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3 給遠方朋友的一封信
看來鉆研教材,特別是學生一頭的準備還遠遠不夠。
教學反思:
今天在教研究活動中我進行了習作3的教學.平時習作教學對我來說就是弱項,如果沒有進行本次的習作專題教學,我想我可能不敢在這方面進行嘗試.本次的活動給了我一次很好的嘗試機會,雖然不是很成功,但對我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鍛煉.課后聽了顧老師\張校長和各位老師的點評價,讓我深受啟發.
首先,從宏觀上看,在教學設計中,盡管我的層次比較清晰,思路明朗.但是課堂的有效性來說,我的指導并不到位.常常拘泥于閱讀課的講、讀,學生缺少了寫的時間.應該把時間換給學生,有的裝飾性的步驟,或者是可有可無的步驟可以減少,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練習,使他們的思路能夠有連續性。
其次,從微觀來看,按照預先的教學思路,我也有許多地方做的不夠。
第一,例文的指導不夠到位。我知識簡單地讓學生讓學生分析了例文的層次,沒有加以強調。例文中的語句挖掘地也不夠深刻。
第二我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盡管課前我要求學生進行了家鄉風情資料的搜集,學生的準備也可以說是比較充分的。但是很多學生搜集的資料都是他們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東西。可想而知,脫離生活實際的東西,學生們怎么能夠說好、寫好呢?文章源于生活,生活才是寫作的源泉,又何況于學生呢?我應當引導先去尋找身邊。
授后小記:
這次的習作訓練要寫信給遠方的朋友,并向朋友介紹一下自己家鄉的特色。學生在外地的朋友并不多,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因為不多,因此就變得沒什么可以寫的,或者說,沒什么真實的事可寫、沒有去寫。在課堂上,我為孩子們安排了“小雅”這個西藏小姑娘,讓沒有外地朋友的人寫信給她。
有了一定的環境,學生習作起來就比較容易,問題是如何吸引自己的朋友過來.著重讓學生抓住一或兩個點進行重點描述.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介紹自己的家長特色,我還讓學生課前進行了資料的收集工作.原本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草稿,但我還是講得多了些,有許多學生只能利用課余時間完成.
授后小記:(第一課時)
課上,我讓孩子們仔細讀讀例文,看看與我們以往所學的習作有什么不同,他們馬上發現,這是以信的形式寫的文章。接著,我就重點介紹了書信的格式。
寫信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寫信要符合書信格式。信的開頭寫稱呼,要頂格寫。稱呼后面加冒號。信的正文另起一行,每段開頭空兩格。要先寫問候的話,再把要說的事情一件一件往下寫,最好每件寫一段。正文寫完了,要另起一行寫上“祝你健康”等祝福的話。最后寫上名字和日期。名字寫在右下方,前面可以寫上“弟”“妹”等稱呼。日期寫在名字的下一行。信寫完了,還要寫信封。別忘了一定寫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郵政編碼,把信封好,貼上郵票,信就可以寄出去了。信封的左上方寫收信人的郵政編碼、收信人的地址,中間寫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寫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寫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郵政編碼。
接下來我讓他們再次讀例文,看看這封信的寫的什么內容。總結之后,我讓他們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有關家鄉的資料進行交流。我發現他們搜集的內容很多,卻不會取舍,于是我從家鄉的風光、風俗、物產方面給他們理清思路后再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