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樂隊教案(通用7篇)
林中樂隊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這一單元的學習重點之一是理解比喻的作用,引導學生在積累、感悟、模仿、運用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體會到這種修辭方法在表達上的好處。
本課當中出現了許多不常使用的字,如:盹、鶉、鶇等,鼓勵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自學,集中了較多的象聲詞,如:囀啼、嗥、咕嘟、嘎、啄、咕嚕、哼等,啟發學生在預習課文時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和掌握。
二、學情分析
我所面對的是四年級的農村小學生,作為首輪課改實驗班的學生,他們已經養成了一定的課前預習的習慣,對于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在老師的指導和督促下,大多可以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式獨立的解決。農村孩子,同生活在一個小村子里,因此我組織學生組成家庭學習小組,把合作學習從課堂遷移到家里,因此對于班里個別自學有困難的,就發動小組長小老師,互幫互學,平時很見實效。所以盡管本課的生字很多,但是預計在學生預習后,會自主解決很大一部分。
文中出現了許多學生感覺比較陌生的動物名稱,如鶇鳥、白山鶉、沙雉、白眉鶇等,有些學生可能會通過查字典或查找課外書問家長等途徑了解部分動物的外形特點或生活習性。有些學生還會感覺十分困難,就需要我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巧妙地提供一些相關資料,供學生參考。
此外,農村孩子從小就對野外,對樹林、對鳥兒有著一種自然的親近,因此這些將會使學生學習本課時更感覺熟悉,親切,更容易調動起他們參與課文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設想與目標
針對學生和教材的特點,在課前我指導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利用多種方法自學生字新詞。掃除閱讀障礙。針對農村學生收集信息渠道有限、資料不足的特點,課前一進入本單元時我還將巧妙地把一些相關資料放在班級的圖書角,提前引導學生去查找并整理。這樣巧妙的“給”就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在資料的查找和檢索中,照樣也能經歷信息收集、整理、加工的過程,從而彌補農村這種課程資源不足給學生學習帶來的不便。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熟讀課文,理解課文,感受作者聆聽林中樂隊的愉悅心情。并讓學生聯系自己這方面的生活體驗,討論交流,在此過程中,我要注意分層指導,適時點撥,積極鼓勵。
四、教學重、難點
1.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感悟作者用哪些具體內容來說明中心句,并體會這種寫法的妙處。
2.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學生字新詞,引導學生查找文中相關動物的文字、圖片資料,教師準備磁帶。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自己讀,或同伴讀、小組讀、多人分自然段讀)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注意糾正錯誤讀音。如“鶉”應讀chún,不讀cún;“吠”應讀fèi,“咳嗽”的“嗽”應讀sòu,不讀sù等。如學生對字音產生爭議,可引導學生查字典解決。
3.匯報交流自學生字新詞情況,重點結合課文理解“囀啼、喧囂、不折不扣、異想天開”等詞語的意思。
4.交流課前查找的文中動物的資料,豐富課文內容。
(三)細心讀文,交流感悟
1.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預設1:生很快找到中心句“在清晨和黃昏,不光是鳥,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然后指導學生把這句話畫下來,并齊讀。
預設2:學生感覺有困難,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你們覺得這是一支什么樣的樂隊?文中哪句話能夠概括這支樂隊的特點?學生根據教師提示,能夠找出中心句。
師:課文是怎樣具體描繪這支林中樂隊的呢?請同學們先默讀課文,畫出這支林中樂隊的演奏者和演奏形式,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并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看能解決多少。
演奏者演奏方法燕雀鶯鶇鳥(學生先自學,再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相機指導)
2.(1)結合表格、課文和插圖,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林中動物是怎樣演奏的。如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蚱蜢拉小提琴的;水鳥、沙雉又是怎樣演奏美妙的音樂的。教學中建議學生先選擇描寫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然后倡導學生盡量用自己的話把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的演奏情形通過自己的想像描述出來,并可相機進行表演,師生共同評議。
(2)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象聲詞。
預設一:學生可能會自然的對文中的表示聲音的詞感到十分好奇,或提出一些疑問,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注意這些象聲詞,然后引導學生猜想這些聲音是由什么動物發出的,并可以讓學生再說一說自己知道的一些表示聲音的詞以及是什么發出的。
預設二:如果學生沒有注意這些象聲詞,教師可以從三年級的《聲音》那一主題單元的象聲詞的練習形式說起,給出課文中的象聲詞,讓學生來猜一猜是什么動物發出來的,在拓展開來,讓學生現場尋找聲音,創造聲音,有些用合適的象聲詞形容出來。
(3)引導學生重點理解比喻句:“啄木鳥尋找能夠發出響亮聲音的枯樹枝,這就是它們的鼓。它們那結實的嘴,就是頂好的鼓槌。”
先讓學生去注意這個比喻句,比如可以問問說:哪個小動物演奏的樂器讓你覺得很有趣?然后組織學生交流,這樣的句子寫得好在哪里?再說一說這句話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仿造比喻句。
(4)師:作者為什么能把這支樂隊描繪得如此惹人喜愛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時的愉悅心情,然后指導學生帶著對動物們的喜愛之情,朗讀課文。
(5)小組或全班合作表演,再現林中樂隊的唱歌奏樂場面,允許學生表演課文以外的動物的演奏或歌唱。
3.引導學生體會課文圍繞中心句進行具體描寫的寫法。
師:同學們看,作者圍繞“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有各的奏法。”這個中心句,具體描寫了林中動物們是如何唱歌奏樂的,你在說話或習作時用過這種方法嗎?你能用這樣方法說一段話嗎?
預設1:學生能夠仿照課文寫法,說一句或一段話。
預設2:學生可能感覺有困難,教師可以出示練習引導。
如,下課了,操場上可真熱鬧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上的云彩形狀各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案例點評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體現了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創造、在讀中學寫的教學思路。
1.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通過在整個教學中,讓學生多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詞語,理解重點句,感悟出作者熱愛小動物的思想感情,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小動物,感受到大自然的自然美。
2.在讀中創造。通過有感情地讀文,有層次地讀文,學生能創造性地學出課文外的小動物的叫聲,使學生自己親自參與到林中樂隊,更深地體會作者的心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3.在讀中學寫。通過多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找出中心句。讓學生自己知道作者這樣寫的好處。使學生學會了作者的寫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林中樂隊教案 篇2
一、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林中樂隊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
二、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經過三年多的積累,學生已經能夠“悟”出一些語文學習的規律,具備一定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自主性更強,應組織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激活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發現規律,遷移運用。
三、教學內容分析:
《林中樂隊》就形象地描繪了大自然里各種生機勃勃的動物發出的奇妙聲音,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本課是為四年級學生所設計。森林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但音樂又是同學們所喜歡的。因此,要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情懷,教師需要通過模擬音樂以及引導學生在充分認真地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景的方式使學生領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學習本文,可以讓學生聆聽森林里動物的聲音,了解森林里各種聲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樂器;還可以結合學生生活體驗,圍繞文章的中心句交流并模仿演奏,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產生共鳴,從而體會作者酷愛森林、酷愛動物、酷愛大自然的情懷。
四、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詞。繼續提高學生獨立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
3.圍繞中心句補充交流,模仿演奏,進行拓展。
五、教學難點分析:
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并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理順中心句,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分點落實。體會《林中樂隊》言之有序的寫作方法。
六、教學課時:兩課時
七、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道具。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活動兩分鐘:
二、引入:
前幾天,咱們三年級全體師生一起到動物園去參觀,看到了許多有趣的動物。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介紹這些小動物發出的各種有趣的聲音的。交流資料(學生出示動物圖片,播放自己錄制的動物的聲音。)
三、讀課題;
四、初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學習生字:
1.檢查預習,讀準字音。
2.學生互查,記憶字型,了解字意。課題質疑:讀準字音,記憶字形
3.集體交流。
①字音:囀:應讀“zhuàn”;咕嘟:應讀“gū dū”盹:dǔn.;喧囂:xuān xiāo。
②字形:嘎:最后一筆是點。鉤:最后兩筆是撇和點。盹:是目字旁。兜:第三筆是撇。
③解詞:喧囂:聲音雜亂,不清靜。交流匯報。學生當小老師。(續表)教師教學活動(教學過
程及形式)學生學習活動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的聲音。婉轉:(歌聲、鳥鳴聲等)抑揚動聽。
六、讀課文。標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問題:
七、梳理問題:
八、聽寫字詞:
九、布置作業:
1.讀課文。
2.寫生字。
3.選做(找資料)。讀課文,質疑。
第二課時
一、精彩兩分鐘(學生表演動物叫聲兩分鐘):
二、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都喜歡哪些動物?為什么?
是呀!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都喜歡它們。今天我們來一起參加動物們舉行的一個音樂會。
(齊讀課題)由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動物。
三、新授:
1.請同學們打開書,出聲讀一讀全文,想一想,動物樂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學習思考:
①默讀課文,林中樂隊是一支什么樣的樂隊?學生回答問題。
②提出不懂的問題。
③組織好語言準備小組交流。
3.學生自學。
4.小組交流。學生自學。
5.集體交流:請大家匯報的時候按照課文順序,出示重點句子:
第一自然段:“三月,鶯唱起歌來,白天黑夜,老是尖聲叫著,囀啼著。”
第二自然段:(1)圍繞中心句,課文詳細地介紹林中的各種樂聲,又抓住各種動物的聲音特點細膩地描寫。
(2)在描寫動物聲音時,作者寫了象聲詞,請你畫出來,并體會。出示幻燈:作者見了心疼,借用孩子之口“它什么時候睡覺哪?”所以,課文一開篇就使我們感受到作者那顆親和動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和善良。學生反復讀課文,讀通順。森林之景再現,利用課件或音樂配音,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讀課文,感受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時的愉悅心情。
(3)請你說出這些動物還會發出什么聲音?(說出象聲詞)
(4)通過學生分析,知道這是一支神奇、和諧、自然的樂隊。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圍繞中心句補充交流,或模仿演奏,使課堂有張有弛,內容更有拓展。
自由交流第三、四自然段:
(1)有一些樂手采取了不同的演奏方式,請你默讀三、四自然段,你喜歡哪位樂手,就介紹它的演奏方式。
(2)出示幻燈(有關沙雉的描寫)可啟發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膽想像。
(3)思考:作者按照怎樣的順序寫沙雉的?
四、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朗讀全文。
五、課后延伸:(出示幻燈)
1.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2.完成《伴你成長》上的練習。
六、布置作業
學生補全板書
林中樂隊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
2、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
3、學習作者用哪些具體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寫法。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學習作者用哪些具體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寫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學校有支小樂隊,廈門一中有支管樂隊,鼓浪嶼還有愛樂樂團,可是,你們知道嗎?在大森林,有一支動物組成的樂隊,它就是(生齊讀課題:林中樂隊)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師:這支樂隊是怎樣演奏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文中的生字比較多,同學們遇到難讀的詞句可以多讀幾遍。
(生自由朗讀課文)
2、師:同學們把課文讀通順了嗎?老師檢查一下。
(1)你認識它們嗎?(師出示動物名稱的生字詞)
(2)你能讀準它們嗎?(出示翹舌、兒化音的生字詞)
(3)你知道它們的聲音嗎?(出示動物名稱,學生根據課文描述說出它們的聲音)
三、默讀課文,學習寫法。
1、師:同學們能準確掌握生字詞,這離不開你們課前的認真預習,你們發現了嗎?這篇文章有一句話概括地講了動物唱歌奏樂的情形。
課文是怎樣具體描述小動物唱歌奏樂的情形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出相關的語句。
2、同桌相互交流
3、師:誰能用課文內容來具體說說小動物是怎樣唱歌奏樂的?
四、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師:森林里有這么多小歌手,小樂手,你最喜歡誰的演奏呢?把它的精彩表現通過感情朗讀體現出來。
2、生自由朗讀
3、朗讀展示,教師相機指導。
五、總結全文。
1、師:同學們,這么一支出色的樂隊,指揮該是誰呢?
2、師:大自然這位杰出的指揮家,正在和動物一起奏響一支森林圓舞曲。你聽——(師播放《動物狂歡節》片段)
3、師:同學們,只要我們親近自然,親近生活,美好的樂音就在你我身邊。(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林中樂隊教案 篇4
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學校有支小樂隊,廈門一中有支管樂隊,鼓浪嶼還有愛樂樂團,可是,你們知道嗎?在大森林,有一支動物組成的樂隊,它就是(生齊讀課題:林中樂隊)
師:這支樂隊是怎樣演奏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文中的生字比較多,同學們遇到難讀的詞句可以多讀幾遍。
(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同學們把課文讀通順了嗎?老師檢查一下。
(1)你認識它們嗎?(師出示動物名稱的生字詞)
(2)你能讀準它們嗎?(出示翹舌、兒化音的生字詞)
(3)你知道它們的聲音嗎?(出示動物名稱,學生根據課文描述說出它們的聲音)
師:同學們能準確掌握生字詞,這離不開你們課前的認真預習,你們發現了嗎?這篇文章有一句話概括地講了動物唱歌奏樂的情形。
生:我知道,是這句話,在清晨和黃昏,不光是鳥,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師:很好。課文是怎樣具體描述小動物唱歌奏樂的情形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出相關的語句。
(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其間指導學生認真讀書)
師:已經想好的同學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相互交流)
師:誰能用課文內容來具體說說小動物是怎樣唱歌奏樂的?你可以說其中的一個方面(唱歌或者奏樂)。
生1:我想說說小動物是怎樣唱歌的。燕雀、鶯和鶇鳥,用清脆、純凈的聲音唱著;青蛙咕嚕咕嚕地吵一陣,又呱呱呱地叫一陣。我覺得它們的歌聲都很美。
師:你聽過清脆、純凈的聲音嗎?
生:沒聽過。
(一生舉起了手)
生:老師,我聽過,清早,我站在陽臺上,就能聽到我們家鴿子發出的咕嚕咕嚕的聲音,我覺得它的聲音特別清脆、純凈。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鴿子的叫聲嗎?你們覺得它的聲音純凈嗎?
生:我覺得鴿子的聲音不純凈,我認為純凈應該是沒有雜音的,可以鴿子發出的聲音是有雜音的。
生:老師,我也覺得鴿子的聲音不純凈,我們都喝過純凈水,純凈水是透明的,沒有雜質的。可是,鴿子發出的聲音是有雜音的。所以,鴿子的聲音不能說純凈。
生:老師,我雖然沒聽過燕雀的聲音,可是,我發現我們學校合唱隊同學的歌聲也可以說成是清脆、純凈的。
師:對,看來你理解了清脆、純凈。
生:老師,我也聽過清脆、純凈的聲音(生爭相發言)
林中樂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形象地讀好擬聲詞,學會運用。
2.用多種方法熟讀課文,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
3.鼓勵學生細心閱讀,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體的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體會這種寫法。
教學重點:讀中感受林中樂隊演奏的幽美樂曲,領悟大自然的和諧美。
教學流程:
一、回顧文本。
1.教師板書課題《林中樂隊》,學生齊讀。
2.用文中的句子概括作者聆聽林中樂隊的感受。(多媒體出示句子“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二、品讀文本。
1. 學生自由讀書,感受小動物演奏的美妙樂曲,了解不同動物的獨特唱法和奏法。
2. 學生匯報,教師以學定教,隨文指導學生。
第二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好象聲詞,感受樂曲美。
① 吠聲(狗叫) 嗥聲(狼叫) 咳嗽聲 呻吟聲(因病痛而發出的聲音)
你們覺得這些聲音好聽嗎?可作者卻把這些聲音當作曲子,這能說明什么?
② 清脆、純凈——你聽過什么聲音是清脆的?
③ 讀好“吱吱嘎嘎”“尖聲尖氣”“嗡嗡”“咕嚕咕嚕、呱呱呱”。
小結:同學們聽到了這么多曲子,可以說“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唱各的曲子,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第三自然段:教師指導學生讀好以下句子,了解特別的樂器。
①啄木鳥把枯樹枝當作鼓,把自己的嘴當作鼓槌。 ②天牛把自己的脖子當作小提琴。
小結:正是這些獨特的樂器才演奏出與眾不同的音樂,所以作者說“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唱各的曲子,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第四自然段:教師指導學生品讀句子,感悟唱法奏法的趣味性。
①火紅色的水鳥……
②沙雉真是異想天開……
學生自主選讀——學生評價——教師范讀——學生練讀——全班齊讀
小結:這獨特的演奏技法堪稱一絕,所以作者才興奮地說“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唱各的曲子,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三、拓展文本。
1.引導學生體悟作者的心情。
2.教師請學生走進原始森林,欣賞林中樂曲。
3. 學生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 學生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
5. 學生朗讀自己的習作。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已經陶醉在林中樂隊美妙的樂曲中,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能真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這部華美的樂章。
林中樂隊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林中樂隊》是北師大版第七冊第九組的一篇課文,課文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字里行間滲透了作者長期貼近大自然,細心觀察,潛心研究積累起來的成果,課文條理性強,圍繞中心句“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具體介紹了森林里各種聲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樂器。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酷愛森林,酷愛動物,酷愛大自然的情懷。
根據文章的特點,我在本課的教學上凸顯兩條線:一、在反復朗讀中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這里的朗讀,有教學開始時的范讀,有學生感悟時的自由讀,有評價時的分組讀,更有評選小歌手、小樂手時的賽讀……通過多種方法熟讀課文,來感受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愉悅的心情。)二是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仔細觀察,展開想象,學習“用具體內容說明中心句”的寫法。(這一教學環節的安排,也是對課文內容的拓展,要求學生通過觀看錄象,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描述各種動物是怎樣唱歌奏樂的。課堂不僅有說的訓練,而且讓學生馬上動筆,寫一寫,既是想象練習,又鞏固了本課的寫法。)
教學目標:
1、 自學生字新詞。
2、 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
3、 學習作者用哪些具體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寫法。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學習作者用哪些具體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寫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音樂)師:同學們,你們都聽到了什么?
2、師小結:在清晨和黃昏,不光是鳥,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二、熟讀課文,體會情感。
1、師范讀課文,生勾畫出具體描寫動物唱歌、奏樂情形的語句。
2、自由朗讀,把不大好讀的詞句多讀幾遍。
3、檢查生字詞的朗讀情況。
4、師:課文中提到的這些動物你熟悉嗎?誰能模擬它們的聲音?你認為誰是林中的“最佳小歌手”(“小樂手”)?(學生用文中的語句說說理由,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三、展開想象,學習寫法。
1、師: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你還了解森林中的哪些動物?
2、(播放錄象)仔細觀察,展開想象,動物們是怎樣唱歌奏樂的?
3、學生口頭交流,相互評價,教師相機指導。(可以從觀察是否細致,語言的表述是否清楚,想象是否合理等方面進行評價)
4、學生動筆。(以“在清晨和黃昏,不光是鳥,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為總起句,結合錄象中看到的以及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寫其它動物唱歌奏樂的情形。)
5、交流展示,集體評議。
四、教師小結,布置作業。
教學后記:
林中樂隊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課文,意在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美好情感和感悟能力,使學生認識到音樂感染人、愉悅人、熏陶人、鼓舞人和陶冶性情的神奇功能,領悟到音樂所包容的文化內涵。《林中樂隊》就形象地描繪了大自然里各種生機勃勃的動物發出的奇妙聲音,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本課是為四年級學生所設計。森林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但音樂又是同學們所喜歡的。因此,要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情懷,教師需要通過模擬音樂以及引導學生在充分認真地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景的方式使學生領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學習本文,可以讓學生聆聽森林里動物的聲音,了解森林里各種聲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樂器;還可以結合學生生活體驗,圍繞文章的中心句交流并模仿演奏,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產生共鳴,從而體會作者酷愛森林、酷愛動物、酷愛大自然的情懷。
二、學情分析
對于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在老師的指導和督促下,大多可以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式獨立的解決。文中出現了許多學生感覺比較陌生的動物名稱,如鶇鳥、白山鶉、沙雉、白眉鶇等,有些學生可能會通過查字典或查找課外書問家長等途徑了解部分動物的外形特點或生活習性。有些學生還會感覺十分困難,就需要我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巧妙地提供一些相關資料。此外,農村孩子從小就對野外,對樹林、對鳥兒有著一種自然的親近,因此這些將會使學生學習本課時更感覺熟悉,親切,更容易調動起他們參與課文學習的積極性。
三、設計理念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熟讀課文,理解課文,感受作者聆聽林中樂隊的愉悅心情。并讓學生聯系自己這方面的生活體驗,討論交流,在此過程中,我要注意分層指導,適時點撥,積極鼓勵。
四、教學目標
1.用多種方法熟讀課文,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
2.鼓勵學生細心閱讀,交流感悟,作者是用哪些具體的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體會這種寫法。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五、教學重點、難點
鼓勵學生細心閱讀,交流感悟,作者是用哪些具體的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體會這種寫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板書:林中樂隊)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林中樂隊》,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 ,學習了生字新詞,同學們想一想,林中樂隊指的是什么?
2.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林中樂隊,去聆聽一下小動物們的唱歌與奏樂。
3.看課件感受欣賞音樂
4.同學們,奇妙的音樂把我們帶入了美麗的大森林,誰來說說剛才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談感受)
(二)初讀感知、揭示中心句
師: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不但是風景的美,還有動物們用不同的演奏形式所賦予的音樂美,下面就讓我們細讀課文,找一找作者是圍繞哪句話來寫林中樂隊的?
唱歌
板書:(動物)
奏樂
(三)深入感悟
1、師:是的,在清晨和黃昏,不光是鳥,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下面就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讀課文,找一找在森林中都有哪些小動物?他們是怎樣唱歌奏樂的呢?把它找出來多讀幾遍,然后做上記號。
2、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師:大家對課文中你喜歡的的小動物都有了了解,那么誰來結合課文說說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它是怎樣唱歌的?
a生:我喜歡鶯,三月,鶯唱起歌來,白天黑夜,老是尖聲叫著,囀啼著。
b生:我喜歡燕雀。燕雀、鶯和歌聲婉轉的鶇鳥,用清脆、純潔的聲音唱著。
師:清脆、純凈聲音是怎樣的聲音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播放鳥叫聲)
師:聽清楚了嗎?用清脆純凈的聲音唱著,我再來請一名同學讀一讀這句話。你們讀的太棒了,老師仿佛真的聽見了那清脆純凈的鳥兒的叫聲,好動聽啊!那么還有哪些動物的聲音也是如此的動聽呢?
c生:我喜歡青蛙
(播放青蛙的叫聲)
師:請你學一學青蛙的叫聲。我們這只來自池塘的小動物真的太可愛了,好討人喜歡呀,誰來說說你還喜歡哪種小動物?
d生:我喜歡狼
師:學一學狼的叫聲,在森林中聽見狼的叫聲,你會怎么樣?
生:我會怕的要命,我會逃跑……
師:看來狼會使我們感到非常害怕,那為什么作者還會把狼的嚎叫聲當作是唱歌呢?
生:可能是因為狼的聲音比較獨特吧!……
生:這種聲音也是可以欣賞的
生:可能是作者喜歡狼吧!
師:是啊,正是因為作者心理充滿了對動物的喜愛會把森林里各種動物的聲音當作是音樂。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師:原來林中樂隊中有這么多的歌手,由他們構成了一支神奇,和諧,而自然的合唱隊,他們的歌聲真是太有趣太奇妙了,可是沒有好嗓子的動物又是怎樣演奏出音樂的呢?請你默讀三、四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歡的樂手,然后多讀幾遍,并把他的演奏方法介紹給大家。
2)師:沒有好嗓子的動物,也不覺得難為情。因為他們都會按照自己的愛好來選擇樂器。誰來說說 你最喜歡哪位樂手?他是怎樣演奏的?
a)生:啄木鳥尋找能發出響亮聲音的枯樹枝,這就是他的鼓。他們那結實的嘴,就是頂好的鼓槌。啄木鳥用最當鼓槌,用枯樹枝當鼓,真是太聰明了!
b)生: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響——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嗎?
師:意思就是:這就像一把小提琴。
師:啄木鳥和天牛真的在奏樂嗎?那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這是一個比喻句,把什么么比做了什么?
c)生:蚱蜢用小爪子抓翅膀:他們的小爪子上有小鉤子,翅膀上有鋸齒。
(觀看課件)
d)生:沙雉更是異想天開,他竟用尾巴唱起歌來了:他一個騰身沖如云霄,然后張開尾巴,頭朝下直沖下來。他的尾巴兜著風,發出一種“咩咩“的聲音——不折不扣,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
師:什么是異想天開?作者為什么說沙雉是異想天開呢?讓我一起來看看沙雉是怎樣演奏的?
師:沙雉的演奏真是太特別了,怪不得作者會說它的演奏方法是異想天開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一下這特別的演奏方法吧!
4.小結:
1)是啊!在這個美麗的大森林里有許許多多的動物,他們通過自己獨特的演奏組成了森林里的樂隊,那么從小動物的歌唱與演奏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從森林的動物的不同鳴唱中,作者聯想到他們不正像一支樂隊在演奏嗎?所以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說:“森林里的樂隊就是這樣組成的。”總結了全文,點明了文章的主題。從而也體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愛,大自然賦予我們美。
(板書:自然賦予我們美)
(四)、拓展延伸
1.師:在森林樂隊中所有的動物都在奏樂 ,我們從中聽到哪些聲音?
生:清脆的獨唱.拉提琴.打鼓、吹笛;還可以聽到吠聲、嗅聲、咳嗽聲、呻吟聲,也可以聽到吱吱聲、嗡嗡聲、呱呱聲、咕嚕聲。
2.師:同學們想一想,除了這些聲音我們還可能聽見什么聲音呢?
3.師: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么多奇妙的聲音啊,正是有了這些聲音才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富有生機才使我們生活更快樂,正是有了這些聲音才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更富有詩情畫意。那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林中樂隊沒有了音樂將會怎樣?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音樂又會怎樣呢?
4.總結:過去,我們只知道海底世界有一個樂隊。今天,我們聆聽了森林里動物們發出的聲音。他們如同一個綜合型樂團,什么歌手都有,什么樂器都有,美妙極了。你們想過嗎?作者是怎么把這支林中樂隊呈現給我們的?是的這些都是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細心觀察,潛心研究的結果。讓我們都走進大自然,做個有心人,去發現和探索有趣的事情。
5.最后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親近自然、親近生活、美好的音樂就在我們身邊
(五)板書
唱歌
林中(動物) 樂隊
奏樂
自然賦予我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