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漁歌子教學實錄(通用2篇)

漁歌子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2023-10-22

漁歌子教學實錄(通用2篇)

漁歌子教學實錄 篇1

  上課時間:2009-5-14

  上課地點:新安小學電教室

  上課班級:新安小學四(2)班   班主任:趙雪梅

  上課教師:陳祖靜

  實錄整理:湯  俊

  一、讀,感受詞的音韻之美

  師:好,大概還有一分鐘的時間。那我們在上課時間背一背詩,好不好?

  生:好!

  師:背一背我們才學過的《鄉村四月》。來,預備——起!

  生:《鄉村四月》,宋,翁卷……

  師:背得很好,上課!

  生:老師,您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今天這節課,老師將要和大家一起欣賞唐朝詩人張志和最著名的一首詞——《漁歌子》。那么,說到詞,開學的時候,我們還學過一首,還記得嗎?

  生:記得!

  師:這就是——

  生:《憶江南》。

  師:一起背一背,好嗎?

  生:好!

  師:“憶江南”,起!

  生:《憶江南》,唐,白居易……

  師:關于詞,你都有哪些了解呢?來,請你說!

  生:詞的句子長短不一所以又叫長短句。

  師:很好,你記住了詩與詞的區別。還有嗎?來,請你說!

  生[好像有點想不起來]:就是——

  師:別慌,慢慢講!

  生:詞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

  師:還有嗎?

  生:詞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唱的曲譜又叫詞牌,詞牌的名稱又叫詞牌名。

  師: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他記住了詞可以唱的特點。那么,今天我們學的這首詞的詞牌又叫——

  生:“漁歌子”。

  師:看老師寫課題。[一筆一劃地板書]拿出手來跟我一起寫:漁——歌——子。來,一起讀課題!

  生:漁歌子。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題目讀正確了。知道老師為什么贊美大家嗎?因為,這《漁歌子》是詞牌,所以這個“子”在這里不能讀輕聲,就應該像剛才那樣讀第三聲,會讀了嗎?

  生:會!

  師:再一起讀一讀,起!

  生[帶有強調意味地]:漁歌子。

  師:那么這首詞,它是唐朝著名詞人張志和寫的。這首詞的詞牌,又是這首詞的題目。就像“憶江南”一樣,它還能表現詞的內容。讀著這“漁歌子”,猜一猜這首詞在寫什么?來,請你說。

  生:在寫漁夫在一邊唱著歌,一邊釣魚。

  師:說得很好。這“漁歌子”又名“漁父”。[打開課件]意思就是呢,打魚人或者垂釣者唱的歌。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的《漁歌子》又是怎樣描繪張志和的垂釣生活的呢?翻開語文書110頁,我們自由地讀一讀這首詞。注意生字,把每個字讀準,把每個詞念得字正腔圓。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好,自由地讀,開始吧!

  生[自由地讀]:漁歌子……

  師:自由地再讀一讀。

  生:漁歌子……

  師:很快就讀完了,那——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來,請你來,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生字有沒有讀正確?開始吧。

  生:漁歌子……

  師:嗯,她讀得怎么樣啊?

  生[有幾個學生應和]:很好。

  師:很好,她把每個生字都讀正確了。但還是有個讀音要注意:綠——蓑——衣。這個“蓑”,它是——

  生:平舌音。

  師:嗯,其他的字都讀得很好,比如“箬笠”的“箬”是翹舌音。誰再來讀一讀?這一次老師要求不僅要字正腔圓,還要讀出一點節奏。

  生:漁歌子……

  師:不用我說,相信大家已經聽出了她的節奏和韻律了,是不是?

  生:是。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讀,怎么讀呢?請看[出示課件]老師把這一首詞的每一行分作了兩個部分,你們讀黑色的,老師讀綠色的。注意聽清楚我是怎么讀的?明白了嗎?

  生:明白!

  師:預備,起!

  [生于師對讀,師著意把“不須歸”三個字悠長地讀]

  師:下面我們交換一下,行嗎?

  生:行!

  [師與生對讀,學生在教師朗讀語調的導引下讀得有點“小意思”了。]

  師:你看,這樣一讀,詞的味道就出來了。是不是?

  生:是。

  師: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好,咱們再來讀一次,老師讀課題和作者你們讀后面的。漁歌子,唐,張志和!

  生朗讀詞。

  師[用體態提示學生]:斜風細雨——

  生[沉靜、悠長地]:不——須——歸——

  二、讀,感受詞的意象之美

  師:什么叫“不須歸”?

  陳紫晴:不須歸,就是那個,那個,那里的風景太美了,實在是太美了,他就“不須歸”,不想回家。

  師:嗯,她不僅說出了“不須歸”的意思是“不愿意回家”,還說出了原因,是因為這兒的——

  生〔雜然〕:風景很美。

  師:還有別的原因嗎?來,請你說。

  生:他想把魚釣滿,滿載而歸。

  師:噢,還有別的原因嗎?

  生默然,不知所謂。

  師:來,讀一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來!

  生:因為他戴了箬笠,披著蓑衣。

  師:哦,什么叫“箬笠”,什么叫“蓑衣”?大家快點看看注釋,看明白了嗎?

  生:看明白了。

  師:這箬笠和蓑衣,我們還可以結合我們的插圖來看一看。你看明白什么叫箬笠,什么叫蓑衣了沒有?

  生:“箬笠”就是竹子編成的斗笠,“蓑衣”是草做成的防雨用具。

  師:那就相當于我們今天的什么?

  生〔雜然〕:雨帽/雨衣。

  師:對了!他戴著雨帽,穿著雨衣,不愿意回家,這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因為這兒的風景——

  生:太美了。

  師:是的。張志和這個人啊,非常了不起。他不僅是著名的詞人,還是有名的大畫家。他常常把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當中,他的好朋友大書法家顏真卿是這樣夸他的,來,讀一讀!

  生:詞中有畫,畫中有詞。

  師:意思就是說,他寫的詞就像一幅——

  生:畫。

  師:里邊藏著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讀一讀書,看看他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可以默讀,也可以小聲地讀。

  生標畫。師巡堂。

  師:好,已經有同學找到了,現在請同學來匯報一下,來,發現了哪些景物?

  生:我發現了“西塞山”。

  師:嗯,西塞山。

  生: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

  師:斜風細雨——一共有多少種?

  生:九種。

  師:找到了嗎?

  生:找到了。

  師:如果你們把這些景物畫出來,你們會用上那些色彩呢?

  生:“西塞山”用綠色。

  師:說說為什么?

  生:因為西塞山里面長滿了樹,所以山清水秀。

  師:山清水秀,說得很好!綠色的西塞山。

  生:我想把白鷺,畫成白色。

  生:桃花畫成粉紅色。

  生:把流水畫成綠色。

  師:為什么?

  生:因為,這樣可以更清澈。

  師:把流水畫成綠色,會更清澈。老師想起了一句詞:春來——

  生:江水綠如藍。

  師:還有嗎?

  生:我想把鱖魚畫為淡黃色的。

  師:淡黃色的鱖魚。還有嗎?

  生:箬笠和蓑衣都可以畫成青色和綠色。

  師:哦,綠色和青色實際上差不多,可是作者在這里卻說“青箬笠,綠蓑衣”,可見他非常注意遣詞造句。好,請同學們看黑板。假如這黑板就是一張畫紙,老師想讓同學們把這些景物用彩色粉筆寫在畫紙上,使這幅畫看起來更美。怎么寫呢?比如[教師示范西塞山、白鷺、流水、鱖魚,把“桃花”和“斜風、細雨”預留給學生寫]

  生受邀上講臺板書。教師給予指導。

  師:還沒有寫完的同學先放一放,我來看看這兩位同學寫得怎么樣?評一評。

  生:還可以。“蓑衣”的“蓑”字寫錯了。

  師:哪里錯了,告訴她。

  生:沒有那個點了。

  師:“蓑衣”的“蓑”字也是一個生字,來,跟老師一起寫一下。

  生跟隨老師寫“蓑”字。

  師:“蓑衣”的“蓑”。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兩岸是桃花。有沒有同學發現她們寫得很好的地方?

  生:她那個“斜風細雨”寫得很好。

  師:為什么?

  生:因為風一吹那些細雨,細雨就斜了。

  師:風吹細雨,細雨就斜了。很有畫的意境。好,那么,看著,想著,這青山,這綠水就成了一幅畫,就成了一首絕美的詞——

  生:《漁歌子》

  師:一起來讀。

  生齊讀《漁歌子》。

  師:短短的27個字,就讓我們讀出了這么多景物,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這是一幅怎樣的畫?

  生:這是一幅很優美的畫。

  生:這是一幅山清水秀的畫。

  師:山清水秀,五彩——

  生:繽紛。

  師:五彩斑斕的畫。這僅僅是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幅靜止不動的畫面嗎?

  生:不是。

  師:為什么?

  生[可能沒有認真聽講]:因為這個還代表了一首詞。

  師:它是一幅靜止不動的畫嗎?

  生:因為白鷺會飛,流水會流,鱖魚也會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師:這讓人感到是一幅動的畫。好,閉上眼睛,讓我們把自己放到這幅美麗的畫卷中。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腳下,或是徜徉在流水兩岸,或是獨坐于溪畔橋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播放音樂]正是春汛時節,聽……遠處,郁郁蔥蔥的西塞山在蒙蒙的雨景中若隱若現,一行白鷺展翅飛向青天,發出清脆的鳴叫。近處,一湖碧綠的春水,岸邊的桃花開得紅顏似火,柔和的春風中,片片桃花帶著晶瑩的水珠飄落水中。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請你來說。

  生:我看到了郁郁蔥蔥的西塞山,聽到了流水的響聲,聞到了桃花的香味。

  師:你看到的是一幅有聲有色的畫。

  生:我仿佛感覺到了在一個清香裊裊的早晨釣魚,我滿載而歸,白鷺從我的上面飛過。

  師:你的心情怎么樣啊?

  生:我覺得很開心。

  師:還有嗎?

  生:我好像走過了一個像仙境一樣的地方。

  生:我看見云霧迷蒙的西塞山,聽到了陣陣流水聲,聞到了桃花的芳香。在碧綠的流水中,還有游來游去的鱖魚。

  師:詞人最喜歡這美麗的景色。

  生:我看見了斜風細雨中的西塞山,若隱若現,出現在我的眼睛里面。然后,我還聽見了那些白鷺叫的那些鳴聲,聽起來很好聽。我還聞到了桃花的花香,聽到了流水的聲音,還看到了水里的鱖魚又肥又美,想到晚上又可以大吃一頓。

  師:啊,你看她的表情,好美,是不是?同學們,當你置身在這樣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真想用《漁歌子》來贊揚它!

  師:那我們就用《漁歌子》來贊揚它!

  生〔配樂朗讀,語調中呈現出了詞的意境〕:西塞山前……斜風細雨不須歸。

  三、讀,感悟詞中的情感

  師:你愿意歸去嗎?

  生:不愿意。

  師:你呢?

  生:也不愿意。

  師:張志和呢?

  生:更不愿意。

  師:你們怎么知道的?

  生〔雜然〕:因為“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老師想,你們應該看到了詞人的神情。“青箬笠,綠蓑衣”留給我們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樣的神情呢?來!

  生:悠然自得。

  生:漁父很享受的感覺。

  生:自由自在。

  師:自由自在,說得真好!是的,張志和就喜歡這樣的垂釣生活,就喜歡這種悠閑,這種自在。〔板書〕雖然湖面上吹著乍暖還寒的風,還下著斜斜的細雨,他依然寫道——

  生〔飽含情味地〕: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他依然寫道——

  生: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卻很擔心他。擔心他長期在外,怕他惹出麻煩來,于是出錢給他蓋了一所草房,還寫了一首詞送給張志和,就是這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來自由地讀一讀。

  生自由讀和詞。

  師:我想請一位同學起來讀一讀。

  生讀和詞。

  師:她讀得很有感情,是不是?

  生:是!也很有節奏。

  師:那么,有一個地方需要注意:草堂松徑jìng已勝攀。一起來讀!

  生:草堂松徑jìng已勝攀。

  師:會讀了,有本事;讀懂了,更了不起。你們讀懂了嗎?

  生面面相覷,默然不作聲。

  師:有的同學不敢自信地回答我。那我問一問,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

  生:回去,回家。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還”是什么意思?

  生:回!

  師:哥哥就是在叫弟弟趕緊——

  生:回家!

  師:好,我也來勸勸大家。你們就是張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們能不能用詞來回答我。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深情地] :且須還。

  生[深情地]:不須歸。

  師[激qing地]:且須還!

  生[激qing地]:不須歸!

  師:為何不歸,為何不歸啊!哥哥知道答案嗎?

  生:不知道。

  師:那么,請你用詞來告訴哥哥[出示課件]。怎么來寫呢?可以寫“西山青,白鷺飛,烈日當頭不須歸。”你還可怎樣寫呢?來,拿出你的筆,在紙上寫一寫。

  生寫“詞”,教師巡視。

  師:好,他很快就想回答了。來,聽一聽。

  生:桃花沒,鱖魚肥,烈風暴雨不須歸。

  生:鱖魚肥,桃花美,天打雷劈不須歸。[眾笑]

  生:風景好,鱖魚肥,暴雨斜風不須歸。

  師:斜風?不夠強烈,暴雨疾風不須歸。

  生:風景好,水又綠,還為滿足不須歸。

  生:斜風吹,細雨下,斜風再大不須歸。

  生:桃花香,鱖魚肥,悠然自得不須歸。

  生:桃花美,鱖魚肥,迷人風景不須歸。

  師:風景太美了,他——

  生:不想回去。

  師:是不是這樣的?是不是只有這個原因呢?我們要來了解一下張志和這個人。課件播放:(張志和本名張龜齡,他從小便才華過人,16歲的時候,他中了舉人,還給皇帝寫了一份折子,列了許多治國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賜名張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但后來他因事而被貶官。之后,他干脆辭官歸隱。隱居在太湖一帶,整日扁舟垂釣,過著悠閑自在的漁家生活。但他釣魚卻很奇怪,《唐書.張志和傳》中曾這樣記載:

  師:怎樣記載得呢?讀!

  生:“志和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

  師:“每垂釣,不設餌”,你讀懂了嗎?

  生:他每次垂釣都不投魚餌。

  師:你有疑問嗎?

  生:為什么他不裝魚餌卻能夠釣到魚?

  師:沒有魚餌,怎么可能有魚兒上鉤呢,是不是?可是張志和卻說他釣了很多很多。想一想,你覺得他釣了些什么?

  生:他釣了一些休閑回來,讓他自己的心平靜。

  師:是啊,厭倦了官場的明爭暗斗,他把什么釣回家了?

  生:悠閑!

  師:自在!

  生:因為魚兒很多,不用魚餌,自己就自投羅網了。[眾笑]

  師:這是一個神仙在釣魚啊!

  生:他釣了很多東西在腦海里。

  師:是啊!張志和不僅釣到了美麗的風景,讓桃花的芬芳鋪滿他的生活,而且他更釣到了一份——

  生:悠閑自在。

  師: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來一起讀。

  生:心志平和。

  師:讓我們像張志和那樣,獨坐著,任清風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撲鼻而來,一起讀——[音樂響起]

  生[有情感地]:漁歌子……

  師:斜風細雨——

  生[悠長地]:不——須——歸——

  師:再讀一次!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這首《漁歌子》流傳至今,已上千年。它是唐詞的宗祖,也成為后代文人墨客爭相填和的范本。后代文人對它推崇之至,你們看,這一首[課件出示]蘇軾的《浣溪沙》。自由讀一讀,看看有什么發現?

  生:浣溪沙……

  師:你來說說!

  生:有些句子和《漁歌子》當中的一模一樣。

  師:是不是?

  生:是!

  師:蘇軾太喜歡這首詞了,所以他把張志和的句子放進了自己的詞里。讓張志和筆下的美景,百年千載地悠悠回蕩。一起讀!

  生[有詞的味道地]:浣溪沙……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假如你來到浙江湖州,你一定會看哪座山?

  生:西塞山

  師:來到西塞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

  生:張志和

  師:想到張志和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想吟誦一首詞

  師:漁歌子

  師: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讓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恒畫卷吧! “漁歌子”起。

  生和著音樂背誦整首詞。

  師:好,下課!

  生:謝謝老師,老師再見!

  師:跟后面的老師說再見。

  生[揮手]:再見!

漁歌子教學實錄 篇2

  語文教學的境界——干國祥老師《漁歌子》教學實錄

  干國祥老師安排的《漁歌子》預習

  1.復習柳宗元《江雪》一詩,在此詩每一句中,找出一個能夠表達心情的關鍵字。想一想,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與思想?

  2.自己讀、背《漁歌子》,想想“漁歌子”是它的名字還是詞牌?

  3.自己按字面翻譯《漁歌子》,力求準確,不漏字。

  3.比較《江雪》和《漁歌子》兩首詩詞,補寫它們的異同。

  (相同之處一:都是描寫漁父生涯。

  不同之處一:一是詩,一是詞;

  不同之處二:一是冬天,一是春天;)

  4.兩首詩都是畫出了一幅畫,你比較喜歡哪幅畫,為什么?

  5.你認為“不須歸”的原因是什么?

  6.你認為這兩個漁父的思想和性格一樣嗎?

  (天才特別預習:有條件的,可通過網絡查讀、編選《漁歌子》,《江雪》的解讀,甚至可以查讀古文《離騷·漁父》。)

  張志和另外的幾首《漁歌子》: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霅溪灣里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莼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乾,醉宿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離騷·漁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斜風細雨不須歸

  ——干國祥老師《漁歌子》課堂實錄

  時間:2009年3月24日

  地點:江蘇海門棉種場小學六年級

  1

  星期一的下午,干老師把整整一張a4紙的預習作業發給了棉種場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今天的課堂,當然也就從預習作業開始了。

  干老師先請每個同學把預習作業紙放在面前,手中再拿好一支筆,因為重要的東西要隨手圈一圈,畫一畫,記一記的,否則過眼云煙,很快就忘記了。

  2

  開門見山,學生準備停當后,干老師便拋出了第一個問題:“‘漁歌子’是題目嗎?”(這也是檢查預習作業第2題:自己讀、背《漁歌子》,想想“漁歌子” 是它的名字還是詞牌?)

  干老師先請同學們把這首詩齊讀一遍再來回答。全班這20個學生本堂課的第一次朗讀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聲音響亮,停頓準確。

  讀完后,干老師再問這個問題,孩子們仍然顯得沉默,后來一個孩子起來說:“好像是詞牌名,又好像是題目。”干老師首先夸他很聰明,“因為詩的內容和 ‘漁歌子’的名字很吻合,而‘漁歌子’又是詞牌名,所以這個同學用‘好像……又好像……’來回答。”接著干老師又把讓孩子們迷惑的地方告訴了大家:“‘漁歌子’其實是詞牌名,因為雖然題目是文章內容的概括或者提示,這首詩寫的就是‘漁歌子’,就是漁父打魚時唱的歌,不過它不是題目,是詞牌名。”而詞牌名和題目的差別就在于詞牌名規定了這首詞的形式,說到這里的時候,干老師請同學們看看,是否發現了漁歌子的規律,他先叫了一個女生回答,看來女生并沒有預習到這些,所以表示不知道。而剛才那個發言的男生(他叫俞懷靖,正好是四年級開展課程實驗班級陸老師的兒子。)卻又在“一片沉默”中站起來,告訴大家“漁歌子”的詞牌名有幾行,每行幾個字,都是有規律的。他的預習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因此干老師請大家把掌聲送給他,并也補充了,“漁歌子”是詞的形式,而內容倒不用一定要去寫打漁。然后干老師請大家再讀一遍全詩,注意體會“詞”與“詩”之間字數與節奏的微妙差別。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樣,通過讀,學生對“詞”和“詩”的形式區別有了更具體的認識,然后為了再一次加深對“詞牌”的印象,干老師又舉了一個很滑稽但是很能說明問題的填詞例子:“……白米飯,小青菜,午飯吃得真香甜。”他告訴大家,雖然從內容上不能稱其為詩,但是卻就是“漁歌子”詞牌的體現,學生都被逗樂了,也清楚地知道了“漁歌子”是詞牌名,內容可以與打漁全無關系。干老師請全體同學把“詞牌名”寫在了預習作業紙相應位置上,然后繼續往下學習。

  3

  接下來干老師要帶孩子們學習詩的內容了。

  他給學生又提出了一個學習目標:讀:要讀出詩中寫的內容,寫的味道。干老師先請一個女生來讀,她讀得很流利,但是速度較快,詩的意境并沒有讀出來。其他同學也評價她沒有讀出味道,干老師肯定她讀得準確,但是味道還欠一些。

  接著,就“如何讀出味道”干老師做了指導:

  他先請同學發表意見,覺得這首詩應該讀出怎樣的味道來?一個男生說“美麗”,因為“西塞山是很美麗的”。干老師就請他把“這種美麗”讀出來,這個男生定了定神后開始朗讀,果然在他理解后,整首詩前兩句讀得舒緩多了,也得到了老師和大家的積極肯定,他比較滿意的坐下了。

  干老師又請其他同學發表意見,還要讀出怎樣的感覺。俞懷靖又起來發表意見說:“要讀出滿足。”接著,他也試著讀出“滿足感”來,他的聲音努力顯得有些悠閑、飄逸。

  結合這兩個同學的發言,干老師又引導大家:“剛才這兩位同學一個說要讀出‘美麗’,因為他把這首詩想象成一幅畫,而另一個同學說要讀出‘滿足’,他把這首詩理解成了一個人!因此,這首詩既是一幅畫,又是一個人,想想,你要把它讀好,應該怎樣讀呢?”

  “畫人的畫。”一個孩子的輕聲應答讓聽課老師和學生都笑了。

  “呵呵,”干老師也笑了,他幫這個孩子說出他心里想表達的,“這幅畫里有個人,這個人心里有幅畫,是不是?所以你在讀的時候,既要能想象出一幅美麗的畫,還要能想象出一個人,這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帶有怎樣的性格呢?讀的時候要注意這一點。”點撥完畢,干老師又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每個人都試一試。

  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起來,聲音也顯得輕柔許多。練讀了一會兒,老師讓大家再一起試試。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同第一遍初讀時的鏗鏘有力不同,這一遍聲音已經柔和下來,舒緩下來。

  干老師又提出了一些具體的修改建議:“讀古詩和讀其他文章不同,要把節奏讀出來,聲調要稍稍拉長一些。”隨后,他做了示范,語調自然,節奏平緩,猶如白鷺在天空舒展雙翼,也帶動了學生,不覺跟著他吟哦起來。

  然后干老師請大家再讀一遍,喜歡的同學還可以搖頭晃腦地讀。這一遍,詩的節奏基本上出來了,也有了一些詩的味道。老師肯定了大家的表現,并且告訴大家,等對這首詩理解了,那時候就能真正地讀出味道來呢!

  4

  這樣,“讀”的目標基本達成后,干老師領著學生開始向下一個目標行進了。

  “美麗的西塞山前,白鷺在天空上自由地飛翔。現在已是春季,水流上漲,河里的鱖魚十分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綠色的蓑衣,這點微風細雨,是不需要回去的。”第一個被叫起來翻譯的男孩子,預習得很充分,他看著大屏幕上的詩句,用優美的語言表達著。聽著他的翻譯,干老師隨機指導了三處地方:一是漏掉了“桃花”,引導他補出“兩岸桃花盛開”;二是“漁翁”可用“我”代替,因為詩人是以第一人稱來寫這首詩的;三是追問他為什么“不須歸”,男孩子很有條理地說:“因為微風細雨,不足為懼,而且河里的鱖魚,肉質十分肥美。所以‘不須歸’。”

  這個同學翻譯得很棒,干老師稱贊了他,然后問其他同學還有沒有不懂的詩中字的意思,大家紛紛搖頭,表示沒有。

  干老師就又請大家把詩齊讀一遍,把剛才這位同學翻譯的意思帶進詩里。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學生讀得很好。“譯”的教學目標很順利地就達成了。

  5

  接下來干老師帶領大家要“解”詩,細讀詩句了。

  他先請大家看前兩句。大屏幕上出現的前兩行詩句中,“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這些景物用黃色字體被清晰地標示出來。干老師和同學們又一起輕聲吟讀了這兩行后,問:“我為什么把這些字都變成了黃色的呢?”

  學生都知道這些是“景物”,干老師請他們把里面可稱之為“大風景”、“全景”的詞找出來,學生又一致說出了是“西塞山”。

  “那么西塞山前又有怎樣的風景呢?”

  “西塞山前,白鷺在飛,桃花盛開,流水上漲,鱖魚肥美。”這些都是剛才學生已經學習了的,很輕松地就找出來匯在一起。

  干老師又告訴大家,除了這些,還有一些景物大家沒有說出來呢,讓同學們去找。學生也不難找出了“斜風、細雨”。這樣,西塞山前這幅美妙的圖畫就全了。

  這時候,在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幅非常美好的春色圖(這是國畫名家白雪石的山水),青翠的山巒連綿不絕,山谷間有一彎清澈的流水,兩岸桃花粉紅,正應和著詩句的前兩行。干老師讓大家看著這幅圖,感受——

  西塞山前,是怎樣的桃花?

  西塞山前,又是怎樣的流水?

  可是,當孩子們感覺到這畫意的美麗的時候,干老師卻問了這樣一個奇怪的問題:“你看,西塞山前應該有梨花,有李花,有杏花,可是卻為什么要寫“桃花”?”

  面對這個問題,學生的表情非常有趣,大部分孩子都眼睛瞪得大大的,瞅著老師,對這個問題也產生了好奇。而俞懷靖呢?則眼珠子轉動著,竭力搜尋起解答來。

  干老師其實是不要他們回答的,他是借這個問題,向學生講一講“桃花流水”在中國古詩詞文化中的符碼意義。因此,看大家都格外聚精會神,他便出示了補充的一首詩,為學生解這個謎:

  山中問答

  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學生讀得可真專心啊。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那不是人間啊,那是——”

  “世外桃源。”班里學生還是很聰明的。

  “因此‘桃花流水’意味著‘世外桃源’,這在暗示著你這西塞山前原來是一個什么?”

  “世外桃源!”學生都為這發現喜悅了。

  這樣理解后,干老師讓大家再把這兩行詩讀一遍。

  學生讀完后,干老師又問了一個怪問題:“為什么是白鷺飛?難道燕子不飛嗎?麻雀不飛嗎?”

  學生又笑了,這又是一個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肯定還有典故。”俞懷靖笑瞇瞇地嘀咕著,眼光投向大屏幕,其他的孩子早也這樣做著呢。

  這時的大屏幕上,真美!一只白鷺,正舒展雙翅,優雅地向上飛翔,羽毛展開,如春天的云朵一樣雪白、松軟。

  “哇!”學生驚呼了。

  “不僅漂亮,白鷺的飛給你一個怎樣的感覺呢?”干老師問。這些棉種場的孩子們啊,就在棉種場小學周圍,就經常能看見許多白鷺自由飛翔的身影啊,你們 ——在心靈中印下了那美好舒展的身影嗎?

  遺憾的是,孩子們真的沒有說出來啊。

  “純潔、悠閑、舒適、舒展、自由,不像一些小鳥,飛的時候唧唧喳喳吵個不停。白鷺飛的時候不急促,緩悠悠地,翅膀在空中緩緩張開,你想象一下這白鷺在空中飛翔的樣子。”

  這樣,感受了白鷺飛翔的優美、舒展之后,老師讓學生把這個理解再帶進去,再讀一遍前兩行詩句: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這一遍,學生讀得真美,像白鷺舒展開了雙翅,桃花綻放了。

  可是干老師對這兩行問題還沒完呢!他又問:“為什么要把‘鱖魚’寫進去呢?”

  “鱖魚好吃唄。”學生笑了。

  “呵呵,是啊,就這么簡單,它寫出了詩人的快樂,我想吃我就吃唄。好,把這種快樂再帶進詩中讀一讀,這樣,既要讀出優美,還要讀出肥美,比較困難,你試一試。”

  哈哈,這一次孩子們真的是在搖頭晃腦了,有個孩子很有趣,讀完后,好像還偷偷地——真咽了一下口水呢!

  干老師則對這兩行做了一個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詩人描繪了西塞山前一幅美麗的風景圖畫,白鷺翔飛,自由自在;桃花盛開,流水上漲;鱖魚肥美了。有時候是和風晴日,有時候是斜風細雨,不管陰晴,都是非常美妙的一幅風景畫。

  呵呵,就在這里,他還留下了一個思維挑戰:讓學生說出這是一幅怎樣的風景畫?

  學生們回答說:

  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一幅迷人的風景畫;

  一幅春意盎然的風景畫;

  一幅令人如癡如醉的風景畫;

  一幅美妙絕倫的風景畫……

  那到底是怎樣的一幅風景畫呢?等我們學完全詩再來說吧。干老師留下了一個懸念。

  6

  接下來該細讀后兩句了。

  “后兩句也在畫畫,”干老師借用“畫龍點睛”的成語說出“畫中人”的重要,但是復雜的是,畫畫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呀,我把我自己畫了進去,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我”是怎樣的吧!學生齊讀詩歌的后兩行。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我們已經知道,這畫中的人物是誰?”

  “詩人。”

  “這漁父是怎樣的呢?”干老師引導學生從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入手,問了一個問題:“為什么‘箬笠’和‘蓑衣’是‘青色’的呢?”

  學生都說出了是剛做的,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剛做出來,就釣魚去啦!

  “他為何不須歸呢?”干老師問了這個問題。這也是預習作業5:你認為“不須歸”的原因是什么?

  都做了預習,所以孩子舉手的很多。

  一個孩子說:“因為只是斜風細雨,而且鱖魚很肥美,所以他不須歸,不想回去了。”

  他說完后,其他學生都把手放下了。看樣子跟他的理解一樣。

  有一個男孩起來又說:“我覺得是因為他打到的魚還沒有達到他心中想要的目標。”

  “詩中是怎么說的呢?我們來看這兩句詩。”干老師讓同學們把后兩行再讀一遍。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有些同學很機靈,馬上就說出了:“因為他戴著青箬笠,披著綠蓑衣,所以即使遇到了斜風細雨,也不須歸。”

  干老師讓大家用這個句式再說一遍:

  因為,所以也不須歸。

  這樣能夠直譯詩句意思后,老師又引導學生理解“不須歸”更深層的含義了。

  “一邊是西塞山前的美好風景,像世外桃源一樣,那么跟此相對的地方是什么呢?”學生茫然不知。

  老師請大家再拿起筆來,在預習紙上詩句“不須歸”的“歸”旁邊寫下“滾滾紅塵”四個字。再問大家:“對于詩人張志和來說,他愿意歸到‘滾滾紅塵’里去嗎?”

  “不愿意,因為這里是世外桃源。”學生說。

  “是啊,西塞山前這么好,他的生命都跟這美好的風景融為一體了,我不就是這白鷺鳥嗎?多悠閑啊。”學生都笑了。

  “所以他不愿歸啊,這里多自由,多悠閑啊。”簡單點了“不須歸”的含義之后,老師請同學們把全詩再讀一遍,這次要讀出“不愿歸”的感情來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讀完,干老師又請全班同學在后兩行詩前加上這些詞,成為:

  因為我戴青箬笠,披綠蓑衣,

  所以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樣,后兩行的意思學生就明白了。

  7

  全詩細讀完后,干老師問:“這是一個怎樣的漁父呢?”

  “我覺得這是一個聰明的漁父,因為他在出行前就戴上了雨具,說明他知道要下雨了。”一個男孩子還不理解,這樣說道。

  而另一個女生就理解地比較深入,她說:“這是一個悠閑自得的漁父。”

  另一個個子高高的男生也補充說:“一個向往自由生活的漁父。”

  反饋了同學們的理解情況,干老師繼續往下進行,幫助學生理解“漁父”。這時,大屏幕上出現了兩幅國畫,都是“漁父”形象,所不同的是,左邊一幅“漁父圖”,扛著的釣竿上,系著一尾鱖魚,神情逍遙快活;而右邊的“漁父圖”則是“獨釣寒江雪”的淋漓寫意,風景與神情,一派索然。干老師請大家猜一猜,哪個漁父是《漁歌子》中的“漁父”?

  這很好玩,經過辨別后,大部分同學還是選定了左邊的“漁父”,也分辨出右邊的“漁父圖”畫的是學過的古詩《江雪》。這也是預習作業中出現的資料。

  接著,老師就讓大家說說這兩個“漁父”的差別,昨天的預習作業6就有這道題:你認為這兩個漁父的思想和性格一樣嗎?

  因為學生預習了,所以課堂上發言比較積極,一個學生說:“一個漁父是愉快的,另一個是孤獨的。”

  而另一個學生的回答“一個是下雨的,一個是下雪的”,就引發了大家的哄笑。

  老師讓大家把《江雪》再讀一遍,讀得很不錯。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關于《江雪》,昨天晚上同學們也完成了這樣的復習作業:復習柳宗元《江雪》一詩,在此詩每一句中,找出一個能夠表達心情的關鍵字。想一想,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與思想?

  所以,這時,學生很容易地就說出了詩中四個關鍵字:“絕”、“滅”、“孤”、“獨”,然后老師讓大家再讀一遍,讀出詩中的“孤獨”。

  讀完后,干老師又問了一個問題:“同樣是‘漁父’,這個‘漁父’為什么孤獨苦悶呢?”

  “因為冬天的魚小,魚少。”坐在后排的一個男生說。大家又都樂了。

  俞懷靖站起來說:“我認為他好像是失意了。”

  這個感覺真的很棒!在他的預習作業上并沒有回答出這個詞,這節課他一直興致盎然地參與著學習,因為他的預習比較好,所以課堂上也為他帶來更多的觸發。

  干老師也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精彩”,便直接將失意和得意兩個詞分別寫在黑板上抄著的兩著詩的標題旁邊,借機用“失意”和“得意”帶學生進行兩個漁父之間的辨析,并讓同學們也把這兩個詞語也寫在自己的預習作業中。他又接著追問:“那為什么同是‘漁父’,一個失意,一個得意呢?”

  “因為在《漁歌子》里,他身處世外桃源,景色非常美麗,還有飛鳥;而《江雪》里面,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一只鳥也看不見,一個人也沒有。”一個男生從景色方面來說。

  “我來告訴你吧,因為他們是兩種人,”干老師就直接告訴學生了,“你現在旁邊寫下這兩個字。”他讓學生把“道家”、“儒家”分別寫在相應詩的旁邊,然后對學生說:“道家和儒家,他們是兩種人。”這時屏幕上出現了兩種“漁父”或者說儒道兩種知識分子的不同追求——

  兩種漁父:

  道家的漁父——養生求真,逍遙快活

  儒家的漁父——擔當使命,改良社會

  然后干老師以通俗有趣的語言簡單講述了“儒家漁父”的“意”——擔當使命,改良社會,但因為達不到而只能去“釣魚”,所以他“失意”了。而“道家漁父”則旨在養生求真,逍遙快活,就像《漁歌子》中的漁父一樣,因此“得意”。

  同學們一邊聽著,一邊趕緊把這兩種漁父的意義抄寫在自己的預習作業紙上。

  接著,干老師又點了點“儒家”擔當使命,改良社會的“意愿”,他結合屏幕上出示的資料,講他們往往因為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得不也歸隱山林、泛舟江海:

  儒家知識分子的“漁父情結”:

  孔子:“道不行,乘槎浮于海。”

  蘇軾:“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干老師對同學簡單解釋了這兩句話的意思。然后再讓學生帶著這種理解再讀一遍《江雪》。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而《江雪》讀完后呢,又讓孩子們讀了一遍《漁歌子》。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兩首不同情感的詩,放在一起,有一種別樣的美妙與和諧。看學生的表情迅速從凝眉到舒展逍遙,真是有趣。

  而這時候,一切的謎底好像揭開了,兩組詞語把兩個“漁父”所代表的象征意義揭示出來,學生又趕緊拿起筆來記著:

  兩幅畫面:優美恬靜和諧vs清冷孤寂高寒

  兩種人生:逍遙自由快活vs孤苦堅毅卓絕

  可是問題卻又像拋入春江的那桿釣竿,又向同學而來了:

  你喜歡哪幅畫?

  你喜歡哪首詩?

  你喜歡哪個漁父?

  呵呵,前兩個問題,全班同學沒有一個選《江雪》。可是當又問喜歡哪首詩哪個漁父的時候,俞懷靖卻對著《江雪》舉起了手。這也是唯一的一個。他說:因為《江雪》比較孤傲、高潔;而《漁歌子》就比較和別人一樣了。

  這時,干老師又把楚辭中的《漁父》篇投在大屏幕上,簡單講了意思給同學們聽,他描摹得很生動,意思也顯得更為淺顯好懂了。

  離騷·漁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聽完故事后,老師又讓大家選擇:“你選擇做屈原還是做漁父?”

  孩子們都拿不定主意了,猶豫著,卻不像剛才那樣一下子就做出選擇了。

  這時,這兩種漁父的表征意義再一次出現在屏幕上:

  優美恬靜和諧vs清冷孤寂高寒

  逍遙自由快活vs孤苦堅毅卓絕

  學生仍然在選擇著,有的選第一個,有的選第二個。

  干老師說:“你不忙選,我告訴你,中國思想,其精髓有兩個字,一個是‘儒’,一個是‘道’,所以你不忙選。因此我告訴你,這兩首詩都是好詩,這兩種 ‘漁父’都是我們所欣賞的,我這道選擇題恰恰不要你選擇,要你的生命里把這個漁父和那個漁父,全部都吸收進去。”

  最后,如同拉上釣竿,水中還有美麗圓暈一樣,這堂課也有一個充滿余韻的尾巴——干老師課件上所選的“漁父圖”恰好大都是南通著名畫家范曾先生所作(這課在海門棉種場小學上,而海門正是南通屬下的一個縣),于是,干老師就將收集到的范曾先生“漁父圖”的眾多作品,一幅幅播放出來……

  評論

  有深度,有厚度。恐怕得有兩個課時才能完成教學。

漁歌子教學實錄(通用2篇) 相關內容:
  • 漁歌子教學案例(通用2篇)

    師:誰能把本課的詞先讀出來?注意把字音讀準,字字落實。(提出朗讀要求)生:開始讀詞。學生讀得好,老師給予掌聲。師:為什么能讀準?(反問)生:我們都有預習,查了字典。師:對,課外查字典是個好辦法。...

  • 《漁歌子》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誦這首詞。3、想象這首詞的畫面,并描述出來。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 《漁歌子》教案設計(精選13篇)

    設計理念:《漁歌子》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首詞。本詞意象豐富、情真意切,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激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 張志和的《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設計意圖:在學習《漁歌子》(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23課)以前,通過《憶江南》(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1課)的教學,學生已對詞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拓展性內容,讓學生進行自主而豐實的語文實踐...

  •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學習目標:1、認識3個生字:“鱖、箬、蓑”。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能力目標:1、訓練學生通過查資料、看注釋的方式讀懂詞的意思。2、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詞所展現的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 《漁歌子》教學設計(通用17篇)

    學習目標 :1、認識2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能力目標: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2、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培養學生想象能力。3、體會詩中所表現的內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 《漁歌子》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7篇)

    設計理念:1、把握詞眼不須歸,以不同層次的讀貫穿課堂,努力營造一個詩意的課堂。2、通過品味詞的語言,還原、豐富詞的畫面,理解古詩詞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寫作特色。...

  • 千古垂釣情《漁歌子》課堂實錄(通用17篇)

    千古垂釣情《漁歌子》課堂實錄千古垂釣情——《漁歌子》課堂實錄課前談話:歇后語比賽:黃婆賣瓜——自賣自夸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水仙不開花——裝蒜啞子...

  • 語文八冊古詩《漁歌子》教學實錄(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教學目標: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誦這首詞.3,想象"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

  • 《漁歌子》課堂實錄及評析(精選14篇)

    一、課前談話:師:紅紅火火,真好的名字,還有誰的名字,介紹一下,好,你來。生:我的名字叫(學生的發言聽不清)師:對呀,如果這節課積極發言的話,我想不只你的爸爸媽媽為你自豪,連你的老師和同學也會為你感到自豪的,還有誰?來,...

  • 《漁歌子》的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認識2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3、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體會詩中的情境。教學重、難點:理解詞的意思,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體會詞中的意境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 《漁歌子》教學案例(通用16篇)

    師:誰能把本課的詞先讀出來?注意把字音讀準,字字落實。(提出朗讀要求)生:開始讀詞。學生讀得好,老師給予掌聲。師:為什么能讀準?(反問)生:我們都有預習,查了字典。師:對,課外查字典是個好辦法。...

  • 古詩《漁歌子》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一、教學目標:1、學會本首詞中的生字,背誦這首詞。2、學會圖文結合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思想感情。二、教學重點:圖文結合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思想感情。...

  • 《漁歌子》譯文(精選16篇)

    漁 歌 子 作者:張志和文 本譯 文原 文文 本西塞山前,白鷺展翅飛翔,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盛開,春水初漲,鱖魚正肥美。 桃花流水鱖魚肥。...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综合网 | 福利视频999 | 浮生影视在线观看 | 丰满熟妇乱又伦在线无码视频 |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 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 97无码免费古代 |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影院av久久久久 | 国产视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柠檬导航-柠檬福利导航 | 伊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国产片在线播放 | 91免费播放人人爽人人快乐 | 国产男女做爰高清全过小说 | 免费观看成年人网站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黑寡妇 | 日韩一二三区不卡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白丰满老太aaa片 | 在线观看成人福利 |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 天天干天天插 | 美女极度色诱www翘臀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 | 美国三级日本三级久久99 | 亚洲大片精品永久免费 | 伊人55yiren综合开心 | 日韩黄色 | 亚洲一级色片 | 赵丽颖的毛片免费看 | 爆乳邻居肉欲中文字幕 | 无码专区3D动漫精品免费 | 91啪在线观看 | 亚洲三级片福利视频 | 久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华最好的产品入口 |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