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7
【教學要求】1、引導學生積累語言,了解幾種植物的生長特點,能夠熟讀成誦。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增加文化底蘊,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出處,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把最想告訴別人的內容寫下來。題目自擬。
3、練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事物,并將自己的想法與同伴交流。
【教學重點】
1、對于兒歌能夠熟讀成誦。
2、豐富知識,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出處,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把最想告訴別人的內容寫下來。題目自擬。
4、練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事物,并將自己的想法與同伴交流。
【教學過程】
一、“日積月累”的教學
1、導入:
師:同學們,您們喜歡兒歌嗎?誰會背?
指名學生背兒歌。
師:同學們背得真不錯,老師也學會了一首新兒歌,想聽嗎?
2、老師背兒歌:
“正月梅花香又香。……”
師:好聽嗎?想不想學?咱們就一起學一學。
3、學兒歌:
學生初讀兒歌。注意讀準字音:
⑴ 指名讀,及時正音,再自由讀。
⑵ 了解兒歌中各種植物的生長特點。
師:你從兒歌中了解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重點講解正月是指一月。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比一比,看誰讀得最好。
5、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兒歌。
二、“成語故事”教學
1、引入:
師:你知道哪些成語故事?
指名學生說一說。
2、學習“胸有成竹”這個成語:
⑴ 初讀成語,注意讀準字音。
⑵ 指名學生讀成語故事,及時糾正字音。
⑶ 了解寓意:
師: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老師相機加以說明:“胸有成竹”這一個成語出自文與可的故事,是說他在畫竹子之前,心中先有一個他要畫的竹子的大概形象,比喻我們做事前心里已有全盤的考慮及妥善的安排,因此才有成功的把握。
⑷ 作業:
背誦兒歌;把這個成語故事講給家長聽。
三、習作教學
1、讀習作要求,明確習作內容。
2、學生分小組自由談感興趣的事物,然后在全班交流,確定自己想寫的內容。
3、引導學生體會本單元描寫植物的課文的寫作方法,注意表達的順序。并舉一反三,體悟描寫其他事物的方法。
4、生習作,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四、習作講評
1、回憶作文要求。
2、示較好的習作,欣賞評價,說說好在哪里。
3、出示中、差兩種層次的作文,評講,集體幫助修改。
4、學生動手修改自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