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b 現在,老師請同學來分小節讀讀課文。(指名分小節讀)
“背(bèi)上背(bēi)著妹妹”。
三、指名讀課文,解疑分段。
剛才同學們又一次讀了課文,結合課文內容,好好想一想:同學們剛才提出的問題,你能解決嗎?
(1) 為什么要抱母親?母親生病了,住在醫院,連下床都很吃力,護士換床單時,我抱母親的。
(2) 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沒想到母親那么輕,我差點仰面摔倒。
師評:這實際上是講了我第一次抱母親這件事的什么?(起因)誰能把這個故事的起因連起來說一遍。
(3)后來又發生了什么呢?護士批評我,可在我的印象中母親一直是力大無比的。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那么重的擔子,我非常愧疚。課文的哪些段落寫了這個內容?(2、3節)
(4)最后寫了什么?(我抱母親入睡。)
(5)根據我們剛才的歸納,再次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事情發展順序。)該怎么分段?
四、品讀課文。
1.哥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出示: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什么意思呢?讀書,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還要讀出文章中暗含的意思,讀懂文章中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這就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想象,用心去感受。
2.現在,請你嘗試著用“心”去默讀課文,也許是從文中的一個字,也許是從文中的一個詞,也許是從文中的一句話、一段話,試試看,讀出你的體會,讀出你的感悟,試著把你自己的感受體會用批注的形式寫在書上空白部分。
3.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默讀思考。
4.集體交流。
五、指導寫字:翻、瘦
六、布置作業:
1、記錄一天中媽媽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為媽媽做的事。
2、擁抱媽媽并對媽媽說:“我愛你”,然后把媽媽的反應以及自己的感受記下來。
3、抄寫生字。
六、總結: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難怪我要——(指課題)第一次抱母親。下節課,再讓我們好好感受一下母親對我的愛,感受我對母親的“情”,再次感受我與母親之間的濃濃親情!
附板書: 第一次抱母親
換床單(1)
憶母親(2—3)
報母恩(4—5)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3課,誰來讀讀課題。(指名讀)能帶著你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再讀讀嗎?指名2-3人讀,齊讀。
2.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我第一次抱母親的原因是什么?
(母親生病住院,我守護母親的時候,護士來換床單,母親轉身下床很吃力,于是我便第一次抱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