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郵票大世界”——看陳老師執教《羅斯福集郵》
師:從課題上,我們可以注重交流那些資料?
生:關于羅斯福一生的資料。
生:可以是羅斯福個人的資料。
生:羅斯福集郵方面的資料。
師:同學們覺得,哪一種資料篩選得更合理?
生:從文章的內容上看,關于羅斯福集郵方面的資料會更貼切。
師:篩選得不錯。根據本主題單元,咱們還可以交流哪些資料?
……
師:誰愿意先來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大家注意鑒別。
生:(將收集的資料全文念完)
師:(耐心聽完)聽完了資料展示,誰向他善意地提提看法?
生:讀得結結巴巴,不流暢,希望你今后要交流資料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會更好。
生:交流時把重點的地方說出來就可以了,不用全文都念。對于大家感興趣的部分再重點說明,這樣資料就很有意義
……
師:看來這把金鑰匙算是交到你們的手中,相信大家會好好地使用。為你們打開知識的大門提供幫助。
眾所周知,教材只是知識的外化形式,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教師必須了解教材這一工具。教材只有回到教師、學生生命體之中,死的東西才能被充分激活,知識才會再生起來,才會成為學生的發展資源。上一片段,陳教師就是在使用教材時,讓它成為"活性因子"。讓學生與教材相互交融、碰撞、作用,"讓課堂煥發生命力"成為現實,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