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教學設計之三
(5)你看到這雙大眼睛還聯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這個小女孩平時的作業一定完成的很認真。
生:我想她的作業本一定用的一點地方都不剩才不用了。
生:我想她的鉛筆用的都拿不住了才不用了。
生:我補充,我從電視上看到那些山里的孩子平時都舍不得用鉛筆,都是在地上用樹棍寫,只有寫課堂作業時才舍得用鉛筆。……
(6)有語氣地朗讀2-5自然段,把你認為應該重讀的詞畫出來,并試著讀一讀。
(7)在2-5自然段中選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
3、學習課文6-7自然段。
(1)讀了這部分內容后,你都了解了這張照片發表后在社會引起了哪些關注?其他人看到這張照片會怎樣呢?邊讀邊畫出有關內容。作者運用了什么方式介紹的?(引導學生找出這張照片的巨大反響。作者運用了具體的數據來真實地報道了這張照片的社會作用。)
(2)朗讀課文6-7自然段,思考:“大眼睛”為什么能成為“希望工程”的標志?
(引導學生理解這雙大眼睛的照片在社會上引起的關注,以及因此激起了海內外千百萬人的愛心,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許多因貧困而失學的兒童重返校園。)
(3)看到“大眼睛”這張照片在社會上引起的關注,你有什么想法?
(引導學生結合本校搞的“百日節儉獻愛心”活動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我覺得我的學習條件太好了,我以后要節約用本子和鉛筆。
生:我不再亂花錢了,把零用錢積攢起來寄給貧困地區的學生。
生:我要好好學習,將來長大建學校,讓那些窮孩子也能上學。……
三、課外延伸:
再查找一些關于這雙“大眼睛”的資料,更加詳細地了解關于“希望工程”或是照片中的這位姑娘的情況。
四、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渴望讀書的“大眼睛”
雖然……雖然……可是……
“希望工程”
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