聽得一字不落。
2、學生自由讀。還要注意生字,要讀得一字不錯,直到讀得字正腔圓為止。
3、認生字。去拼音指讀,齊讀。
4、寫生字。“塞”“鷺”“笠”學生觀察相同之處。寫時注意什么?“鷺”學生規范美觀地練寫。相互鑒賞。
5、畫節奏。輕聲讀出節奏感。
(三)知背景 悟詩意
1、回憶以前學習詩句意思的方法。(換語序、補省略、看插圖、看注釋、查字典)
2、用看插圖的方法把文字轉化成畫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引導日圍繞詞句)
3、繼續看畫面。把畫面轉化成文字,不用寫出來,說出來就可以。(引導圍繞整首詞說)
4、講述背景:張志和——煙波釣徒。點撥:不須歸。
5、同樣這幅畫面,張志和見了是怎樣表達的?(學生讀詞)我們見了卻說得這樣詳細,快成一段話了。同學們發現了什么?(詞短小、精悍)
6、這么有魅力的經典古詩詞,我們背誦下來吧。邊背誦、邊想象畫面。(配樂朗誦)
(四)巧拓展 廣積累
哥哥擔心弟弟放浪江湖,和詞一首:
和答弟志和于賦歌
唐 張松齡
樂是風波釣是閑,
草塘輕徑已勝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風浪起且須還。
齊讀,說哥哥叫弟弟叫什么?怎么知道的?一起呼喚弟弟:狂風浪起且須還。背誦下來。
(五)作業設計:
1、誦讀《古詩300》中的10首詩詞。
《山居秋瞑》《鳥鳴澗》 [唐]王維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江村即事 》 [唐]司空曙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三衢道中》 [宋]曾幾
《四時田園雜興》兩首 [宋]范成大
《春晴懷故園海棠》 [宋]楊萬里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2、根據這首3,畫一幅畫,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寫到畫的一本角。
六、板書設計: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
guì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