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儀休拒收禮物 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公儀休拒收禮物》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個獨幕劇,講的是兩千多年前魯國的宰相公儀休拒收某大夫讓管家送來的鯉魚的故事。課文以公儀休拒收禮物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劇情雖然簡單,但結構緊湊,人物性格鮮明,充分體現了獨幕劇的特點。【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積累生詞,運用各種方法理解詞語。2、初步了解劇本的特點。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4、感受公儀休、子明、管家三個人物的特點,學習公儀休的清正廉潔。【教學方法】本課是一個獨幕劇的劇本,此類課文學生第一次接觸,劇本中的人物年代又離學生較遠。為了讓學生走進文本,真切地去理解體驗,乃至產生共鳴,教學時可著重組織學生先與以前學過的課文對比,從而了解劇本的特點;再通過詞句品讀,體驗感悟文章內容;最后組織學生合作排演,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學思路】1、 與以前學過的課文對比,了解劇本的特點。2、 通過詞句品讀,體驗感悟文章內容。3、 組織學生合作排演,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學過程】課前:1、小組組織古詩誦讀比賽。2、小組交流研究小報告,補充修正。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來學習《公儀休拒收禮物》,這篇課文與以前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同?二、初讀理解。(一)初讀劇本,了解獨幕劇的特點以及朗讀注意點。1、學生交流板書,舉例說明。2、出示劇本有關知識,歸納說明。小結:劇本開頭先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方括號主要交代布景和人物活動等,圓括號主要交代說話時的表情、語氣、動作等,以上是舞臺說明。劇本的主要內容是人物的對話,朗讀只讀對話,提示要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三、學習生字,理解詞語。1、小組領學生字,理解生詞“回味、違犯、無可奈何、恍然大悟、心滿意足”,注意多音字“吐、盛、大”,尤其是兩個“大夫”的不同讀音和意思。2、想想這個獨幕劇講了一件什么事?概括主要內容并板書主要情節。(愛吃魚——拒收魚——談吃魚)四、細讀劇本,深入理解。1、提出你認為最有價值或最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公儀休喜歡吃魚卻為什么拒收鯉魚呢?圍繞以上問題,引導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圈畫重點詞語,通過朗讀、品味,體會公儀休對魚的喜愛之情以及公儀休的見解和清正廉潔的品格。2、出示公儀休談吃魚的一段話,聯系實際談理解。(1)公儀休喜歡吃魚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找出有關句子,練習有感情朗讀。(回味似的)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我已經很久沒吃魚了,今天買了一條,一頓就吃光了。(正面描寫)只要天天有魚吃,我也就心滿意足了。(側面描寫)(2)公儀休是怎樣拒收鯉魚的呢?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體會公儀休的聰明機智。 (3)這段話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體會關聯詞和反問句的作用,感悟公儀休的清正廉潔。 a、可設計以下句式幫助理解。 a()我喜歡吃魚,()不能收人家的魚。 b()我收了人家的魚,()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 c()照人家的意思辦事,()難免要違犯國家的法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