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通過多層次地誦讀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領悟祖國古詩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提高學生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學習古詩,運用學生已有的畫畫認識基礎和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身同感受地心領神會進入詩中的意境中去。
教學目標:
1、認識“蠶、晝、耘”3個生字,讀準“蠶、桑、了、晝、供、傍、耘”7個字的字音,會寫“蠶、晝、桑、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兩首古詩,并能默寫。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鄉村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學生對祖國古詩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鄉村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畫好鄉村田園風景畫,學生收集詩人介紹的資料。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賞畫入詩,輕叩詩門。
師導語:那鄉間的小路,那瓜果的飄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吸引我們走進田園,熱愛鄉村。你們都畫好了自己眼中的鄉村風光畫嗎?展示出來和我們一起交流分享一下你的大作吧!
生匯報自己的畫,師作適當評價。(預設:多么優美,多么自然啊,真想到你的畫中去生活)
老師也帶來了兩幅鄉村生活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課件一(《鄉村四月》插圖畫和《四時田園雜興》插圖畫)
同學們自由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師指名幾位說一說。
師: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鄉村生活畫,宋代有兩位詩人分別看到這樣的畫,詩興大發,各自寫下一首詩來贊美鄉村生活。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兩首古詩。
板書兩首詩題目,齊讀課題。
師:比較這兩首詩的題目,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了這兩首詩都是寫鄉村的詩,,“鄉村”與“田園”的意思差不多。
生:我發現“四月”和“四時”有區別,“四月”是農歷四月,“四時”是四季。
師:你真聰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生:我從課外資料中找到的。
師:從課外資料中學習是個好辦法。我們要向你學習。
二、初讀古詩,走進詩屋。
1、自由讀這兩首詩一遍,要求讀準讀通。
2、指名讀,指明“了(liao)、蠶(can)、桑(sang)、晝(zhou)、 耘(yun)、供(gong)、傍(bang)”的正確讀音。“晝”字寫法:太陽升出一尺,白晝開始了。
3、男女生相互讀二詩,相互評價。
4、齊讀兩首古詩。
三、學習古詩,撞擊詩心。
a、叩響古詩《鄉村四月》
1、鄉村四月是一副怎樣的畫面?人們在做什么呢?請全班女生來讀一讀。
2、讀得多好啊!同桌之間借助注釋,插圖合作弄清詩意。
3、交流匯報。
師:讀著詩句,看著插圖,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原野的水面映著天空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