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集郵冊》教學反思(精選2篇)
《美麗的集郵冊》教學反思 篇1
《美麗的集郵冊》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我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做到以趣激趣,即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①在導入環節,我首先利用學生不太常見的盛滿精致郵票的集郵冊來吸引他們,并用這種吸引一直認真學習到最后。②讓他們自己猜測節課學習的課題,讓他們感覺新奇有趣。③利用課文的寫作特點——句子成對,采用靈活的男女互讀,師生互讀等形式指導朗讀,學生興趣盎然,感情自然流露。但我覺得對教材挖掘與拓展深度不夠。在本節課中,盡管注重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但根據文本,根據學生的特點,在此方面還有許多遺憾。如,①可以結合“登廬山,看瀑布飛騰” 讓學生回憶《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提高他們新舊知識結合、融匯的能力。②利用“日月潭、半屏山在做思鄉的夢。”“黃帝陵、軒轅柏在唱古老的歌。”讓學生想象它們可能唱什么歌,做什么夢。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③利用課文中提到的名勝古跡提高學生的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等。回頭反思讓我以旁觀者的身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課堂教學的優點與不足。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努力,發揚優點,“消滅”缺憾。
美麗的遺憾——《美麗的集郵冊》教學反思
上完這一課,我感受頗深。在上課之前我為了做課件、找資料花了好幾個晚上。對于上課的教案也仔細斟酌了許久,發現那么美的詩歌,在我眼前卻是那么難以跨越。我深知詩歌教學的“度”很難把握,也較難上出新意。如果簡單處理會覺得沒什么好講的,讀讀就行了;復雜處理鉆進課文中又有許多東西講,可以拓展得很遠。如此一來,上課前我心里就沒底了。
在上領導匯報課前,我在組內上了一節研討課。上課前全然沒有緊張的情緒,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學習這首詩歌。和孩子們一起分析詩歌的詞句,修辭手法,朗讀時感情的處理……一節課下來,自己覺得教學內容沒有完成,整個課堂顯得有點散,在一句句詩的分析中,也割裂了詩歌的美感,再加上課件制作得比較模式化,不能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意播放并指導,時間拖得較長。上完下來心情更沉重,深知要改進的地方太多了。上完課我就在辦公室課件進行修改,某些燈片加入超級鏈接,直至中午才改好。接下來又開始思量怎么重新設計教案,使整堂教學有整體感和美感。
吃晚飯時,我和楊旭麗老師碰了面,她耐心地給我作了指導,聽完我才恍然大悟,我心中的種種疑慮解開了。所以上完學生的晚自習又對課件做了小的修改,教案進行了重新設計,忙完這一切已到深夜,心中終于松了一口氣。
第二次教學設計我將第一節課的一句句講解詩歌,換成讓孩子們按老師要求分頭自學詩歌,這樣既培養孩子孩子們的自學能力,讓孩子們小組合作,自學自悟,又使整個課堂不顯得很煩瑣。在教學完詩歌后,我增加了讓孩子設計郵票,配上詩歌的環節,旨在于讓孩子們更深地了解郵票,了解郵票所蘊藏的知識和感情,讓孩子們學會一種新的獲取知識的渠道。仿寫詩歌,讓孩子們能學以致用,能夠用一一對應的句子,描寫身邊的事物,來表達自己心中的美好感情,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
在學完第四小節,由于時間的關系在課堂上我沒有讓孩子配樂朗讀詩歌,自己心中覺得很遺憾:沒有讓孩子在優美的樂聲中整體感受詩歌的美。所以在上下一節新課復習舊知時,我播放音樂,讓孩子們美美地朗讀了這首詩歌,學生的朗讀興致很高,那澎湃的熱情,我覺得孩子把自己濃濃的愛國情以及身為中國人的驕傲、自豪之情用語言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在課堂上一些學習小組的郵票設計和配詩沒有完成,事后我對每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了總結。分工合作得較好的小組學習任務完成快而且效果較好;在小組學習中組員斤斤計較的,學習任務完成得很較慢。在各學習小組的比較中,孩子們得到了教育,也對我自己今后如何在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堂課下來,雖然留下了許多遺憾,但是我覺得它們都是美麗的,有價值的。因為在準備課、思考課、分析課、反思課的過程中我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相信下次我再教學詩歌,以及設計其他課時,我不會感到如此吃力。在同事們的集體評課中,也讓我受益匪淺,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
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要學習和實施新的語文教學。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我們的老師都應為此而不斷努力!
《美麗的集郵冊》教學反思 篇2
《美麗的集郵冊》教學反思
順德區大良實驗小學 秦娟
《美麗的集郵冊》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七冊"方寸世界"主題單元中的一首充滿激qing的詩歌.全文通過描述郵票世界里反映祖國錦繡河山和燦爛文化的內容,抒發作者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本節課突破傳統語文教學的局限,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進行有機整合,使學生通過對教學資源的整合理解課文,重新進行知識建構,提高學習效率.
本課的教學選擇了網絡教學的方式.為了能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地學習,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資料,設計制作了"美麗的集郵冊主題學習網站" (演示網站),主要有"課文學習","郵票博覽","郵票文化","創新發展","友情鏈接","留言本"六個主版塊,提供一人一機的網絡學習環境.
本節課設計力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任務為中心,以活動為方式",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索,把"任務和信息技術運用"貫穿語文教學全過程.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的支持下,本次教學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學生順利地完成了各項學習任務.綜觀全課,我覺得有幾個突出的地方:
(1)信息量大,突破教學重難點,調動感官,激發興趣.
主題學習網站很好的解決了傳統閱讀教學中信息容量嚴重不足的問題.自學時學生瀏覽與課文有關的文字,圖片,視頻等網絡資源,使他們的信息量倍增.特別是在重點突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節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幫助和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視野深入體會詩歌內容.
(2)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協作學習的有效性.
建構主義強調"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通過互相討論協商,學習者群體的思維和智慧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如在第二個教學環節中,學生通過網絡自學獲取很多書本外的知識,借網絡來解疑.自學之后,學習小組點擊網站交流收獲,再請學生代表一邊點擊網站,一邊把自己的收獲與全班同學分享,從而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交流,為教師導學,學生自學互學,人機對話三位一體的立體交流,提高了學生協作學習的有效性.
(3)運用信息技術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中,我注重運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進行創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激活學生思維的突破口,如讓學生設計富有個性的集郵冊,發掘教材中創新思維的寶藏,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
當然,通過教學,也凸顯出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學生面對容量比較
大的信息來源,在自學中,怎樣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的搭建和更新自己新的知識體系,我們的辦法還不是很多,使一些信息技術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會出現手足無措的感覺,學生明顯感覺到信息太多,需要提高學生對信息的整理能力.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活動的渠道上,渠道還比較少,另外面對不同的學生,缺少層次性,這些都是我們下一步進行研究的主要方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一個長期的教學實驗活動,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
《美麗的集郵冊》教學反思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經常的訓練,朗讀是活的,兒童可以借助朗讀來理解課文、背誦課文。”在授課中,我精心設計,讓朗朗的讀書聲始終縈繞在課堂上。朗讀不是單純的張開嘴出聲的讀,而是分了好多方面,如:在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時候,我巧妙的把男女生聲音特點與各大美景的特點相聯系,在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地朗讀中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登廬山,看瀑布飛騰”如此有氣魄的詩句由男生來朗讀是最適合不過的,為了加深學生對廬山的認識,我還提示學生曾經學過的古詩《望廬山瀑布》中最后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想象一下那是個什么樣的畫面?學生們聽完我的話,認真練習,讀的更加有感情,更有氣勢了。
“蘇州園林玲瓏俊秀”,女同學在讀這句時,都很有感情,因為女學生自己本身就是“玲瓏俊秀”的,聲音婉約,讀的時候讓人產生無限的暢想。
在這節課中,詩歌在第二、第三小節都是對仗的,如果單純的講什么叫對仗,學生很難理解。我讓學生反復讀這兩小節,在讀中發現這兩小節的特點;在讀中理解對仗;在讀中感悟到了文章的美!從對比中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壯觀。
《美麗的集郵冊》教學反思
“郵票小,世界大”,郵票是時代的窗口,是國家的名片,是微型百科全書,包含著社會的方方面面。集郵是一項高雅文明的藝術收藏活動。它能增長見識、陶冶情操、開闊視野、提升藝術欣賞水平,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化和多種多樣。《美麗的集郵冊》用詩歌的形式描述了郵票世界中祖國壯麗的河山和燦爛的歷史文化,抒發了對祖國的贊美之情。
四年級的學生多數對郵票不太了解,在現實生活中郵票的運用也很少,倘若只是課前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很難讓學生對郵票及集郵有相當的認識,也難以與課文形成情感共鳴。因而我提前半個月讓學生去了解郵票與集郵,讓其查找有關集郵的知識,并看看自己身邊有沒有集郵愛好者,了解他們對集郵的體會,并把自己搜集的資料整理出來,體會樂趣。這樣,在學習本課時,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這一段時間的體會,去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對《美麗的集郵冊》中描寫的內容不再感到遙不可及。
本文以詩歌的形式、豪邁的情懷,描繪了祖國壯麗的山河和燦爛的文化,將對偉大祖國的贊美之情濃縮于幾枚郵票之中,感情強烈、意境優美、語言精煉、對仗工整。讀著這些句子,腦海中會浮現祖國美麗的山河,心中自然而地會生起民族自豪感。
針對本文的這些特點,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找出對仗工整的句子,在朗讀、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一說。有的說:“登蛾眉,看群猴嬉戲;游青城,聽流水潺潺。”有的說:九寨風光無限好,黃龍山水也迷人。”……開展多層次的、多角度的朗讀,如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配合讀、指名讀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的同時引導學生想畫面,聯系有關資料,理解課文內容,進而激發其愛國之情。
文中所涉及的內容有壯麗的河山,悠久的歷史,在教學中我應引導學生一一去感受其美麗,認識其價值。學生獨特的感受得到了尊重,情緒自然高漲,學習效果才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