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讀書的大眼睛
教學目標:
1、通過大眼睛女孩兒的眼神,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感受貧困地區的孩子對學生的渴望,對求知的渴望。
2、練習復述課文。
3、朗讀訓練,在朗讀中理解與感悟,體會情感。
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貧困地區孩子對學習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望。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大眼睛”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出示主題圖片,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畫家作家喜歡把什么比作心靈的窗戶?眼睛,對,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這扇窗戶,我們可以看到真、善、美,可以感受到那份久違的感動。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雙眼睛(出示圖片),從這張圖片上,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二、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其實,這雙眼睛還會告訴我們很多很多……請大家默讀全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哪些段落寫這張照片的來歷?哪些段落在具體描述這雙眼睛?哪些段落寫這張照片所展示的魅力?
三、學習第一部分:自讀課文,復述內容
1、同學們一定想知道這張照片是怎么來的吧?
請小聲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填空(媒體出示填空題),同桌相互說說這張照片的來歷。
2、抽生復述這一段課文內容。
3、同學們想知道山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學的嗎?
老師這兒有一些真實的照片,請看(媒體播放組合圖片及音樂)。
4、看了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
5、師小結:這照片上的大眼睛小姑娘,就是剛才你們看到的眾多孩子中的其中一個,這些邊遠山區的孩子,他們家境貧寒,幾度失學、輟學。在求學的道路上艱難地行走著,然而,他們的眼睛里,去永遠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求,對未來的期盼。
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這雙眼睛的。
四、學習第二部分(2—5):精讀課文,聯想感悟
1、齊讀第2—5自然段。
2、抽讀第2自然段
設問:①找出本段中最能概括眼睛特點的詞語。
②找出本段中的排比句,讀一讀。
③排比句中兩個“生怕”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④你能補充省略號的內容嗎?她還“生怕”什么?
3、抽答后請學生思考:剛才老師提了幾個問題?是些什么問題?(媒體出示四個問題)
4、自主學習第3自然段:假如你是小老師,能提出這四個問題嗎?
5、評價小老師,鼓勵贊揚小老師。設問:為什么你們現在的聯想和剛看到照片時的聯想不一樣了?
6、出示金鑰匙。齊讀。
7、請女生讀第4自然段。這雙大眼睛好像在看著誰?想要做什么?
8、自學第5自然段,自己提問自己解答,交流匯報。你給自己年了幾個問題?是些什么問題?
五、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1、我們應該懷著怎樣的心情和感受來朗讀這幾段?讀的時候應注意些什么?
2、抽答。
3、師引讀。
4、分組讀。
六、學習第三部分,升華情感,參與實踐。
1、默讀6、7自然段,畫出文中的數字,并思考,讀了這兩段,你知道些什么?
2、多媒體播放“希望工程”所取得成效的相關圖片資料。
3、大家想知道這個大眼睛小姑娘叫什么名字,現在的情況如何嗎?
4、多媒體播放蘇明娟相關圖片資料。
七、總結提問:今天,看了這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受到的教育。
2、開展獻愛心活動。
板書設計:
點評:
1、理解教材深刻,貫穿了知識性、人文性和社會性,特別注意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