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教學實錄
生:它還有三個義項,第一個是轉過頭看,比如:環顧四周。第二個是注意、照管,比如:奮不顧身、兼顧。第三個是商店或服務行業指前來購買東西或要求服務的,比如:顧客。
師:看來查字典也是我們理解詞語、積累詞語的一種好方法。繼續交流,還有問題嗎?
生無人舉手。
師:孩子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學案中設問導讀的1----2小題,再把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讀一次,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生讀課文,完成學案中設問導讀的1----2小題。
師:孩子們,談談你的收獲吧。
生1:“三顧茅廬”的是諸葛亮,三顧茅廬的目的是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
生2:“三顧茅廬”就是劉備誠心誠意的邀請諸葛亮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
師:這就是課題的意思,通過解釋課題、補充課題,也是一種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還有補充的嗎?
生:我們小組通過查字典,還知道了“三顧茅廬”現在的意思是誠心誠意的一再邀請別人。
師: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接著交流吧。
生:通過讀課文,我知道了課文中出現了四個人物,它們分別是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張飛給我留下的印象不太好,他要用一根麻繩去把諸葛亮捆來,可見他是一個粗魯、無禮的人。
師:有理有據,真不錯。
生:劉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他三顧茅廬可以看出劉備是個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禮賢下士的人。
師:有道理。
生:我來說說諸葛亮,他給劉備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策略。可見此人有雄才大略,有先見之明,是個了不起的人。
師:很會動腦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生:文中寫關羽的話不多,但從他不同意劉備第三次去請諸葛亮,可以看出他沒有遠見卓識。
師:是啊,文中劉備、諸葛亮、張飛等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令我們過目不忘,那么作者是怎樣從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去刻畫他們的呢?下一節課我們繼續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