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通用13篇)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認識5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耘田”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兩首古詩。
3、在對比誦讀中,了解這兩首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把握這兩首詩之間的內在聯系。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
2、引導學生品讀詩句,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品讀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把握這兩首詩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過程:
一、比較詩題,導入新課
1、 讀詩題,比較詩題,找相同點。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古詩,這兩首古詩很相似,我們先輕聲讀讀詩題,你覺得這兩個詩題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齊讀詩題,要求讀出節奏。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這兩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2、檢查朗讀。
3、教師范讀,學生再讀古詩。
三、讀中想象,品悟詩情
《鄉村四月》
1、借助注釋讀古詩,想想詩歌的意思,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2、匯報交流,教師小結。
3、品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1)扣住“綠遍山原”、“白滿川”引導學生想象,指導朗讀。
。2)扣住“雨如煙”引導學生想象煙雨蒙蒙中的“綠遍山原白滿川”是怎樣的景象,指導朗讀。
。3)出示畫面,入境誦讀。
4、品讀“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扣住“閑人少”、“才了……又……”體會人們的忙碌。
。2)引導想象:這些勤勞的人們還會干些什么農活?
出示:“才了_______又_________”補充詩句。
5、 教師小結:同學們,現在你就是詩人,這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勤勞忙碌的人們讓你感受到了濃郁的生活氣息,于是你情不自禁地贊嘆——(學生齊讀《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1、過渡:鄉村四月閑人少,我們再來看看詩人范成大的筆下初夏時節人們又在忙些什么呢?默讀這首詩,邊讀邊想。
2、反饋交流。
3、品讀“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1)扣住“晝”、“夜”體會鄉村人忙碌辛苦的生活。
。2)融情入境,對話交流,指導個性化朗讀。
人們白天忙著干活,晚上回來還要干活,男男女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真是忙啊!看到人們這樣晝夜不停的忙,你想對人們說些什么?
4、品讀“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引導想象,體會鄉村兒童的天真、勤勞、可愛。
大人們日夜辛勞,都在忙著干農活,那么這里的孩子都在干什么呢?是不是都在“忙趁東風放紙鳶”呢?按常理,在農村里,像你們這么大的孩子應該在玩什么?
(2)創設情境,師生對話,讀中深化理解。
師:我想問問這里的孩子,你為什么不去放風箏,非要學種瓜呢?(指導朗讀)
。3)教師小結,學生齊讀“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小結:詩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給我們展現了一幅熱烈的勞動生活場景,大人小孩各有各的興致,為生活而忙碌著。來,我們一起讀——《四時田園雜興》
四、對比誦讀,升華情感
1、扣住“鄉村四月閑人少”,對比誦讀。
師引讀:“鄉村四月閑人少”——生接讀:“才了蠶桑又插田”
師引讀:“鄉村四月閑人少”——生接讀:“晝出耘田夜績麻”
師引讀:“鄉村四月閑人少“——生接讀:“也傍桑陰學種瓜”
2、升華情感。
(1)兩位詩人為我們展現了農村初夏時節緊張、忙碌的勞動場景,人們為什么這么忙呢?
(2)教師小結:是啊,農歷四月是農家耕種的時節,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忙中有對家庭的一份責任;這忙中有著鄉村人勤勞的品質,這忙中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走進鄉村四月,對于翁卷來說,多了一份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于范成大來說,更多了一份對熱愛勞動的兒童的贊揚。
五、 拓展閱讀,積累古詩
同學們,其實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田園生活,我國古代田園詩人還有很多,孟浩然、王維、陶淵明、楊萬里……這些大詩人都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描寫田園生活的詩篇。老師課前也搜集了幾首有代表性的田園詩,我們一起來讀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多讀讀這些田園詩的名篇佳作。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宋]翁卷[宋]范成大
閑人少
才……又…… 晝 夜
也 傍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篇2
設計理念:
通過多層次地誦讀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領悟祖國古詩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提高學生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學習古詩,運用學生已有的畫畫認識基礎和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身同感受地心領神會進入詩中的意境中去。
教學目標:
1、認識“蠶、晝、耘”3個生字,讀準“蠶、桑、了、晝、供、傍、耘”7個字的字音,會寫“蠶、晝、桑、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兩首古詩,并能默寫。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鄉村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學生對祖國古詩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鄉村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畫好鄉村田園風景畫,學生收集詩人介紹的資料。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賞畫入詩,輕叩詩門。
師導語:那鄉間的小路,那瓜果的飄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吸引我們走進田園,熱愛鄉村。你們都畫好了自己眼中的鄉村風光畫嗎?展示出來和我們一起交流分享一下你的大作吧!
生匯報自己的畫,師作適當評價。(預設:多么優美,多么自然啊,真想到你的畫中去生活)
老師也帶來了兩幅鄉村生活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課件一(《鄉村四月》插圖畫和《四時田園雜興》插圖畫)
同學們自由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師指名幾位說一說。
師: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鄉村生活畫,宋代有兩位詩人分別看到這樣的畫,詩興大發,各自寫下一首詩來贊美鄉村生活。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兩首古詩。
板書兩首詩題目,齊讀課題。
師:比較這兩首詩的題目,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了這兩首詩都是寫鄉村的詩,,“鄉村”與“田園”的意思差不多。
生:我發現“四月”和“四時”有區別,“四月”是農歷四月,“四時”是四季。
師:你真聰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生:我從課外資料中找到的。
師:從課外資料中學習是個好辦法。我們要向你學習。
二、初讀古詩,走進詩屋。
1、自由讀這兩首詩一遍,要求讀準讀通。
2、指名讀,指明“了(liao)、蠶(can)、桑(sang)、晝(zhou)、 耘(yun)、供(gong)、傍(bang)”的正確讀音。“晝”字寫法:太陽升出一尺,白晝開始了。
3、男女生相互讀二詩,相互評價。
4、齊讀兩首古詩。
三、學習古詩,撞擊詩心。
a、叩響古詩《鄉村四月》
1、鄉村四月是一副怎樣的畫面?人們在做什么呢?請全班女生來讀一讀。
2、讀得多好啊!同桌之間借助注釋,插圖合作弄清詩意。
3、交流匯報。
師:讀著詩句,看著插圖,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原野的水面映著天空的光輝。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到注釋再看插圖就明白了。
師相機多媒體展示課件二(“白滿川“的鄉村畫)
師:我們來看一看這一副畫,天空的光輝是——
生:白白的、亮亮的。
師:原野水面的顏色是——
生:白亮亮的。
師:用詩中的詞回答,真是——
生:“白滿川”。
生:我仿佛看到了綠的山陵、綠的原野。
師:是啊,還綠了什么呢?(相機出示課件三“綠遍山原”鄉村畫)
生:綠了樹木。
生:綠了小草。
生:綠了竹葉。
師:綠了這么多,真是——
生:綠遍山原。
師:我們來齊讀這一句詩吧!再指名讀。
師:我發現你“綠、遍、白、滿”四字讀得特別有味,為什么?
生:我覺得這四個字寫出了景物的特點。
師:你真聰明,我們跟她樣讀出韻味來。
。ㄉx詩句)
師:好,還聽到了什么,繼續交流匯報。
生:我仿佛聽到了杜鵑鳥在叫。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注釋上寫了子規就是杜鵑鳥,“子規聲里”就是杜鵑鳥在叫。
師:你真會讀詩!
生:我看到了雨下得像煙一樣。
師:那是什么樣的雨?
生:蒙蒙細雨。
師:說得多好!我們再來看一看圖畫吧。ㄏ鄼C出示課件四:鄉村四月風光圖)學生看圖。
師:誰能用詩中兩句詩來贊美這幅畫?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師:帶著贊美的感情讀這兩句。(練讀)
師:這么美的畫面里鄉村人們在干什么呢?我們來讀讀三四句。
(生誦讀)
師:你讀完后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們感受到他們好忙。
師:對,你從哪些詞讀出來的?
生:才……又,“閑人少”。
師:好,來展示讀一讀。
(生讀詩句)
師:讀到這,我們的詩心也喚醒了,也來作兩句詩吧!下課了,同學們會在操場上玩什么游戲呢?
。ㄉ杂苫卮穑
師:好,可以作詩了,我說上一句,你來接下一句。
師:校園課間同學樂,
生:才了爬桿又跳繩。
生:才了跑步又打球。
……
師:我們都詩興大發了,我們課間是忙著出去玩,而詩中的人們忙著是為了什么呢?
生:為了得到豐收。
生:為了吃、穿、用。
生:為了幸福生活。
師:是的,他們的心情怎樣?
生:是快樂的。
師:是的,盡管累但是快樂的,勤勞的人們用自己的雙手得到了自己的收獲,得到了自己的快樂,我們帶著快樂的心情來誦讀全詩吧!
(生誦讀)
師:多么好的一首詩啊,詩人是誰。空l來為我們介紹。
。ㄉ榻B)
師:把快樂送進詩里,告訴詩人翁卷,我們配樂再誦讀一遍。
。ㄉ錁氛b讀一遍)
師:太美了!我都陶醉了,讓我再美美地陶醉一回吧!
。ㄉ倥錁氛b讀一遍)
4、過渡:《鄉村四月》村民在優美的鄉村畫卷中,忙著勞動,得到自己的快樂!端臅r田園雜興》詩中又有哪幾種人物,他們又在忙些什么呢?我們來學習下一首古詩。
b、叩響古詩《四時田園雜興》
1、齊讀古詩《四時田園雜興》。
2、誰來幫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
。ㄉ榻B詩人范成大)
3、學生合作探究詩中寫了哪幾種人物,他們在干什么?
4、交流匯報。(師相機出示課件五《四時雜興》插圖畫)
生:我讀懂了寫了村莊兒女和童孫。
生:我讀懂了村莊兒女白天耕田,晚上織麻。
生:我讀懂了童孫學種瓜。
師:真了不起!讀懂了這么多,我們再來讀一遍詩,讀出意思來。
師:誰能告訴老師三、四句詩的意思。
(生回答,生補充)
5、拓展
師:村莊兒女還做了哪些農活?
生:養豬。
生:種菜。
……
師:真是應了題目中的哪個字?
生:雜。
師:再讀題及全詩,要讀出情趣來。
6、悟詩情
師:詩中寫的是夏日農忙時節農戶一家繁忙的景象,也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農忙景象,你從哪些詞可以讀出來。
生:我知道了,難怪叫那么大的人為兒女、管小孩叫童孫。
師:你真機靈!詩人晚年隱居故鄉石湖,以老農自居,以老祖父的眼光愛憐地看忙碌的農戶,有播種就有收獲,讓他對農事活動饒有興致。想象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么?
(生自由讀)
。ㄕb讀一、二句)
師:和種瓜的孩子說什么呢?(師扮老人,學生扮童孫)
情景再現
師:孩子,你還不懂怎樣耕織。
生:老爺爺,我可以在桑樹旁學習種瓜啊!
師:多懂事的孩子,多聰明的孩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師:我們來以老爺爺的口吻來誦讀這首詩。
。ㄉ毩暠砬檎b讀)
師:多么純樸的勞動人民,多么樸素的田園生活,忙忙碌碌卻開開心心,我們再來讀一讀,讀出熱愛之情來。
。ㄉ毩暩星檎b讀)(配樂)
四、鞏固延伸,觸摸詩情。
1、比較兩首詩,發現共同點。
2、生自由匯報。
3、齊誦兩首詩。
4、延伸。
從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遠離塵世,民風樸實的鄉村迷人世界,用心靈觸摸田園風光,用情濃意切的詩筆勾勒農村景象的清新樸實。課后把這兩首古詩默寫在自己的田園風景畫上,積累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白居易的《池上》。
同學們,我們祖國的古詩文燦若星辰,用我們的心靈叩開古詩文大門,你會感悟到許多許多。最后,我送一句詩給大家,“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設計意圖: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的詩”,我設計讓學生從自己的畫中入手,再到詩中畫,切入詩句學習,讓學生學習中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在誦讀中自然進入詩境中,用幼小的心靈感受詩句的清新樸實。在學習任務設計上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欲望,要知道學生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把,。如:說出景物特點,用“才……又” 來作詩,讀懂了什么?發現稱圖中那么大的人為兒女等。通過多層次地誦讀讓學生的心與詩心撞擊情與詩情融合。]
板書設計:田園詩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宋]翁卷[宋]范成大
綠遍白滿景美村莊兒女耘田織麻
閑人少:才…又人忙童孫:學種瓜
。ù税咐@市古詩文案例競賽一等獎)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理念】 追求隨課堂的有效性,讓隨堂課在真實中見精彩,平實中現智慧,樸實中含韻味,踏實中求質量。
【學習目標】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
【學習重點】 讀懂詩意,熟讀成誦。
【學習難點】
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題
1、六單元的課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鄉村生活的畫面,隨著課文的學習,我們走進了自然和諧的鄉村人家,游覽了遼闊寧靜的牧場之國,今天讓我們一起步鄉村四月。
。R讀課題)
2、讀了題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嗎?這四月就是指江南農村春末初夏的時侯,這正是江南農民春耕的時節。
二、讀通詩句,書寫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詩人翁卷,如何用詩句記下這時的情景呢?讓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正音,齊讀。
3、蠶桑的平舌音讀得真準,它們是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會寫嗎?(范書)蠶,天蟲為蠶,第一筆是橫,可別寫成撇;桑葉的桑要想把它寫得美觀,上面的三個“又”就要講究穿插,寫得富有變化,給人高低錯落之感。來,自己抄寫一遍。
三、疏通字詞,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剛才我們學寫了生字,讀通了詩句:
從小學一年到現在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借助注釋,疏通字詞, 接著讀通詩句,了解詩意,最后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我們借助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2、借助注釋,你知道哪些詞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第二句過渡:第一句寫出鄉村景美,第二句寫人,鄉村的人又怎樣呢?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拧“蠶桑”的意思?剛才我們借助注釋知道了是結束的意思,再把蠶桑放進句中讀一讀──剛剛結束蠶子和桑葉又插秧,通嗎?蠶桑該做什么講?(點播: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誰能借助注釋,再說這行詩的意思?
、啤∴l村人家多忙呀!難怪詩人說:“鄉村四月閑人少”,這里的閑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組詞說一說嗎?(清閑、悠閑、空閑、休閑)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你們說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說法,其實你們都想說,鄉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閑著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我們贊一贊勤勞的人吧。信缸x、齊讀第二句詩)
第一句過渡: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拧∮耆鐭煟
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用你的話連起來說說這行詩的意思。(自說、抽說)你能試著把雨如煙的解釋調到前面來說一說嗎?我們說詩意時,調換一下詞語的順序,這樣就會更通順些,不信你再說第一行詩的詩意,也用這種方法試試。
、啤『唵问柰ㄔ娨夂,我們感受到鄉村的景色很美,來讀一讀。(齊讀)
、恰‖F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取》蹲x,邊聽邊想象,鄉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⑸ 引導:
綠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開去,一用上比喻句,畫面就變得更活了,更美了,更豐滿了。)在大好的春光下,這綠綠得怎樣?到處都是綠色,有深有淺,有明有暗,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滿了生機。(這一串排著的話連在一起,讓我們看到的綠色是那么豐富,是那么有層次,你的感受細膩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系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放音樂自己寫,再交流)(評:隨著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我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滿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恕≡賮碜x一讀,這次讀的感覺一定不一樣。ㄗ宰x、輪讀相機指導)
、汀∴l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滿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4、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是農家耕種的時節,看著鄉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著家家戶戶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一年之計在于春”,你能體會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嗎(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累并快樂著。)
5、詩人就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R背全詩)
6、對著畫面,配上音樂,再吟一吟詩吧。(齊背、抽背)
四、默寫古詩
1、多么精煉的字詞,多么優美的畫卷,那么短小的詩句,那么豐富的情感,讓我們背著寫下來,回家后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2、剛才學的這首詩描繪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畫面,《田園四時雜興》又寫的什么時候田園生活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五、板書
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灻
鄉村四月閑人少, 贊美
才了蠶桑又插田! ∏趧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篇4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老師非常喜歡。我們中國是詩的國度,早在唐代就出現過像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才華橫溢,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優秀詩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樣燦爛奪目,足以使每一個中國人為之驕傲。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古詩的魅力,來學一首新詩。(板書:鄉村四月)
二、弄懂詩題
師:看到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生:這是一首描寫鄉村的古詩。
師: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翁卷
。ń處煱鍟何叹恚
三、知曉作者
師:有誰了解翁卷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南宋詩人。
教師補充: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一生不曾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
四、整體感知
師: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足跡一起走進鄉村四月,去感受鄉村初夏的氣息吧。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初步感知古詩內容。
。ㄒ唬┥杂勺x古詩。
(二)教師指名讀。
。ㄈ┙處煼蹲x。
。ㄋ模┙處熤该x。
。ㄎ澹⿲W生齊讀。
五、知詩情、悟詩意
師:大家剛才讀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按照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但要完成這樣一個問題:在詩中詩人都描寫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將這些事物聯系到一起的?。
。ㄉ詫W古詩。教師巡視)
生:詩人寫了:山原、川 。
生:子規聲、雨。
生:鄉村、人。
生:蠶桑、田。
。ㄒ唬⑵纷x美景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并粘貼事物卡片:(見板書設計)
師:詩人是如何將這八種事物聯系起來的?(根據回答整理板書,把古詩補充完整)
。ㄟM而理解整首古詩,借助課件講解“白滿川”。 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
師:詩人是如何將“山原”和“川”聯系起來的?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
師:什么樣的山原才是綠遍山原?
生:漫山遍野都是綠的。
師:在哪里你看出漫山遍野都是綠的?
生:綠遍。
師:遍是什么意思?
生:到處都是。
師:什么是白滿川,書中有注釋。
生:映著白光的水田。
師:(播放課件講解“白滿川”)
師:茂盛的山原和反著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嗎!
師(板書:景美,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教師歸納(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蔥蘢,而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播放鄉村美景圖。
。ǘ⑵纷x人勤
師:是啊,這哪里是鄉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
生:插秧、種田。
師:他們只是插秧、養蠶嗎?沒干別的嗎?
生:干了。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閑人少”
師:閑人少,就是什么人多呀?
生:忙人多!
師:那他們都在忙些什么呢?
生:忙喂雞、喂鴨、翻地------。
師:那說明這里的人怎么樣?
生:很忙碌。
師:從“才了---又---”里你能看出什么?
生:很勤勞
師:現在我們也來當一回詩人,把詩人沒寫進去的忙寫進去。比如,我們可以說: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雞又放鵝。誰想來試試?
生: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翻土又種菜。
生: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豬又放鴨。
生: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桑麻又犁田。
師:大家說的真不錯,說了這么多才了什么又什么,但詩人一句都沒用,卻用了才了蠶桑又插田這是為何?
生:這是主要農活。
師: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田”“川”“煙”最后一個音節都是“an”這叫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不信你試試。
生:齊讀古詩。
師:(板書:人勤,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
教師歸納(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農活,沒有人閑著,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華
師: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我知道大家對古詩的內容已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所陶醉,更為這里勤勞忙碌的人們而心生敬佩,就讓我們帶著這種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讀古詩,誰愿意到前面來讀讀古詩。(播放音樂)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展現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是詩人啊,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鄉村四月》。請讀出陶醉之情。
生:(帶著陶醉之情來讀古詩。)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也走在鄉村的小路上,看著勤勞忙碌的人們,你又怎好意思閑著呢,于是你大筆一揮欣然作詩《鄉村四月》。請讀出敬佩之情。
生:(帶著敬之情來讀古詩。)
師:同學們你是詩人,你要贊美這里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贊美這里勤勞忙碌的人們…… 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進了這一首詩《鄉村四月》。齊讀古詩,讀出贊美之情
。ū娚鷰е澝乐閬碜x古詩)
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這是多么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啊!你舍得離開這里嗎?想把它帶走嗎?美美地再讀讀吧,把它刻在心里。
。ㄉ毐彻旁姡
師:能背下來嗎?讓我們一起誦讀古詩。
。ㄉ痴b古詩)
師:古詩不光可以讀,還可以唱。聽過嗎?想聽嗎?(播放古詩唱詞)
與學生共同唱古詩,學生齊唱。
師:大家唱的真不錯!如果你們感興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調去唱你喜歡的古詩。這首詩我們就學到這。
七、拓展閱讀:
師:其實,像這樣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我們曾經也學過一些,比如說孟浩然寫的《過故人莊》還記得嗎?(教師與學生共同吟誦)王維的《山居秋暝》還記得嗎?(教師與學生共同吟誦)像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等等,他們都很熱愛田園生活,也寫了一些田園詩,課后我們可以找出來讀一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師:下課。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篇5
第一學時
原文: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并達到會背誦。
2、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體會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和對勞動人民、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
3、領悟作者的描寫手法,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引導學生品味詩歌所描寫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難點: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主動地進行語言的品味和體會,感悟詩歌所表達的美。
教學過程
一、文字激趣導入,生字學習。
1、書寫“ ”,同學們看到這個符號你會聯想到什么?它特別像我們學過的哪個字?(學生自后發揮)
2、書寫“ ”,再來看這個符號,你又想到了什么?它像哪個字?本意就是河流,古代的人在發明字的時候,用簡單的線條勾畫出某些事物的大致輪廓,就創造了象形文字,像剛才我們看到的“木” 和“川”。
3、漢字神奇的地方不僅如此,再來看老師在木字上添加,書寫出“桑”,看到這個字,想起了上期我們學過的一首《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書寫“天”和“蟲”,看這兩個字能組合成什么字——蠶,為什么會用這兩個字組成小小的“蠶”字呢?(大膽聯想,結合蠶的神奇。)
4、繼續添加書寫“木—— 村”,看到這個“村”你想到了哪些詞?(盡可能的組詞,培養組詞能力)
引入: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來自鄉村的詩人,他生于美景如畫的江南水鄉,他一生不曾做官,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他所喜愛的詩歌創作,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詩人。他用他的詩歌描繪著建鄉那別致的水鄉景色。每當人們提到他,就馬上就會想到這首詩。出示古詩(教師范讀)
二、趣味練讀。
1、首先自己讀一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完之后用你的行動告訴我)
2、同學們這首詩變成我們瑯瑯上口的童謠吧。ㄐ∈譁蕚淦饋恚
3、當年“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來讓我們也踏起來吧,踏出詩的節奏。
。ň氉x中讓學生基本達到會背)
三、品悟詩情
同學們,我們不僅要把詩讀成瑯瑯上口的童謠,踏出詩的節奏,好藥會從詩中讀出畫兒來,從畫兒中體會詩的意蘊。
1、出示“綠遍山原”,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兒呢?
山嶺和原野都綠了。(具體一些,想象的再豐富一些)
山陵是綠色的,原野是綠色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綠的世界。
你想起了哪些詞:草木茂盛、郁郁蔥蔥
2、出示“白滿川”
你從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可以先結合注釋理解)
江南有水鄉之稱,河流彎彎從稻田流過,從小村莊里流過,此時,天色和水色相互輝映,河面上一片亮白。(通過想象和觀賞來幫助學生理解)
水面圖1:波光粼粼
水面圖2:白茫茫,霧氣彌漫
3、同學們已經從詩中看出了畫兒來了,出示圖3,把你的詩送進這個畫面中去吧!
綠遍山野綠滿川(讀出味兒道來)
4、你覺得在這一句詩中詩人的哪個字用得最好,先自己品一品,然后用筆畫出來,給大家談談你的感受。(品字詞,培養語感)
重點“綠 白” “遍 滿”
5、聽:那空中傳來什么啼叫的聲音,你從詩人的詩中聽到了什么?(子規聲聲)
6、可是子規聲聲喚來了這詩中的雨,詩人說的這是什么樣的雨呢?如煙的雨,還可以說成什么?(蒙蒙細雨、煙雨蒙蒙、縹緲、如輕紗,似薄霧。)
7、讀出你的這種感受來吧!“子規聲里雨如煙”。兩句練讀:
綠遍山野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讀的真美呀,我們此時已經仿佛跟隨著詩人進入了那煙雨蒙蒙、如詩如畫、清新質樸的江南水鄉。來,給我們的這幅畫兒起個名字吧,補充:鄉間四月 圖
8、在詩人的眼里,不僅僅只有美麗的自然景色,在我們這迷人的田園風光中,作者還看到了一種更親切的畫面,那是誰?(家鄉的人們)他們在做什么呢?從后句詩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人們的忙碌、繁忙)
9、你從哪些詞中讀出來的呢?“才……有……”“閑人少”試讀感悟人們的繁忙,緊張。
10、回到題目總結:鄉村四月美景圖
這首詩不僅為我們描寫了田園風光的美,而且也通過詩人贊美了勤勞的人們。
出示畫面,同學們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些詩人的鄉村四月美景圖吧。讀整首詩,音樂開始了。吟誦。
四、延伸
1、江南鄉村生活令我們充滿無限的遐想,讓我們帶上自己想象的翅膀,再去感受鄉村生活的另一個畫面吧!
出示: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引導想象畫面:在小草發芽、生長、,黃鶯飛舞的春天里,那拂堤上的楊柳剛剛透出黃嫩的枝芽兒,頑皮的孩子們呀,正在趁著春風放飛一只又一只五彩的風箏。
同樣有美景呀,小草、黃鶯、楊柳。
同樣的人呀,是那些頑皮、可愛、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讀一讀(讓我們吟誦出這首詩吧)
2、原來,我們眼中的鄉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詩,一副美妙的畫兒,那畫中的一草一木,那畫中熟悉的人既讓我們感到親切,又讓我們留戀。
可曾發現我們的生活中有詩的影子,看(出示畫面),那詩歌就在它頑強而又柔嫩的細芽之中。
《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看,那詩的身影可在風中搖擺,飛上了柳梢。
《垂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美景 圖
宋:翁卷
景美 蔥蔥 粼粼 聲聲 蒙蒙
人美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篇6
《鄉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中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中第一首,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霧蒙蒙,杜鵑歡唱,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和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依據教材特點和課標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
2、背誦、默寫古詩。
3、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抓住詩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誦讀古詩并默寫。
2、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小黑板、掛圖。
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師生互動,說程序
。ㄒ唬⒄勗拰胛稣n題
課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愿望。因此,利用課前3分鐘與學生聊天,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讓學生背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如《詠柳》《早春》《春曉》……導入新課教學。這樣既聯系生活,又復習了舊知,為學生理解詩的含義墊定感情基礎。
(二)、回憶學法,指導自學
四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學詩方法,讓學生回憶學詩的方法——先讀通,后悟詩意和詩情,再背詩。通過這一方法來指導學生自學。
。ㄈ、讀通詩文
在這里我緊扣“讀通”這個環節,先讓學生自讀后檢查指導學習生字“蠶”“桑”。
1、了解翁卷的資料和詩題意思。
2、學生自由讀詩。
3、通過個別讀、范讀、齊讀等方式讀通詩文,相機學習生字“蠶”“!保瑥纳值囊、形、義三方面指導。
。ㄋ模、讀懂詩文,感悟詩情。
俗話說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币罁n標和詩詞教學的特點,這環節我采取自讀自悟,想象感悟,教師引導,品出詩味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詩意。而教師的“導”,就是教學的預設,而“味”,就是咀嚼語言,品味出情感。由于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有別于成人,他們處在啟蒙階段,于是,課堂教學必須高度關注童心、童趣,深入淺出為他們的喜聞樂見。一般而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知識能力點,設計整體感知要點,突破重難點的方法,領悟情感的方式,從而悟出詩歌味兒來!皩丁保虒W過程必須簡單,只能是個粗線條,感悟的方式與方法應明了易于感悟,并且能運用操作,這樣,教師才能靈活駕馭課堂,放飛學生個性,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具體做法是:
1、師生回憶小結了解詩文的方法,指導學生自讀自悟詩意。
2、師生互動交流感受。古詩詞的教學最高境界是“顯像得意”,即先將文字轉換為畫面和場景,變抽象為具象,變平面為立體,變靜止為靈動,讓學生從形象中感受,領悟詩句的情感意蘊。具體到我這節課……
。1)我是這樣處理的,“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這兩句寫景的詩句領悟詩意有一定的難度,我采用看圖引導想象,體會山原的“綠”引讀感悟。結合學生的自悟讓學生看圖和注解感悟“白滿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里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輝映,給人一種什么感覺?(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詩人說“白滿川”。春天的雨又輕又小像霧又像煙,這樣的雨又可以說是(煙雨蒙蒙)這時我抓住一個“綠”字,引導學生想象:四月的鄉村,原野是綠的,山陵是綠的,還有綠的———綠的——— 綠的———。學生通過看、說明白詩人眼里是個綠色主宰的世界,此時我引用《詠柳》中的兩句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讓學生感悟綠給人感覺是——生機勃勃,順勢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綠。
。2)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兩句寫鄉村的人勤勞的詩句比前兩句更好理解,我讓學生先說然后點拔。采集桑葉養蠶,耕田插秧這是鄉村四月繁忙的勞動生活,從哪里可以看出勞動繁忙、緊張?引出:才了蠶桑又插田。引導學生想象:讀著這句我仿佛看到鄉親們————,聽到鄉親們在田間說————。接著我引用詩句“一年之計在于春”讓學生感受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累并快樂著但對末來充滿希望。詩人就是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村美景,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詩意。
。ㄎ澹、熟讀成誦
。⒛瑢懝旁
(七)、課后延伸
1、自讀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第二首詩的整體印象。學生肯定能說出第二首詩主要寫人們很忙,教師再相機說“其實第二首詩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詩中就有體現了”,學生再背“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睆亩鴮φn進行小結。
2、背誦默寫《鄉村四月》
3、課后收集并積累其它田園風光的詩詞。
板書設計:
綠遍/山野/白滿川,
子歸/聲里/雨如煙。 景美
鄉村/四月/閑人少。 贊美
才了/桑蠶/又/插田。 人忙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篇7
一、說教學資源
。ㄒ唬、說教材
《鄉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中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中第一首,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霧蒙蒙,杜鵑歡唱,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和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依據教材特點和課標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
2、背誦、默寫古詩。
3、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抓住詩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誦讀古詩并默寫。
2、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小黑板、掛圖。
教學時間:一課時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孩子已經掌握了一些讀詩的方法,但因為是借班上課,對學生不熟悉,所以設計教學時我著重考慮如何激趣、激qing。
(三)、說理念
《鄉村四月》是一首古詩,依據課標,第二學段古詩詞教學目標是“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有感情,帶著表情的朗讀。在本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主題,“憑借課文的例子,選找教學突破口,引導學生學習用語文,”指導下,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本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畫面,體驗詩人的情感。這里的讀,是聲情并茂地讀出詩文的情和意,表達自己的情和感,促進感悟的內化與升華。讀出個情味,給予學生嘗試的空間與時間,暢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體悟,在互動評價中掌握情感的基調,最后進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讀。詩歌與記敘文不同,除了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更要把握朗讀的節奏及其輕重音。
二、激發興趣,說教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聯系生活法: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經驗是最感受性的學習材料!多l村四月》寫的是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而現在正好是春季,因此課堂中在課前3分鐘與學生輕松談話聊聊自己眼里的春天。引出古人眼中的春天。
2、知識遷移法。四年級的孩子已學過一些詩,也懂得古詩學習的一般方法“讀通——讀懂——感悟——背誦默寫”,在導入課題后讓學生回憶學詩方法,起到復習鞏固作用,同時也可利用這一方法來學習本首詩。
3、品讀感悟法。課標中提出二段詩詞教學目標是“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語文教學,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的語文能力形成的關鍵因素。品出詩歌的韻味,必須扣住重點詞句,在比較、玩味、體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語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韻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逐漸走進詩文意境場景,走進角色,與人物共鳴,與作者交心,享受人文陶冶與情感震撼。
4、引導想象法。利用插圖引導想象景美、人勤景象。
三、培養能力,說學法
1、收集資料法。課前讓孩子收集詩人翁卷的資料,培養孩子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朗讀教學法。朗讀有助于感知語言,感悟者作者抒發的情感。課堂中通過個別讀、齊讀來正音,看圖引導學生想象,熟讀成誦等方法讓學生把詩讀通、讀懂。
3、想象悟情法。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此讓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山原的欣欣向榮,鄉村人的勤勞忙碌,感悟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贊美。
四、師生互動,說程序
。ㄒ唬⒄勗拰胛稣n題
課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愿望。因此,利用課前3分鐘與學生聊天,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讓學生背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如《詠柳》《早春》《春曉》……導入新課教學。這樣既聯系生活,又復習了舊知,為學生理解詩的含義墊定感情基礎。
。ǘ、回憶學法,指導自學
四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學詩方法,讓學生回憶學詩的方法——先讀通,后悟詩意和詩情,再背詩。通過這一方法來指導學生自學。
(三)、讀通詩文
在這里我緊扣“讀通”這個環節,先讓學生自讀后檢查指導學習生字“蠶”“!。
1、了解翁卷的資料和詩題意思。
2、學生自由讀詩。
3、通過個別讀、范讀、齊讀等方式讀通詩文,相機學習生字“蠶”“!,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指導。
(四)、讀懂詩文,感悟詩情。
俗話說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币罁n標和詩詞教學的特點,這環節我采取自讀自悟,想象感悟,教師引導,品出詩味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詩意。而教師的“導”,就是教學的預設,而“味”,就是咀嚼語言,品味出情感。由于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有別于成人,他們處在啟蒙階段,于是,課堂教學必須高度關注童心、童趣,深入淺出為他們的喜聞樂見。一般而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知識能力點,設計整體感知要點,突破重難點的方法,領悟情感的方式,從而悟出詩歌味兒來。“導味”,教學過程必須簡單,只能是個粗線條,感悟的方式與方法應明了易于感悟,并且能運用操作,這樣,教師才能靈活駕馭課堂,放飛學生個性,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具體做法是:
1、師生回憶小結了解詩文的方法,指導學生自讀自悟詩意。
2、師生互動交流感受。古詩詞的教學最高境界是“顯像得意”,即先將文字轉換為畫面和場景,變抽象為具象,變平面為立體,變靜止為靈動,讓學生從形象中感受,領悟詩句的情感意蘊。具體到我這節課……
(1)我是這樣處理的,“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這兩句寫景的詩句領悟詩意有一定的難度,我采用看圖引導想象,體會山原的“綠”引讀感悟。結合學生的自悟讓學生看圖和注解感悟“白滿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里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輝映,給人一種什么感覺?(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詩人說“白滿川”。春天的雨又輕又小像霧又像煙,這樣的雨又可以說是(煙雨蒙蒙)這時我抓住一個“綠”字,引導學生想象:四月的鄉村,原野是綠的,山陵是綠的,還有綠的———綠的——— 綠的———。學生通過看、說明白詩人眼里是個綠色主宰的世界,此時我引用《詠柳》中的兩句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讓學生感悟綠給人感覺是——生機勃勃,順勢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綠。
(2)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兩句寫鄉村的人勤勞的詩句比前兩句更好理解,我讓學生先說然后點拔。采集桑葉養蠶,耕田插秧這是鄉村四月繁忙的勞動生活,從哪里可以看出勞動繁忙、緊張?引出:才了蠶桑又插田。引導學生想象:讀著這句我仿佛看到鄉親們————,聽到鄉親們在田間說————。接著我引用詩句“一年之計在于春”讓學生感受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累并快樂著但對末來充滿希望。詩人就是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村美景,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詩意。
。ㄎ澹⑹熳x成誦
。、默寫古詩
(七)、課后延伸
1、自讀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第二首詩的整體印象。學生肯定能說出第二首詩主要寫人們很忙,教師再相機說“其實第二首詩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詩中就有體現了”,學生再背“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從而對課進行小結。
2、背誦默寫《鄉村四月》
3、課后收集并積累其它田園風光的詩詞。
板書設計:
綠遍/山野/白滿川,
子歸/聲里/雨如煙。 景美
鄉村/四月/閑人少。 贊美
才了/桑蠶/又/插田。 人忙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篇8
一、帶著問題來讀書。
1《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兩首詩的作者都是_______代詩人,分別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都描寫了_______季的景色。
2《鄉村四月》中的“四”指_______,而“四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漁歌子”是_______名,《漁歌子》是_______詩人_______的作品,描寫的是_______時節的景色。
二、讀課文,回答問題。
1《漁歌子》中描寫老翁悠閑垂釣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漁歌子》描寫了秀麗水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時間是_______季,地點是______________。
三、課內語段閱讀。
鄉村四月
[ ]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寫古詩。
2詩中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____________之情。
3詩中_______、_______兩個字表現了農民繁忙緊張的生活。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篇9
四年級下冊第六組是“田園生活篇”,司空見慣的生活小景、生活小情我們平日都熟視無睹,怎樣讓孩子們能從中體會到有情有趣呢?最關鍵的是怎樣讓田園綠野、小橋流水、炊煙裊裊、牧童短笛、蛙鳴陣陣、鳥啼聲聲,能從字面上升到畫面然后再到學生的言面呢?從下面的教學回想中,您應該能看到我的設計思路。
沉睡了幾千年的詩歌,沉淀了幾千年的情感,要想一下子打開閘門,活生生地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唯有喚醒他、親吻他。
一、喚起生活的記憶。
。ㄒ唬┕潥飧柚袑ふ疑畹挠洃洝
師:還記得節氣歌嗎?我們一起來背背。
(節氣歌背完后,師生對說二十四節氣。邊說邊出示二十四節氣)
師:我們都知道,二十四節氣和農事有非常密切的聯系。板書:農事
師:知道什么叫農事嗎?
生1:就是農村里做的事。 生2:就是農活。
師:到了一定的節氣,農民都知道該做什么農活;卮鹚脑碌膬蓚節氣:“清明”“谷雨”,你知道關于這兩個節氣的諺語嗎?
生: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師:每到這個時候,在空曠的田野,我們總能聽到一種鳥的叫聲,知道是什么鳥嗎?
生:布谷鳥。
師:它是怎么叫的?
生模擬。
師也模擬:阿公阿婆,割麥插禾。原來是布谷鳥提醒大家要割麥子插秧了。
設計意圖:喚醒學生的知識積累,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把學生的思緒引向田園,奠定學習田園詩的知識與情感基礎。
。ǘ┱Z言的描述實化生活記憶。
師:那這個時候,你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又在家做什么呢?
生1:給柑桔樹剪枝。
師:這個時候,走到桔園里,會有什么感覺?
生1:聞到香味。生2:看到大片大片綠油油的葉子。生3:站在柑桔園里,你會感覺好像漂浮在綠色的大海上,點點白帆似的小花不時散發出一陣陣淡淡的清香,你怎么也拒絕不了誘人的花仙子的邀請,不得不和她一起穿行其中。
師:原來在柑桔園勞動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生2:我爺爺在種玉米。 生3:我爸爸在施肥。 生4:我奶奶在種菜。
生5:我爺爺奶奶在采茶。我也幫他們采茶了,茶樹一行行整齊地排列在山坡上,隨著山勢的起伏,就像大海里的波浪,一片片茶葉得像抹了油似的,綠得發光,綠得鮮亮。那茶葉的清香啊,真可以讓人不喝就醉了。
。◣熯吢爩W生說邊板書:剪枝、種玉米、施肥、栽菜、采茶)
設計意圖:這里算不上繁華的鬧市,也不能完全算是幽靜的鄉村,只有部分逐漸矗立的工廠取代了原來的稻田秧苗。但孩子們還是有機會到僅有的田地里去,所以我就是要通過引導讓孩子們知道在四月的部分農活,感受到四月的美,更重要地是感受到勞動中美的感受。這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同時更是一個練就語言的過程。
(三)語言演練富化情感的生成。
師:你能用“既……又……既……又……”把這些農事連起來說說嗎?
生:四月,農民伯伯可忙了,既要為柑桔樹剪枝,又要種玉米,真是忙得不可開交。
……
師:從這些句子中我聽出了一個字
生:忙
師板書:忙
師:你能用“不論……不論……都……”把做農事時的景色說說嗎?
生1:四月,不論是在柑桔花翩翩起舞、盡情散發無盡芬芳的桔園里剪枝,不論是在綠海似的茶園里邊欣賞誘人的綠色、品味醉人的芳香邊唱著采茶曲采茶,都是那么有滋有味。
……
師:我又從中聽到了一個字
生:美
師板書:美
師:是啊,一年之計在于春,他們為收獲而歌唱為希望而歌唱。
設計意圖:語文是用靈性的語言來傳遞的,用第六組第一篇課文中學過的關聯詞說話,把農事、農景說出來,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與新知識的學習聯結成了一個全新的通路,同時也創設出了古詩學習的情與景。古詩本來就是最有靈性的,給孩子們展示靈性的語言的平臺,給溢滿靈性的古詩開啟一道外溢的出口。讓靈性從詩中流向孩子們的心田。
二、喚醒文字的記憶。
。ㄒ唬┳x清文字。
師:是啊,無數詩人為鄉村的美景而陶醉,為鄉村勤勞的人們而吟誦。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翁卷來到這迷人的《鄉村四月》。注意:卷在這里是表示動作的意思,所以應該讀第三聲?熳x讀這首詩吧,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連貫。
師:這首詩中還有個多音字,找出來讀讀。
(學生找出了“了”字,有的讀li?o,有的讀le)
師:這個字到底該讀什么呢?
。ǚ謩e出示li?o和le的幾種意思,學生對照注釋找答案。最后定為li?o。)
師:掃除了障礙,快讀讀吧。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給出“了”的兩種讀音的意思,學生在選擇中不僅能知道“了”到底怎么讀,而且也了解了“了”在詩句中的意思,更重要地是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
師:那快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
設計意圖:學會七言律詩的讀法。
。ǘ┳x懂文字。
師:學古詩不僅要讀會,還要會理解,把你們平時的好辦法給大家說說。
生1:可以借助圖畫和注釋理解。
生2:先大致地把會理解的詩句想象成一幅畫面,如果還有不懂的詞語就猜一猜,猜不到還可以問同學和老師。
生3:有時還可以想以前學古詩時的意思。
生4:還可以結合文字、圖畫編故事。
。▽W生邊讀古詩邊理解,教師在走廊上時不時被興奮的學生拉住,把自己的理解說給教師聽。)
師:你讀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綠遍山原白滿川”就是山陵和田野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和水色與天空的顏色交相輝映。
生2:我知道了翁卷是站在山上看的遠處。看到了高山和田野都是綠油油的,稻田里的水色與天空交相輝映,顯得更白了。
師:噢,翁卷原來是站在山上看的。他觀察的位置我們通常叫做
生:觀察點。
師:翁卷站在山上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眼前是一片綠色的世界,近處的呈翠綠色,遠處呈深綠色,再遠些呈墨綠色。一陣微風拂過,稻田里波光粼粼,顯得更白了。
師:“川”一般是指什么?
生:河流。
師:川流不息、山川中“川”什么意思?
生:川流不息中是指人多車多,像河流。而山川中是指河流。
師:“白滿川”中的“川”呢?
生1:稻田中水滿了,像小河,但不是河。
生2:我不知道“雨如煙”是什么意思。
生3:就是雨像煙霧。
師:是煙霧?
生1:我說是早上下起了蒙蒙細雨,就像是薄薄的煙霧。
生2:是好像把天地織在一起,像仙境中的白煙。
師:這是一個什么句子?記得在《詠柳》中有過這樣的方法。
生:是比喻句,那句是“二月春風似剪刀”。
生1:我讀懂了“子規聲里雨如煙”:就是在布谷鳥的叫聲中,細雨蒙蒙,就像是薄薄的煙霧。
生2:還可以這樣說:蒙蒙細雨下個不停,天地間就上起了一層薄薄的白霧。聽,遠處傳來了幾聲布谷鳥的叫聲。
師:是啊,布谷鳥的叫聲特別動聽。更是顯得鄉村的幽靜。
生6:我從“鄉村四月閑人少”知道了,鄉村里人們都特別忙,沒有空閑。
生7:我從“才了蠶桑又插田”知道了,剛結束蠶桑又要插田了。
師:在我國南方現在正是養蠶的好時候,蠶桑就是養蠶。插田呢?
生:插秧。
生:我知道了,就是剛養完蠶又要插秧了。
師:這時請大家用因為和所以把最后兩句詩連起來說說。
生思考后:因為才了蠶桑又插田,所以鄉村四月閑人少。
設計意圖:古詩要讀出畫面,在畫面的基礎上理解。同時讀懂古詩的過程更是一種學習方法的訓練、語文能力的培養過程,任何時候,只有把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理解與想像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養。
。ㄈ﹦撘馕淖
師:透過你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這一幅畫給大家描述再來。
生:那是一片怎樣的綠啊,近處的田野,遠處的山,都綠得那么有生機。翠綠、深綠、墨綠一浪接一浪,那么和諧。稻田里水波粼粼,時而映出天空,顯得那么白,時而映出青山,顯得那么綠。淅淅瀝瀝的雨下個不停,天地間像織上了一層薄薄的白霧。聽,遠處又傳來幾聲布谷鳥的叫聲。這么美的景色卻沒有人來欣賞,噢,原來是因為他們太忙了,剛剛養完了蠶又得準備插秧了。
。ń涍^好幾個學生的補充與描繪,一幅更美的畫面誕生了。)
師:好美的畫面啊,把你心中的畫面讀出來。
生讀。
師:把你們心中的畫面讀出來吧。
師:是啊!綠和白是畫的底色,山陵和田野是畫的主體,再加上淅淅瀝瀝的細雨點綴,和著“阿公阿婆”的子規歌唱。聲聲色色,情情景景,真是讓人心曠神怡。
教師邊小結邊板書:綠(山原) 白(川)
子規 雨 煙
師:讓我們再把眼前的美讀出來。
設計意圖:古詩、國畫同為國粹,詩畫一體,詩人是把一幅畫凝煉成一首文質兼美的古詩,而我們教學的目的又是把詩還原成那幅精美的畫,并且要畫出形畫出意畫出神。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再創畫面,用語言再創畫面。在畫面中,達到景人合一的境界。這是一個積累語言、創造語言、放飛想像、領悟情感的過程。
三、喚醒生活的樂趣。
師:古時候像這樣心向田園、情系田園的詩人很多,他們把所見到的田園風光和自己的情融為一體,形成了文質兼美、語言凝練的古詩,我們把這樣的詩叫做田園詩,把這樣的詩人叫做田園詩人。著名詩人范成大就是其中之一。
師:我們已經背過范成大的另外一首《四時田園雜興》,一起背一遍。“梅子金黃杏子肥”
師:出示“晝出耘田夜績麻”整首詩。請大家讀讀這首詩,詩中有兩個多音字,請對照解釋(出示兩個字“供”“興”)選擇正確的讀音。讀出自己的理解。
師:咱們把這首詩先讀一讀。
師:找出詩中最有趣的讀一讀。
生1: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边@一句,大人們都在各做各的事,這個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也學著大人在桑樹陰下學種瓜。
生2:大人們都很忙,白天晚上都要干活,孩子們也跟著湊熱鬧,不會鋤草不會搓麻線,就拿著鋤頭,在桑樹陰下學種瓜,我覺得這些孩子們好淘氣。
師:把大人的忙孩子的淘氣讀出來。
設計意圖:《四時田園雜興》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古詩,后兩句又是趣的精華,設計中我揪其重點,直奔重點,以重點帶動前兩句的理解,并在后兩句的趣字中引導學生想像畫面,讓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形象出現在孩子們的心中、語言中、情感中。
四、喚醒平凡的你——田園。
師:讀田園詩,讓我們也仿佛置身于鄉村,品味到其幽靜、恬適,呼吸到淡淡的清香,感受到田原綠野、小橋流水、炊煙裊裊、牧童短笛、哇鳴陣陣、鳥啼聲聲。
師:我為大家選擇了辛棄疾的兩首詞,找最感興趣、最能理解的讀讀。
嘗試讀讀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西江月(辛棄疾)
茅檐低小, 明月別枝驚鵲,
溪上青青草。 清風半夜鳴蟬。
醉里吳音相媚好, 稻花香里說豐年,
白發誰家翁媼。 聽取蛙聲一片。
大兒鋤豆溪東, 七八個星天外,
中兒正織雞籠。 兩三點雨山前。
最喜小兒無賴, 舊時茅店社林邊,
溪頭臥剝蓮蓬。 路轉溪頭忽見。
師:這就是詩的魅力,這就是田園的魅力。走進鄉村,走向田園,走進古詩,你會發現,一切竟這么美!
推薦背誦:
《過故人莊》《四時田園雜興》(梅子金黃杏子肥)《村居》
《所見》《夜書所見》《宿新市徐公店》《山居秋螟》
設計意圖:辛棄疾的《西江月》《清平樂·村居》雖然都是詞,但絕對是能田園詩中“趣”的代表,所以我選擇這兩首,讓孩子們在讀中,在笑中進一步感受到田園的樂趣,更進一步從平凡的景象中尋找到生活的樂趣。樂趣,在于尋找;生活,在于品味。而古詩教學,則在于喚醒!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篇10
執教者:王紅(浙江省杭州采荷一小 著名特級教師)
執教年級:四年級
授課時間:2008年4月21日
授課地點:浙江省武警總隊大禮堂
授課背景:“千課萬人”全國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研討觀摩活動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背誦了許多古詩,今天我們一起要來學習的也是(來一起)——
生:《古詩詞三首》
師:從課題我們知道這篇課文當中既有(生接:詩),又有(生接:詞)。那么今天這堂課呢,我們重點來學習兩首古詩,請大家把書打開,先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這兩首詩。第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第二、借助下面的注釋,想一想每一首詩的意思。明白了嗎?好,開始吧!
生:(學生自由朗讀、預習)
師:他在想每首詩的意思了。(稍停片刻)行了是嗎?好,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誰來讀一讀第一首詩。這位同學,來。
生1:(學生試讀)
師:兩個平舌音在一起,特別難讀,是哪個?
生:蠶桑
師:蠶桑。一起讀。
生:(學生齊讀)蠶桑
師:哎,好,誰再來讀一讀。
生2:(學生試讀)
師:非常好,字正腔圓的。這里有個多音字,你們來看一下,是哪個?
生:了
師:是了。在這它是什么意思?(結束)。當它做結束的時候,它就讀了(liao)。再請個同學來讀一讀。
生3:(學生試讀)
師:非常得流利。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蠶,上面是個……(師書寫)
生:天。
師:下面是個……
生:蟲。
師:“天”、“蟲”,就是蠶。蠶是吃什么的啊?
生:桑葉。
師:對,桑葉的。請你仔細觀察一下這個 “!弊郑瑢懙臅r候你覺得特別要注意什么?
生:“!弊稚厦嬉驗橛腥齻“又”,這個“又”的最后一筆都要寫成點,不能寫成捺。
師:對,這三個“又”的捺都改成了三個點。請你在書上寫一個。
生:(書寫)
師:好了嗎?那我們來看一下第2首。誰來讀一下。
生1:(生讀)
師:在這首詩里也有一個多音字,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字,(師指“供”), 這個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看一看。
生:從事。
師:從事。那么在這兒它怎么讀呢?應該讀第一聲,對了,你來讀一讀。
生1:(生念: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生2:(邊讀邊笑)
師:誰愿意再來讀一讀。
生3:(讀整首詩)
師:非常好。來看,這里也有一個生字,我們寫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來看什么字?欸,這是什么字?(耘)對,耘,這是什么?(師點“耕”)“耕”,對,這兩個字在寫的時候都要注意什么?這個“耘”在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什么?
生:那個偏旁應該有三橫,不要寫成有兩橫。
師:所以,請你把這個字也寫一寫。(生寫)寫好的同學先自己讀一讀。
師:好,同學們,我在想啊,編者把這兩首詩放在一起,一定有什么聯系。請你把這兩首詩對比著讀一讀。你看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生:(自由朗讀)
師:誰發現了?兩位,三位,四位,五位……
生1:我發現這些都是寫農村景色的。
師:都是寫農村生活的,是不是?好,一點發現了,還發現了什么?
生2:我覺得這兩首詩都有一句到兩句是寫他們種田、種地的。
師:也都是寫到了農村生活的。
生3:這兩首古詩都提到了它是寫鄉村四月的情景的。
師:時間也是相同的,都是寫農歷四月小農忙季節的事兒。
生4:我覺得這兩首詩都是寫春天的。
生5:這兩首時都是宋代詩人寫的。
師:你看看,這一行都是幾個字啊?這都是“七言詩”是不是?
師:剛才好多同學都說到了,這兩首詩都寫了農村生活的,那么寫了農村生活的什么特點呢?請你好好再趕快讀讀看。
生1:寫出了他們農村人都很忙,忙著種田。
師:都在忙著勞動,是不是啊?非常的忙碌。(板書:忙碌)
師:那我們再來讀讀。先讀讀第1首古詩,從什么地方能夠表現出人們都在那兒忙?
生1:它這里說“鄉村四月閑人少”。這就是說,他們四月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沒有人在休息了,沒有休息的時間,都在忙著。
師:都在忙,閑人少,說明很忙,是嗎?來,這行詩誰來讀?
生1:(學生試讀)
師:你來。
生3:(學生試讀)
師:閑人少,反過來說就是……
生:忙人多。
師:忙人多。他們在忙些什么?這首詩里寫出他們在忙些什么呢?
生:他們在忙著養蠶,還有種地。
師:恩,課文是這樣說的,是“蠶桑”和“插田”。誰來把這句話連起來解釋解釋。什么意思?“才了蠶桑又插田”,他們在干嘛?
生:剛剛養完這種蠶,然后又要去種田了。
師:剛剛怎么樣?
生:剛剛把蠶喂完桑葉后,又去插田了
師:哦,剛剛把蠶喂完桑葉后,然后又去插田了,種田,插秧了,對嗎?好,來,我們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讀一下。
師:“鄉村四月閑人少”預備起
生:(學生齊讀)
師:那么在范成大的筆下,人們又在忙些什么呢?來,你再讀一讀《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找一找,在這首詩中人們在忙些什么?做些什么事兒?
生:(學生自由朗讀)
師:恩,他一邊讀,一邊劃。(停片刻)找到幾件事兒了?
生1:我找到了她們去“耘田”,還有“績麻”。
師:對嗎?第一件事是耘田,第二件事是績麻。耘田?就是在干什么?來,讀讀下面的注釋!
生:除去田里的草(學生一齊回答)。
師:那么績麻呢?
生:把麻搓成線(學生一齊回答)。
師:好!你看,學古詩,要注意會讀下面的注釋。除了這兩件事,還有沒有?
生2:我從“童孫未解供耕織”的“供耕織”看出他們在從事“耕織”。
師:那么在這首詩中這個“耕”指的就是耘田,“織”指的就是績麻。好,還有沒有?還找到了人們在做什么事?
生3:應該還有一個“種瓜”。
師:作者通過寫人們在耘田、績麻、學種瓜……要做的事很多,來說明人們忙啊,這就是“鄉村四月閑人少”大家都在忙著做事兒呢!那么你想一想,我們農歷四月小農忙季節的時候,還可以做那些農活?
生1:還可以采茶葉。
師:采茶?哦,還有呢?
生2:還可以挖筍。
生3:還可以種豆子。
師: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還可以種瓜,還有呢?
生4:可以挖野菜。
生5:還可以去種稻谷。
師:哎,種莊稼。還有呢?
生6:還可以種菜。
師:種蔬菜,家里還可以養……
生7:養蠶。
師:蠶?還有呢?
生8:養雞養鴨。
師:對呀,養雞,養鴨,還可以……你說
生9:養豬養牛
師:對呀,養豬,養牛,牛滿山坡。還有呢?
生10:還可以養魚。
師:是的,喂魚。
生11:還可以種水果。
師:是。
生12:還可以種花。
師:哎呀,總而言之,能做的事很多很多。那么,我們就學著詩人的樣子啊,把這些沒有寫進詩的“忙”,把他寫進去,能不能?來,我們試試看啊。“鄉村四月閑人少”他們在干什么呢?(板書:閑人少)來,也請你們用“才……又……”。把我們剛才說的那么多的農活,選擇一下把它寫到詩里去。
生1: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耘田又種瓜。
生2: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種瓜又點豆。
生3: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鴨又種豆。
生4: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牛又種瓜。
師:噢,一件是做完了,又接著做另一件事了。
生5: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拉絲又紡線。
師:忙得不亦樂乎。
生6: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野菜又喂羊。(師把“野菜”改成“挖菜”)
生7: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養羊又種稻。
師:一件事接著一件事,真的是忙啊!同學們,那么我想啊,你們寫了這么多的農活,這些,我想詩人翁卷也一定是知道的,但是他一件也沒寫,惟獨只寫了“蠶!焙汀安逄铩,你想想,這是什么原因呢?
生1:因為我覺得,“插田”代表種菜、種瓜、點豆這些的。……而“蠶!蹦厥牵B)動物,牛、羊、雞、狗、鴨也屬于動物……賺錢然后買動物。(師大笑)
師:養蠶究竟是干嘛?
生1:拉絲織衣服。
師:織衣的,跟我們的穿有關的。一個是跟我們的吃有關,一個是跟我們的穿有關。
生2:我還認為有一種原因,因為喂牛、喂羊這種隨時隨刻都可以喂的,而“蠶桑”和“插田”必須四月才可以的!
師: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生3:“才了蠶桑又插田”比較押韻。
師:噢,他還發現了押韻,你看看這里是押什么韻?你看看在這首詩里是押什么韻的?……(師面向生3),問你,你說押韻,押的是什么韻?
生3:我覺得“蠶!焙汀安逄铩北容^押韻。(師笑)
師:怎么押韻了?
生4:它最后一句話的“田”tian,第一行是“川”chuan,第二行是“煙”yan,第四行是“田”tian,最后一個韻母都是“an”(終于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押韻在哪里?)
師:這樣讀起來就怎么樣?好聽了是不是?押韻,發現了,因為“蠶!焙汀安逄铩笔桥c我們的吃和穿有關系的。這是最重要的,對不對?所以寫在這兒。原來有那么多的奧妙在里面!那么誰再來讀讀后面的兩行詩?
生1:(學生試讀)
師:恩,非常努力。
生2:(學生試讀)
師:一件事接著一件事,看出人們非常的忙啊。那么在這首詩中除了說農活多,能夠反映人們忙以外,還可以從哪兒看出忙了?
生:我覺得“夜績麻”,他在夜里還在績麻,這個意思應該是。
師:夜的意思是?
生:在晚上。
(師隨機評價,但因沒用話筒,所以聽不清。)
師:這里的晝意思是什么?
生:(學生一齊回答)白天
師:夜呢?
生:晚上
師:白天在做什么?(生:耘田)晚上回來又在做什么?(生:績麻)晚上做,白天做,真的是忙。∧敲次蚁雴柫耍@個白天也做,晚上也做,你看,非常得辛苦,像這樣的情況,你能用一個詞來說嗎?白天也在做,晚上也在做,一刻也不停啊,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表示?你說。
生1:不可開交。
師:忙得不可開交,那么晝和夜呢?怎么把它放進去?用什么詞?
生2:晝夜不分。
師:晝夜不停倒比較好。
生3:夜以繼日。
師:是啊,夜以繼日地在那兒做事,忙!
生4:日復一日。(師隨機評價,但因沒用話筒,所以聽不清,好像是說:“但是沒有夜”。)
生5:不分晝夜。
生6:日月如梭。(師笑)
師:時間過得很快了,還有早——出——
生:晚歸
師:像這樣的詞還有嗎?…… “日夜勞作”、“ 早出晚歸”像這樣不停地做事,表現在(一起讀)
生: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師:像這樣夜以繼日地,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在這兒做就是,讀
生: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師:欸,從時間我們也能夠看出人們忙,還可以從哪兒看出人們忙?再讀讀這首詩。
生:“童孫未解供耕織”這里,因為小孩子都開始從事耕織了,大人能不忙嗎?
師:小孩都在——干嘛啦?種——瓜——,小孩子在種瓜,那么大人呢?這首詩中是怎么寫的?有一行詩的,寫到了大人。
生: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師:“村莊兒女各當家”怎么理解?
生:大人都出去了,讓小孩子管家。
師:是這樣嗎?
生:“各當家”是有自己的拿手本事。
師:是呀,各有各的本領。∵@里的“兒”“女”不是指我們小孩兒,這里的“兒”是指——男人們,這里的“女”呢?是指——女人們。這里的男人和女人各有各的本領,那么男人們在干什么?
生1:種田。
師:女人們在干嘛?
生2:績麻
師:連孩子們也在學種瓜。大人忙,孩子也在忙,所有的人都在忙。所以說——
生:(接)鄉村四月閑人少。
師:同學們,按常理,這些不懂事的孩子應該在干啥?(在玩)在玩些什么呢?
生1:用彈弓打鳥。
師:這可不大好。
生2:在玩捉迷藏。
生3:爬到樹上去掏鳥窩。
師:這也不大好,有危險。
生4:玩打彈子。
生5:還可以玩警察抓小偷。
生6:還可以放風箏。
師:放風箏,我們說“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蹦鞘切┓棚L箏的孩子。
生7:還可以釣魚。
師:我們有一首詩寫的是“蓬頭稚子學垂綸”,這是一群學垂綸的蓬頭稚子們。
生8:還可以玩跳皮筋。
生9:有一些調皮的小孩子在捅馬蜂窩。
師:哦(笑說)。
生10:有些女孩子在玩丟手絹。
生11:可以游泳。
生12:還可以踢毽子。
生13:還可以踢球。
師:哦,你們都把自己想像成這些孩子了。這是一些鄉村的孩子,也許,就在田野里盡情地(生:奔跑)。這就是一首詩中寫到的“兒童急走……”
生:“……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師:總而言之,這些孩子應該在玩耍!但是此時此刻,他們卻……來,我們讀一讀。
生:“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保▽W生齊讀)
師:他們此時卻在學種瓜,所有的人都在忙啊。我們想,他們一邊忙,一邊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大人們也在忙,孩子們也在忙,一邊忙,一邊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生1:今年的豐收一定很大。
師:啊,盼望著豐收啊!
生2:等到明天,我種的瓜成熟了,我就可以吃到自己的勞動成果。
師:哎,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
生3:現在稍微累一點不要緊,那么以后可就輕松了。
師:現在雖然忙,但是心中卻懷揣著豐收的期盼,以后的日子可過得舒坦,過得樂滋滋的。是嗎?哎,雖然忙,但是忙中有樂。(板書:忙中有樂。)來,誰帶著這種感受,再來讀讀這首詩,讀出忙中有樂的感覺。
生1:(學生試讀)
師:……學種瓜。恩,誰再來試試。
生2:(學生試讀)
師:心中充滿著對豐收的期盼。我想,除了勞動能夠給人們帶來快樂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呢?讓我們來看一看。來,你再讀讀這首詩,你看看還有什么也能夠給人們帶來快樂?
生:我看它這里說“子規聲里雨如煙”,子規呢,就是杜鵑的意思,那么杜鵑的聲音在雨中,飄飄灑灑的,這種雨滑過來的話,一定會給人以一種很舒適的感覺。
師:聽著子規的歌聲,心里會非常愉悅,那么你想想它會唱些什么呢?會唱些什么?或者會說些什么呢?
生:它們會唱四月已經到了,你們快來種田吧!以后就能豐收了
師:啊,抓緊勞動,豐收在望了。還有嗎?還有沒有?你說。
生:四月已到,你快去點豆吧!
師:說詩一樣的啊,你說。
生:嘰嘰嘰,嘰嘰嘰,等你們種好了瓜,長出了種子,我會幫你們傳播種子的。
師:好,那么除了聽到的,你還看到了什么呢?
生:山里和原野都是綠色,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讓人心曠神怡的。
師:就像一幅畫,讓人感到心曠神怡,這個到處都處都是綠色的,從哪個字看出來的?
生:綠遍山原(學生一起回答)
師:綠遍山原。除了綠還有什么顏色?
生:白色(學生一起回答)。
師:這個白色是什么?“白滿川”,讀讀解釋看。
生: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
師: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幅美景(多媒體出示田野風光),哇,真的是滿目是綠啊!稻田里的水在陽光的映射下,泛著白光,波光粼粼,這就是“綠遍山原白滿川”,這樣的景,這樣的人,組合成一幅美麗的“鄉村四月圖”。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堪,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生1:輕松。
生2:我感覺好好干,秋天一定能豐衣足食的。
生3:我的心情非常舒暢。
師:舒暢。那么讓我們懷揣著這樣的心情,來,讀一讀這首詩。誰來試一試?
生:(學生試讀)
師:想不想聽一下由這首詩改編的一首歌曲啊?來,我們來欣賞欣賞。(音樂響起)
師:同學們,我們雖然不會唱這首歌,但我們能在這么美妙的音樂聲中盡情地朗讀這首詩嗎?
生:(學生齊讀)
師: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附:課文
23古詩詞三首
鄉村四月
宋 翁卷
綠遍山野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篇11
文言相柔 輝映課堂——《鄉村四月》教學實錄
。ㄇ 韻)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23課
【教學目標】
*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做到熟讀成誦。
* 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會詩人對勞動人民生活的熱愛與贊美。
* 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成主動積累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 抓住重點詞,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
* 感悟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以及對勞動人民的贊美。
【教學流程】【課前欣賞】播放江南鄉村四季景色圖,配以一曲優美的《云水禪心》,引領學生感受江南鄉村的美麗與美好。
師:同學們,欣賞了剛才幾組畫面,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說說?(美 喜歡)
是呀,這么美的鄉村四季,有誰見了會不喜歡呢?
知道嗎,這如詩如畫般的鄉村美景正是來自咱們可愛的家鄉,來自咱們江南一帶的美麗鄉村!
只要你留心觀察,善于發現,其實,咱們鄉村處處有美景!
一、揭示課題,了解詩人
【導】有人說“江南”的同義詞是“沉醉”!因為江南的每一個季節,每一個月,都是那么的令人陶醉!現在雖是四月,可它卻還是農歷的二月之末。那江南的鄉村四月又是如何的呢?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鄉村四月”(板書)(學生讀題)
這是一首詩歌,作者是南宋詩人翁卷先生,對比李白、杜甫、白居易,他顯得有點陌生。那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這位翁卷先生吧。
。ㄕn件出示翁卷的資料)——指生讀一讀。
【渡】翁卷的家鄉在浙江溫州,離咱們這兒還是有一定的距離。讓我們跟隨詩人一同去感受他那兒鄉村四月的氣息吧!
二、初讀古詩,讀通詩句
1、出示全詩(同學自個兒練讀)
2、讀準“了”的音。(課件展示)
3、指導讀通詩句
同學們,古詩跟音樂一樣,也是有節奏,有韻律的。七言絕句講究前四后三的節律。
。ㄕn件出示標“|”的全詩)哪位同學來展示展示你有韻律的朗讀。
4、師生多形式合作讀詩(掌聲合作愉快。
5、通曉詩文
同學們,讀詩這么多遍,你知道在詩人翁卷的筆下都描繪了那些景物嗎?(用“—”標畫出來)
師相機板書:山原 子規 川 雨
詩中除了寫景,還寫了什么?(人)
三、品讀詩句,感受景美
【渡】這山原,這子規,這川,這雨,構成了鄉村四月一道亮麗的風景。
風景在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出示一、二句詩)瞧,風景這邊獨好!請你亮出自己的嗓子,好好讀一讀吧!
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
透過文字能讀出畫面,會讀詩!就該這樣讀詩!
* 品讀“綠遍山原”
“山原”是什么?(山陵和原野)
師:“山原”,其實就是江南的丘陵小山。那小山連著平地,平地連著小山。平地小山,小山平地,交錯著,綿延著,這就是——(生:山原)(師邊說邊畫示意圖)
詩人說“綠遍山原”,這是怎樣的綠啊?
初春:草色遙看近卻無
晚春:樹頭花落未成陰
四月:草木成蔭滿目翠
師:就是這樣的綠。我們來到山間,看啊,山間的原野怎么樣?——綠了!往山腳下看,怎么樣?——綠了!往上看,山腰怎么樣?——綠了!再往上看,山頂怎么樣?——也綠了!這座小山怎么樣?——綠了!那座小山怎么樣?——也綠了!這片原野怎么樣?——綠了!那片原野怎么樣?——也綠了!是啊,一座座小山綠了,一片片原野也綠了。這就是——綠遍山原。ńo示意圖著色)
誰能用你的朗讀,把這綠綠的山原給展示出來?(指導朗讀)
師:在這一片綠色之中,詩人還看到了一種耀眼的色彩,那是什么?(白色)
詩人說“白滿川”。這“川”讓我想起了兩個詞“一馬平川、川流不息”。這“川”不禁讓我想起李白的詩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崔顥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解“川”意)
這里的“川”指的又是什么?(平地——是稻田啊!)
師:適逢農歷四月,鄉村的人們已經在翻耕好的田里灌滿了水,即將準備插秧了。水田被天空的亮光映照著,顯得怎樣?——白亮亮、白茫茫。(出示課件)看啊,就是這樣的白亮亮、白茫茫,詩人稱之為“白滿川”!
師:是呀,鄉村四月,到處都是青山,到處都是白水。綠得鮮亮,白得耀眼,綠白輝映,令人陶醉!美嗎?誰能美美的讀一讀這句詩?(課件出示:綠遍山原白滿川)
【渡】知道嗎,在江南的鄉村四月,這樣的青山,這樣的白水,往往籠罩在蒙蒙的細雨之中。(課件出示鄉村煙雨)那細雨綿綿的,像什么?(牛毛花針青絲輕塵煙霧。。。)就是這樣的細雨,輕輕的,它飄落在你的臉上,撫摸著你的臉頰,輕吻著你的額頭,愜意至極。就是這樣的細雨,密密的,它飛舞著,飄灑著,整個鄉村都像罩上了一層薄薄的煙霧。難怪詩人會說“雨如——(生:煙)”再讀輕些,“雨如——煙。”
師:這般的鄉村,這般的美。如詩如畫,令人陶醉。聽(播放子規聲),這是什么聲音?它在歌唱什么?
師(染情導讀)孩子們,看啊,那綠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煙的雨,如歌的子規聲,看著這樣的美景,置身在這樣的蒙蒙細雨之中。我真想高歌一曲,直達胸臆,又想靜靜的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以表示我滿心的愉悅!難怪詩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出這樣的詩句:(課件: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結語】真是一幅有聲有色,意境朦朧的鄉村畫卷。詩人竟用寥寥數筆就把江南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得淋漓盡致,令人嘆服!
四、品讀詩句,感受人忙
生活在這里的水鄉人家,他們此時又在干什么呢?咱們看看去。(課件出示雞群鄉村)
咦?人都哪去了?怎就不見一個人呢?小朋友,請你告訴我,村子里的人都干什么去了?(生:蠶桑 插田)
你知道什么是“蠶桑”嗎?養蠶要做些什么?
你知道水鄉人家是怎么養蠶的嗎?咱們去見識見識吧。(課件出示養蠶畫面,師簡介:采桑——給桑——“上山”——收繭)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塵淚始干)
孩子們,養蠶要做這么多工作,怎么樣?(繁忙辛苦)
是呀,多么繁忙而辛苦啊!這邊要忙著蠶桑,那邊又要忙著插田!
你知道什么是插田嗎。úシ挪逄飯D)這就是插田。你們插過田嗎?老師可是拔過秧,插過田,割過稻子,種過田。面朝黃土,背朝天。感受五個字——實在是辛苦!看到這幅畫面,不禁讓我想起楊萬里的《插秧歌》(課件出示)
孩子們,讀了楊萬里的《插秧歌》,我們更加明白種田怎么樣?——辛苦!糧食怎么樣?——來之不易!因此,請記。海◣煟┱l知盤中餐,(生)粒粒皆辛苦!
師:就是這樣的鄉村四月,人們既要忙著蠶桑,又要忙著插田。(課件展出“蠶桑”、“插田”兩幅畫面,指導讀與悟)
師:這邊人們要忙著——(生:蠶桑) 那邊又要忙著準備——(生:插田)
這邊剛忙完了——(生:蠶桑) 那邊有忙著開始了——(生:插田)
今天剛忙完了——(生:蠶桑) 明天又忙著開始了——(生:插田)
你看,鄉里人家,這邊要忙著蠶桑,那邊又要忙著插田;今天要忙著蠶桑,明天又要忙著插田。孩子們,蠶桑辛苦嗎?插田辛苦嗎?那就請你們時常記住這句話:(課件展示)
讀: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
就是這樣的鄉村四月,人們忙著蠶桑、插田,插田、蠶桑。如此繁忙的兩個場景,詩人竟用了非常傳神的三個字就串聯了起來,是哪三個字?(才了又)
讀:才了蠶桑又插田(感受鄉村人家的繁忙與辛苦)
師:四月的水鄉人家,除了忙蠶桑、插田,還要忙些什么?(鏈接農忙諺語)
三月雨,貴似油;
四月雨,好動鋤。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清明早,小滿遲,
谷雨種花正當時。
一句一句的讀,你讀懂了什么?
師:趁著這美好的時光,鄉里人家忙完了蠶桑,又要插田,忙完了插田,又要忙著栽瓜點豆,這樣的鄉村四月,如此繁忙,人人不得閑。難怪留守家里的只有那群老母雞、大公雞。所以詩人會說:鄉村四月——閑人少(課件出示)在范成大的筆下,沒有直接寫閑人少,但同樣可以感受到鄉村四月的繁忙與辛勞。(讀《四時田園雜興》)
五、再讀詩句,感悟詩情
【渡】這樣美的鄉村,這么忙的人們,組成了一個美麗的鄉村四月。讓我們再來回味回味吧! (播放《鄉村四月》的視頻)
師(導讀):孩子們,讓我們懷揣著對鄉村四月,鄉里人家的熱愛與贊美,請亮出你的嗓子!讀!——(全詩)
師(導讀):多么動聽的詩歌!此時,如果你就漫步在這鄉村四月的小路上,看到如此美麗的田園風光。你要贊美這里如詩如畫般的鄉村美景,你要贊美這里繁忙勤勞的鄉里人家。那就把你所有的感情都融入這短短的二十八個文字中!讀!——(全詩)
【結語】江南鄉村的四季風光,總是讓人產生無盡的遐想。在翁卷的筆下,江南鄉村是如此之美,如此之忙?稍诿虾迫坏墓P下,江南鄉村卻是另一番景象。請讀讀他的《過故人莊》。(課件展出)這鄉村美嗎?人們忙嗎?(恬適、嫻靜)
六、拓展讀師,課外延伸
【結語】其實,這樣的田園詩歌還有很多。光范成大寫的《四時田園雜興》就有60首。他以“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劃分為五組,每組12首。還有王維的《山居秋暝》、《田園樂》。以及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等詩。課后,請同學們找出的詩讀讀,相信你對田園詩一定會有更多的了解和收獲。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ㄋ危┪叹
山原 川
子規 雨 (美) 熱愛
閑人少 蠶桑插田 (忙) 贊美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蠶桑、了”等字詞。
2.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熟讀《鄉村四月》,讀讀注釋,想想每句話大概意思。
3.學生用三句話整理資料介紹詩人。
4.學生復習學過的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
一、舊詩導入,弄懂詩題,知作者(課件1)
1.師:(滿含深情地說)同學們,我國是詩的王國,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優秀的詩篇,他們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樣燦爛奪目,足以使每個中國人為之驕傲,F在就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咱們學過的古詩當中有哪些是描寫田園風光的?(誰能大膽讀)
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田園風光,感受古詩的魅力,來學一首新詩。(板書:鄉村四月)
師:齊讀。再讀,讀準字音。讀了這四個字,你讀到了什么?
師: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板書)翁卷 宋朝人
師:有誰了解翁卷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介紹(2名左右)
教師補充: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一生沒有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課件2)
二、聽錄音感悟,集中評價,整體感知
師: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去感受鄉村初夏的氣息吧。(播放課文朗讀)
師:1.你覺得這位老師讀得怎么樣。
2.其實,你們說的這些就是讀古詩的基本要求。相信你們平時也一定也是這樣讀的,F在就請你們翻開書本108頁,自己這樣讀一讀吧。
3.剛才老師聽到同學們瑯瑯的讀詩聲,都快被陶醉了,現在就請同學來讀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聽聽他讀得怎么樣?
4.咱們同學善于傾聽別人朗讀,你聽出了什么?(好?哪里好? 不好?那你來讀讀)
5.詩中有一處“兩個平舌音”在一起,特別難讀,是哪個?(蠶桑)(課件4)
6.詩中有幾處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這兒是什么意思?(結束)。當它做結束的時候。它就讀(liao)。(課件5)
7.請1、2組的同學熟練地把最后一句讀一讀。(老師聽出你讀得好,請你讀吧。全班齊讀整首詩吧)
8.讀了整首古詩,你的眼前有怎樣的情景,畫面呢?
鄉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著讀著就勾出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間的畫面立體起來了。
三、小組交流感悟
1.小組內輪流讀古詩,推選出讀得的同學。討論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用線畫下來,并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景物是什么樣的?
2.古詩一向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如果能把文字讀成畫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組愿意這樣讀。還有哪組愿意這樣讀。
3.他們讀得好嗎?為什么?
4.大家一起讀吧!相信投入地讀你們一定能把文字變成畫面。
5.親愛的同學們,此刻,老師已經被陶醉了,就讓我們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兩句詩吧!
四、品詩
(一)1.(誰來讀?)你們聽聽前兩句的描寫,讓你們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機板書。這些景物你們看到了嗎?它們是什么樣子的?想說哪個就說哪個吧?
3.相機解:綠遍山原
白滿川 用“川”組個成語,說說“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這邊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滿川”具體是描寫哪里的景物?
翁卷還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讀前兩句詩吧!
解:子規 雨如煙
這樣的景色,給你們的感受是?(用一個詞說)
把你們的感受送進去讀。
4.感謝同學們是你們把老師帶入這樣的美景,請你們用語言把眼前的美景說說吧!
5.把你們的理解送進去,再讀前句詩吧!
過渡:此時,連子規也不閑著,聽(播放叫聲)它在聲聲地啼叫,它在說些什么呢?
。ǘ┱f得好呀!它在催我們干農活了。到底該干哪些農活呢?自己讀后兩句吧!
1.你讀到了什么?
2.后兩句中哪兩個字最能體現村民忙碌?(相機板書: 才 又 )
3.怪不得詩人寫道:鄉村四月?(板書:閑人少)
4.這樣的忙,該怎樣讀出來呢?請你讀。相信你一定能讀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齊讀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邊忙一邊會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雖然忙但忙中有樂!把你們的感悟再加進去,讀。
五、回歸整體 感情升華
1.同學們,讓我們回過頭來看整首詩吧!前兩句和后兩句描寫的內容有什么不同?(板書:景 人)勤勞也是一種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見,他會說些什么?會做些什么呢?
3.同學們啊,此情此景,你們也都看到了。你們又想說些什么呢!
4.是啊!咱們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現在就把自己當成翁卷,讀出來吧!
5.初夏,我來到了鄉村,舉目望去,(綠遍山原……)
6.誰愿意自己誦讀。
7.配上音樂:一起誦讀吧!
8.親愛的同學們,此刻我學得語言已經無法表達我們的贊美之情,“言之不足,故詠歌之”讓我們用歌聲來贊美鄉村四月吧。ㄒ魳氛n件)
六、小練筆
古有翁卷寫詩,今有四年級的同學寫文,請你們拿出筆以“鄉村四月”為題,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像到的寫下來,寫一篇短文。(作業布置)
附: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山原 白滿川 景美
子規 雨如煙
閑人少
才…… 又 …… 人勤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規、插”等字詞。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2、過程與方法:在討論、朗讀、交流中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3、在誦讀中體會勞動的快樂,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詩意。
教學方法:以讀為本,讀議結合、小組合作、適時點撥。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認識生字,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田園,現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田園綠野、小橋流水,那里有炊煙裊裊、詩情畫意。“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是鄉村孩子在田野里盡情奔跑、玩耍的寫照!“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是鄉村獨特的風景。多少詩人用情濃意切的詩筆寫下了一首首贊美農村景色的詩篇。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鄉村四月>這首古詩,跟隨詩人到鄉村去走一走吧!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回憶古詩的學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作者簡介:教參28頁。
從題目中,你讀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
。ㄈ拢禾鞂⒔Y束,四月,夏天剛來到,稱初夏)
引導學生看23頁四幅圖,說說看到了什么?
詩人用一首什么樣的詩來描繪這一幅幅色彩鮮明的圖畫的呢?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1、師范讀古詩。
2、學生自由讀古詩,圈出生字,提出不懂的問題。
認讀生字。
3、針對學生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
綠遍山原: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苗,滿眼皆是綠色。
看圖,全是綠的嗎?河流,稻田里的水泛著白光,(白滿川)讀到這你有什么感受?
總結:這是一幅多美的畫哇,你能用優美的語言來描述嗎?真的是滿目是綠!稻田里的水在陽光的映射下,泛著白光,波光粼粼,這就是“綠遍山原白滿川”。
讀一讀。扮演詩人吟誦。
作者還看到了什么?看第二幅圖(雨如煙)
這雨如煙,是怎樣的雨?(蒙蒙細雨)除了像煙,還像什么?(像紗、像一層薄薄的霧)
對啊,同學們,你們看,把這山原籠罩的,不是煙,不是霧,是那春雨啊,飛煙卷霧弄清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描寫的就是這春雨!
雨是如煙的,應該讀得輕些。
最妙的是在這如畫般的景色中,還聽到了……(杜鵑的叫聲)
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如畫的美景勾勒出來了。讓我們用美的聲音把這種美讀出來吧!
在這詩一般的畫卷里,農民又在干什么呢?請你再趕快讀讀看。(采桑養蠶,插秧種田)
“了”是什么意思?是忙完了采桑才去種田嗎?是僅僅就做這兩件事嗎?是哪些詞告訴你們的?
想象他們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邊寫下學生提及的農活,如忙喂雞、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種樹……)他們雖然忙碌,心卻是快樂的。讀出快樂。
質疑:詩人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寫忙人多得了,卻要寫閑人少呢?
(詩人用三個字就給人豐富的想象,婉轉含蓄,化繁為簡,哪個更妙?這就是詩的魅力啊。
剛才我們說前兩句詩寫得很美,現在我覺得學完三四句,這首詩更美了。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詩一般的畫卷和人們勞動的歡樂和諧地交融在一起,使得鄉村的四月變得更美了。
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三、想象意境,體會情感。
請一名學生讀詩,想想用什么樣的語氣讀。
其他同學閉眼傾聽,在傾聽中想象你看到的景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在這樣的景象中,你有什么感受?
。ǖ掠凉B透:勞動是光榮的,勞動是快樂的)
讓我們再一次在朗讀中體會鄉村的美麗,感受勞動的快樂。
四、課堂小結,總結寫法。
1、這首詩寫的是什么?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2、給你感受最深是哪句詩?能用自己的感受讀一讀嗎?
3、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寫人以閑少做反襯,突出農民的辛勞與繁忙)
五、布置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識記生字,指導寫字。
教學過程:
一、認讀生字。
二、識記生字?纯匆呀浻涀×四男┳郑沒有記住了字,自己想想用什么辦法可以記住它?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同桌合作,也可以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三、指導書寫。
注意插的筆順。
四、布置作業。
搜集有關描寫田園生活的詩。
游山西村(南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不要笑話農家臘月做的酒渾濁,
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懷疑會無路可行的時候,
忽然看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又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