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分析(蘇教版)
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是集對語言的理解、吸收、內化和運用于一體的綜合性訓練。《語文課程標準》雖然沒有明確地提出讀寫遷移訓練的要求,但是在有關部分的表述中還是強調在閱讀中“用得出”的。從蘇教版國標本教材課后練習的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出,編者予以了足夠的重視。如四年級上冊除安排復述、表演課文內容等口頭表達訓練外,還安排了用詞造句15個,說、寫話練習9次。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扎扎實實地落實這些練習,通過運用,及時地把學生儲備的語言由消極的轉化為積極的。
四年級上冊共安排口語交際教學內容7篇:
練習一:學會感謝;練習二:介紹我的朋友;練習三:學會贊美;練習四:說漫畫;練習五:幫他出主意;練習六:做做說說(屬:‘綜合性學習”,含有“口語交際”),練習七:小小討論會——用好壓歲錢。
“感謝”、“贊美”是人際間回應性的交際行為,前者是對他人給自己的幫助、支持、鼓勵等使自己受益的友善行為的回應;后者是對他人有積極意義的美好行為的回應。必須先弄清需要“感謝”和“贊美”的具體行為及其意義、價值,然后才好組織、運用語言,采用恰當的表達方式,實施有理有據的“感謝”和“贊美”活動。
“介紹朋友”、“說漫畫”是陳述自己對具體對象的感受、意見以說服或影響他人的交際行為。前者要陳述的對象是人——朋友,后者要陳述的對象是物——漫畫。必須先對要陳述的對象有足夠的了解或理解,而后才能組織、運用語言和表達方式進行具體生動的介紹和說明。
“出主意”、“討論會”是就某一事件或話題進行切磋和商討的交際活動。前者是針對他人碰到的難題闡說自己的主見,后者是就某一焦點話題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必須先弄清所謀事件和所議話題的是非利弊、輕重緩急,然后才能全面、得體地說出正確可行的意見和方法。
四、口語交際的教學思路及策略
進行口語交際,就是要解決交際內容、交際主體與交際環境之間的關系。在組織口語交際的教學過程中,建議采用以下基本思路和策略。
(一)創設交際情境,揭示交際話題
要圍繞本次口語交際的中心話題,創設一個現實的交際情境,讓學生了解交際話題及交際意圖,分清交際主體和對象,交際中的角色關系與環境背景,以增強學生參與交際的角色意識、情境意識。教學中,要充分開展模擬活動,努力使交際練習生活化、活動化,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進入交際情境,展開豐富想象,能主動、獨立地充當具體的交際角色,自覺積極地參與聽說互動的交際過程。絕不能再像問答式的教學那樣,置學生于被動應答的地位。
(二)明確交際目的,確定交際內容
要增強學生的目的意識和話題意識。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交際行為的緣由和目的,懂得搜集、選擇那些保證實現交際目的的重要交際內容,進而圍繞交際目的去組織交際內容,以便在實施交際的表達和聽取時,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并能緊緊抓住話題中心與交流要點,做到不分心、不跑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