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受“大眼睛”的特點,并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小姑娘渴望讀書的強烈愿望。 2、激發學生結合課文背景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珍視學習、關愛他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感受“大眼睛”渴望讀書的特點。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一、創設氛圍,鋪墊情感。
1、同學們,坐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我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發言)
是啊,透過同學們一雙雙甜美無比、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們是幸福的、是快樂的。然而,你們知道嗎?在我國西部的一些偏遠山區,有著一群和你們同樣可愛的孩子,他們家境貧寒,幾度地失學、輟學,在求學的道路上艱難地行走著。
2、課件播放貧困山區孩子學習生活的圖像。(在舒緩的音樂聲中,教師激情描述。) 3、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學生暢談感受。)
二、瞬間凝聚,導入課題。
1、出示大眼睛照片:1992年,《中國青年報》的記者解海龍在深入大別山考察希望工程時,在這群孩子中間,捕捉到了這樣一個鏡頭,從而留下了一張彌足珍貴、令世人關注的照片。
2、觀察照片,說一說照片中令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這是一雙怎樣的大眼睛?(清澈、美麗、烏黑透亮、渴望讀書) 教師相機板書課題。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初讀感知
自己讀課文,教師出示閱讀提示。
閱讀提示:1、自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找出描寫大眼睛特點的句子,多讀幾遍。
四、鎖定重點,品讀“大眼睛”內涵。
1、小姑娘這雙專心、憂郁、渴望讀書的大眼睛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從課文哪些詞句中讀出她渴望讀書的?劃出相關的語句,讀給同桌聽聽,說說自己的體會。
2、指名匯報
(1)第二段:抓住 “專心”“生怕”兩個詞進行質疑:為什么會那樣專心?又為什么會那樣害怕?
指導朗讀(讀出她的專心和害怕)。
想象:他還會害怕什么?
(2)第三段:抓住關鍵詞語“憂郁”(什么時候會憂郁?她為什么會憂郁?我們憂郁嗎?)
抓住關鍵句“上學前連梳頭洗臉的時間也沒有。”(為什么?)
相機引出第一段內容:她上學需要跋涉30里蜿蜒的山路,經過一座大水庫......(解決生詞:蜿蜒、跋涉等)
指導朗讀。
(3)第三、四段:指導朗讀
這雙大眼睛,向我們深情地訴說著――引讀“好像在看著你,看著我……”
這雙大眼睛,向世人熱切地呼喚著――引讀“好像在看著大人,看著孩子……”
從此,這個大眼睛的小女孩便與“希望工程”有了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感,這張“大眼睛”照片產生了無窮的魅力,很快成為“希望工程”的形象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