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樂隊》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林中樂隊》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七冊第九單元“音樂”主題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意在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美好情感和感悟能力,使學生認識到音樂感染人、愉悅人、熏陶人、鼓舞人和陶冶性情的神奇功能,領悟到音樂所包容的文化內涵。
《林中樂隊》形象地描繪了大自然里各種生機勃勃的動物發出的奇妙聲音,敘述條理性強,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課文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字里行間滲透了作者長期貼近大自然細心觀察、潛心研究積累起來的成果,表現出了作者對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森林對于小學四年級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但音樂又是同學們所喜歡的。因此,要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情懷,教師需要通過模擬音樂以及引導學生在充分認真地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景的方式使學生領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學習本文,讓學生通過聆聽森林里動物的聲音,了解森林里各種聲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樂器;結合學生生活體驗,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產生共鳴,體會作者酷愛森林、酷愛動物、酷愛大自然的情懷。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14個生字詞,并用適當的方法掌握本文的擬聲詞。
2、理解課文內容,熟讀課文,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感受作者對動物、對森林、對大自然的酷愛之心。
3、抓住中心句,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二)方法與過程:
1、自學生字新詞,提高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
2、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
3、學習作者用哪些具體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寫法。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并體會這段話是怎樣的寫具體的。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想象,引領學生向往美好的事物。
2、感受森林音樂會的美妙神奇,培養熱愛森林、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三、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
2、細心閱讀,感悟作者用哪些具體內容來說明中心句,并體會這種寫法的妙處,并學習運用這種寫作方法。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教學內容:
一、創設情境,初識“樂隊”。
二、初讀課文,接觸“樂隊” 。
三、朗讀感悟,了解“樂隊”。
第二課時
一、回顧文本,導入新課。
1、播放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2、談話導入。
二、品讀文本,交流感悟。
1、找出中心句。
2、品析重點語句。
(1)引導學生理解象聲詞和擬人寫法。
“所有的動物”指哪些動物?
四個“各有各的”說明什么?
唱歌的是哪些動物呀?你喜歡誰的歌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隨機指導。
作者在寫小動物的演唱時,是怎么寫的?理解象聲詞和擬人的寫法。
你平時還聽到過什么聲音?說說你知道的象聲詞。你能用上一兩個象聲詞,說一個句子嗎?
(2)了解用“樂器”演奏的小動物的特點。
那些沒有好嗓子的動物是怎么做的?了解過渡的寫法。
文中重點介紹了哪幾位演奏家呢?你最喜歡誰的演奏呢?
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學習重點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