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分析(蘇教版)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的選文、課文編排和練習設計等都充分地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呈現出鮮明的特點。
一、教材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是語文課程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語文教育體現國家意志的根本表現。本冊教材選編的課文十分鮮明地突出了這個主題。如有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的《天安門廣場》;有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泉城》、《九寨溝》、《霧凇》等;有傳揚民族文化,進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春聯》、《元日》等。
2、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
本冊教材選編的課文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這一主題。如有頌揚英勇捐軀,獻身人民的《開天辟地》;有表現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大無畏精神的《虎門銷煙》;有贊揚誠實篤信、厚德載物等高尚品德的《誠實與信任》、《九色鹿》、《珍珠鳥》等;有歌頌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徐悲鴻勵志學畫》;還有進行孝親敬友、情感教育的《但愿人長久》。
3、創新精神教育
《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強調指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繼承優良傳統,又要體現時代進步的要求,從時代和社會發展進步中汲取營養,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的內涵。”用這一理念作指導,我們來剖析本冊教材創新精神教育的內涵,就會發現其編排理念的前瞻性和教育內容的豐富性。
——有引領學生走出國門,了解世界。如《田園詩情》讓學生領略了異國的風情;《普羅米修斯盜火》等則讓學生吸收了外國的優秀文化。
——有進行新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如《老師,您好!》、《一路花香》使學生明白了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
——有加強愛科學、愛學習教育。如通過《奇妙的國際互聯網》等課文,對學生進行新的科技成果教育,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通過《說勤奮》、《李時珍夜宿古寺》等課文,對學生進行留心生活,勤奮學習教育,以培養學生求知上進,不斷進取,注重實踐探究的品質。
——有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如《維生素c的故事》告訴學生發明創造的方法。
借助文本中豐富情感的熏陶和語言文字的感染,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民族精神的激勵和教育,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編排體系是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要求來考慮的,即除了朗讀、背誦、復述課文等常規學習目標外,主要安排了四個重點學習項目: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會默讀,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一是由把握重點段落的內容上升為把握篇章的內容。如《九寨溝》的“默讀課文,說說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田園詩情》的“默讀課文,說說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二是由把握事件的簡單發展過程上升為把握事件的復雜發展過程。如《珍珠鳥》的“默讀課文,說說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