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主人》語言教學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庇辛艘,孩子就有不竭的探索動力,就會有大進。對于文本就會有自己個性化的閱讀,就能最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果一開始就出示課題,讓學生提問,學生的質疑恐怕大部分是迎合老師,對課文的興趣也不會有這么濃,為下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學習活動二:
文中第六自然段描寫艄公動作的語句“他專心致志地撐著篙,小心地注視著水勢,大膽地破浪前進!蔽易寣W生找出描寫艄公動作的詞,細細體會一番,再用自己的朗讀把艄公的膽大心細表現出來,同學們表現的很積極,一個個都很踴躍,手舉的高高的,我指名一生朗讀,其他學生連聲惋惜抱怨,他自信滿滿,讀的速度極快,此時,我注意看了一下其他同學的表情,由于沒有讓他們得到表現的機會,個個都不能靜下心來聽,有的小聲抱怨,有的迫不及待與別人交流,他發言一結束,其余要求發言的同學立刻舉起了手,我問:他讀的怎么樣?立刻,舉起的手全放了下去,沒有人注意聽他有沒有讀出艄公的膽大心細。
我不禁想到:孩子們上課“聽”了嗎?傾聽老師、同學乃至自己的心聲了嗎?孩子們在學習中又“愛聽”、“會聽”嗎?人的一切實踐活動都離不開“聽”,“聽”是孩子直接獲得信息的最為重要的實踐能力,并且“聽”與語言是同時產生的,一個人語言的習得和運用能力的提高,首先從“聽”開始。語文教學“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中,“聽”是首要的,也是用得最為頻繁的語文能力。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給我們兩只耳朵,而只給我們一張嘴。意思就是要我們少講多聽?磥,我們在忙著讓學生學會理解感悟語言的同時,還有必要讓孩子“樂聽”“善聽”,學會傾聽。
學習活動三:
師:你們現在知道誰是“黃河的主人”了嗎?
生:我知道,是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大部分同學表示贊同)
(又一生舉手)
生:我不同意,我覺得是羊皮筏子上的乘客。(生沉默,掃視書)
師:能找出理由說服對方嗎?
生:課文中說“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
生:課文中說第一次坐羊皮筏子,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是連眼也不敢睜一睜的,可筏子上的乘客竟敢談笑風生,他們當然是黃河的主人。
師:打平,現在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從課文中找出更充分的理由說服對方。
(生大聲自由讀課文)
生:坐在吹滿了氣的羊皮筏子上,緊貼著腳的就是波浪滔滔地黃水,乘客就象坐在公共汽車上瀏覽窗外的景色,他們一點都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