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里的銅錢》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抓住以下語句理解
①“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剝開了皮,萬分珍惜地吃起來。”
②“我心里說不出地難過,只想代二嬸給他一個銅板,但是身邊真的沒有錢。”
③“但我還是急急忙忙撕開毽子的包布,挖出兩枚亮晶晶嶄新的銅錢,遞到老人手心里。”
④“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丟失了什么東西。”
2.小組內交流討論,對于“我”和老人來講,毽子里的銅錢珍貴嗎?
3.全班交流匯報。
4.指導朗讀。小組內相互評議。
指導朗讀
1.帶著自己的體會,自己試著練習朗讀。
2.指名分角色朗讀。
3.小組內分角色朗讀,互相評議,看誰讀得有感情。
(三)品味賞讀,積累背誦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亮晶晶”、“熱烘烘”一類的詞語,體會它們在文中表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結合全文,體會句子的意思。
3.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自由讀或者背誦,體會感情。
(四)拓展延伸
1.師:文中老人的兩塊烤山薯,使我溫暖至今。我不僅得到了兩塊烤山薯,而且得到了用金錢買不到的關愛。確實,金錢有時能買到一些具體的物品,卻買不到一些無形的東西,比如錢能買到鐘表,卻買不到時間;錢能買到藥品,但是買不到健康……。請你想一想,錢還能買到什么卻買不到什么?小組內交流,互相啟發(fā)。然后把想到的內容寫下來。
2.全班交流,相互評議。
六、評析
1.本課關注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在課前及上課的開始,從學生的親身調查實踐出發(fā),談自己的感受,為閱讀奠定情感基礎。雖然課文中講的事情距今比較久遠,但小販們的起早貪黑、櫛風沐雨的生活會有些相似。另外,每個小販的品行會有不同,或貪圖小利,或善良純樸,能與文中人物形成鮮明對比或相互映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fā),能迅速與課文中的人物拉近距離,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激發(fā)情感參與,對于課文的理解,人物情感的把握,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2.本課教學設計將“讀”這個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學重點落在讀、悟上,使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思、讀中悟,讀出意味與感受。遵循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理念,讓學生更多地擁有自主學習、自主創(chuàng)造的權利和機會。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合作意識,培養(yǎng)了合作習慣、合作能力,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需求。
4.教給閱讀方法,重視語言積累。在本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劃相關詞句,細讀課文,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整體入手,整體把握,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重點精讀,品味賞讀,指導學生采用讀、找、劃、思、議的方法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內涵,力求學生的感情與作者之情、作品之情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