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米修斯》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再讀這一部分時,相信你一定會融進自己對古代我們人類祖先的深切同情,同時又初步領略到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天火的博愛情懷。
(生滿懷悲憫之情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了天火,人類的生活發生了怎樣變化?把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省略號加以補充。(原文為:自從有了火,人類就開始用它燒熟食物,驅寒取暖,并用火來驅趕危害人類安全的猛獸……)
師:請在你們補充的內容前,加上“自從有了火”這一語句,反復吟詠,感受火的珍貴。
生:自從有了火,人類就開始用它燒熟食物;自從有了火,人類就開始用它驅寒取
暖;自從有了火,人類就開始用它來驅趕危害人類的猛獸。
生:自從有了火,人類才領略了熟食的美味,減少了疾病,人類的壽命得以延長。
生:自從有了火,人類的夜晚就有了光明,再也不用再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中摸索前行。
生:自從有了火,孩子們就可以圍著篝火嬉戲玩耍,那快樂的歡叫聲似乎在我耳邊回響。
生:自從有了火,人們才開始煉造工具,制作更加精細的農具和武器。
生:自從有了火,漆黑的夜空才被照亮,人類文明的火花終被點燃!
……
師小結:
在漫漫長夜里,火給人類帶來光明;在寒冷的冬日,火給人類送去溫暖。可以說,火啟迪了人類的智慧,火賦予了人類騰飛的翅膀。火,使人類向進步和文明邁出了第一步。火,是光明的使者,是文明的象征。讓我們一起來誦讀詩歌《火》。
(歡快的小提琴音樂響起,學生在一股暖暖的氛圍中激qing朗讀)
評析(余家蘭):
對普羅米修斯盜火意義的理解,老師通過讓學生想象沒有火的悲慘──續寫有了火的好處──拓展引入詩歌《火》三個教學環節完成。在第一個環節中,教師提出:“讓我們的思緒穿過時空隧道,回到百萬年前的人類社會。你能想象人類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的悲慘情景嗎?沒有火,人類的生活將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學生的發言倒還積極踴躍,但感覺沒有動情,他們爭先恐后地說著想象中遠古人類的悲慘生活,但言語中沒有絲毫的同情與悲憫。也難怪,對于生活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的他們來說,沒有火,遠不及沒有電帶給他們的震撼和沖擊力大。教師并沒有在此處追究渲染,而是自然轉入第二個環節:讓學生找出人類有了火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出了:“自從有了火,人類就開始用它燒熟食物,驅寒取暖,并用火來驅趕危害人類安全的猛獸……”彭老師要求大家齊讀。此時,學生的聲音倒是很大,但是,這種大聲,是因為人類有了火種而喜悅、興奮得音調激昂嗎?我看未必。老師在這里做了精心的設計:她讓學生把“自從有了火”這個提示語分三次穿插進句子中,構成一組排比句,引讀后,讓學生再次齊讀:“自從有了火,人類就開始用它燒熟食物;自從有了火,人類就用它驅寒取暖;自從有了火,人類就用它來驅趕危害人類安全的猛獸……”這時,明顯感覺學生的語氣一次比一次強烈,聽課教師的振奮之情也在這一聲聲的誦讀中被調動起來。通過這組排比句掀起了一個小的情感高潮之后,老師緊接著讓學生進行創造性續寫:“自從有了火,人類就用它。”學生此時不但發言踴躍,并且越說越興奮,看得出他們是在為人類脫離了黑暗、危險而由衷地高興。最后,有一個學生大膽地說:“老師,我想不用您給的句式,我想大聲說:自從有了火,漆黑的夜空才被照亮,人類文明的火花終被點燃!”說得多好啊!普羅米修斯帶給人類的,是光明的火種,是文明的火種!此時,不用老師說,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意義,已深深印入每一個孩子心中。在對火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反復頌揚后,彭老師拓展引入一首詩《火》,配上歡快的背景樂曲,讓學生大聲誦讀。學生在歡快的旋律中反復誦讀著令人歡欣鼓舞的詩句,怎不對給人類送去火種的英雄──普羅米修斯心生敬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