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課件出示文章的第六自然段,指名朗讀后,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出示一張地圖,并出示補充的材料配音解說。
上午
7:30,中國臺灣花蓮滋濟醫(yī)院,一位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8:50,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10:20,李博士帶著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從中國臺灣花蓮起飛。
11:10,飛機到達臺北桃園機場。
下午
2:15,骨髓運輸小組從臺北桃園機場起飛,飛赴香港。
3:54,骨髓運到香港特區(qū)。
晚上
8:45,運輸骨髓的飛機平穩(wěn)地在上海虹橋機場降落。
8:50,浙一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將骨髓接到,警車開道,直奔杭州。
10:15,接骨髓的救護車開進了杭州,人們翹首期盼的生命火種,終于如期傳到了杭州城。
10:50,骨髓移植手術開始。
凌晨2:00,手術順利完成!
提問:這是怎樣的十幾個小時?(緊張、漫長、艱辛、艱難、爭分奪秒、驚心動魄、扣人心弦、讓人牽腸掛肚、漫長而又短暫……)
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趁勢指導朗讀。
小結:小錢得救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使小錢得救了!(教師板畫一座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用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傾吐我們的心聲!(全班齊讀第 7 自然段) 教師板書:愛心、血脈親情。
【此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以重點詞句的點擊變色,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并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在地圖的出示過程中,使學生了解中國臺灣和大陸的一些歷史背景,以此來更明確李博士的奔波與辛勞。】
三、升華感情,總結全文。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寬闊的海峽啊!阻擋不住我們之間的同胞之情!……這不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首生命的贊歌
課件出示一首根據(jù)課文內容改變的小詩,教師配樂朗讀: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獻給海峽兩岸的骨肉同胞
病床上 病魔即將奪走小錢的生命
即將凋零的生命之花
期待著能夠重新綻放
幾經(jīng)輾轉
輾轉幾經(jīng)
海峽彼岸投來一縷陽光
并不輝煌 并不燦爛
對他而言
卻是生的希望
一次又一次的余震
年輕的他 躺在床上
靜靜地卻是堅定地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骨髓 涓涓流出
生命之花 隨之綻放
兩岸同胞啊
用愛心
架起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縱然地震的余波不斷
縱然隔著茫茫海峽
卻永遠也割不斷 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
【最后以一首小詩結束全文的學習,給學生留下更多回味的空間。】
四、課件出示閱讀鏈接,布置課外閱讀。
《生命20小時》——中國第一本公益書
吳小莉等編著、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各地新華書店有售。
【讓學生更多地閱讀一些關于捐獻骨髓方面的愛心故事。】
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