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飛回來了》教學設計
(1)小組內先交流;(2)全班交流、討論。
2、根據討論的線索,試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復述課文內容。
(1)自己說一說課文的大體內容。板書:人物(小光等)――地點(秦嶺的大山里)――原因(科考隊員尋找朱鹮)――結果(找到了朱鹮,并保護朱鹮,使它們順利繁衍,健康成長。)
(2)小組內先試復述。注意敘述要有條理,語言表達要較流暢,故事內容要完整。
(3)指名復述,引領啟發。(要求:課后把這個故事講給其他年級的同學聽。)
[點評: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以讀促講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主要事件復述文章的內容,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達到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四、品讀重點段落,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1、課文哪個段落,重點寫人們特別關愛朱鹮?(課文的倒數第二自然段)。
(1)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2)找出能體現人們愛鳥、護鳥的詞(忍受、風吹雨打、精心、愛心、守護……)
(3)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引導產生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
2、對比句子,想一想課文這樣的描寫說明了什么?
“他們像守候著一只易碎的寶瓶一樣,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悄悄地拍攝照片……”
“他們守候在這兩只鳥兒旁邊,觀察著,拍攝照片……”
(1)找出兩個句子的不同之處,并畫出來。
(2)說明了當時人們什么樣的心情。(特別珍愛、喜歡)
3、結合學習課文內容,想一想“朱鹮 飛回來了”飽含作者怎樣的感情?(渴望珍奇動物回歸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點評:在閱讀教學中,“讀”是前提,“思”是基礎,“議”是關鍵,“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讀,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保護動物、愛護環境是每個人的一份責任是一種美德,這也是本課的重要思想內涵。]
五、拓展練習,感受交流
1、說一說本地有哪些需要重點保護的動植物或環境。
2、交流: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應該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
[點評:閱讀是讀者、作者、文本的交流與對話,只有領會了文章的內涵,使讀者的人文素養有了提升,才能體現祖國語文文字的魅力。]
六、字詞基礎知識訓練 (略)
總評:
本設計具有以下特色:
1、憑借字、詞、句乃至篇的學習,在培養學生各項語文能力的過程中,凸顯人文性,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2、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必須的,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對遠離自身的事物陌生,教師有必要講述、指導,如:秦嶺的自然環境,珍奇的植物種類,瀕臨絕跡動植物的原因等。
3、閱讀教學必須遵守的原則是“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本設計力求體現“三維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因此,設計理念的廣博深厚,對于課改的閱讀教學具有現實意義。
4、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學習語文中樂于探究、主動求知、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