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 仿寫——《第一朵杏花》教學片斷反思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醒了柳梢,吹綠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在教學《第一朵杏花》(蘇教版第七冊)這一段課文時,有的老師就一讀帶過,我覺得這個內容很適合讀寫訓練,于是,我設計了“品讀、仿寫”兩步,指導學生進行讀寫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品讀(出示這段課文,指名讀。)
師:作者在描寫春天到來時,抓住了哪幾種景物?
生:抓住了“柳梢、小草、河水、杏樹的花苞”四種景物。
師:春天的景物有許多,作者為什么選擇寫這四種景物呢?
生:因為春天來了,柳梢發芽了,小草泛綠了,河里的冰融化了,杏樹要開花了。這四種景物能反映出春天的到來。
師:作者又依次用了哪幾個動詞?它們好在什么地方?
生:依次用了“吹醒”“吹綠”“吹皺”“吹鼓”四個動詞。(指導學生討論得出)春天,柳梢長出了嫩芽兒,就像張開的睡眼,所以用“吹醒”;小草透出了綠色,所以用“吹綠”;春風吹過小河,河水漾起了波紋,所以用“吹皺”;杏樹要開花了,花骨朵兒很飽滿,所以用“吹鼓”。這四個動詞生動、形象,把四種景物寫得活潑可愛。
師:在這段話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點,使用幾個生動、形象的動詞,把春天的景物寫活了。你們能不能抓住秋天景物的特點,照樣子仿說一段話?
二、仿寫
師:秋天同別的季節比,有哪些明顯的特征?
生:稻子熟了。
生:大雁飛走了。
生:樹葉落了,楓葉紅了……
師:根據秋天景物的特點,該使用哪些貼切的動詞呢?
生:秋天,稻子熟了。可以這樣說:秋風吹熟了稻子。
生:秋天,稻子熟了,變成了金黃色,所以也可以說:秋風吹黃了稻子。
課件出示: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秋風吹 了稻子,吹 了大雁,吹 了樹葉,吹 了滿山的楓葉。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寒風吹 了小草,吹 了小河,吹 了蘆花,吹 臘梅。
師:同學們,下面就請你們在橫線上填上貼切形象的動詞寫完后先在學習小組交流一下,互相提提意見。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文中的佳段,能夠舉一反三地說仿寫精彩的文字,老師真為你們高興。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課文。(生齊讀。)
[反思]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在中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選擇佳段,由引到放,導學生細讀仿說,是一個值得提倡的語文課堂實踐活動。這樣趁熱打鐵,憑借文中精彩的語段,讓學生舉一反三進行讀寫訓練,有益于提高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使他們的語言表達日趨規范、生動。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抓住課文中的佳段堅持不懈進行訓練,定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同步發展,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