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⑴ 自己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⑵ 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觀察的內容,并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與人商討;
⑶ 能把自己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2、過程與方法:
在觀察中感受新奇,感受快樂,學會觀察方法,養成觀察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樂于觀察,能發現細心觀察,長期觀察的樂趣所在。愿意積累,養成積累習慣。
【重、難點】
1、重點:
能清楚明白地交流所觀察內容及感受。
2、難點:
把自己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
【教具學具】
準備“爬山虎”圖片,提前布置學生觀察感興趣的事物。
【教學方法】
布置學生觀察,激發聽說興趣,促使寫作欲望。
【課時設置】
四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讀寫寫
1、檢查讀音,交流識記方法:
⑴ 自由讀記,標出本組所學生字。
⑵ 小組讀認,讀中正音。
⑶ 全班交流讀,交流難記字形識記方法。
2、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再次識記。
3、聽寫詞語,注意書寫正確規范。
(自我表現)
4、選擇兩個詞語造句。
(小組交流)
二、讀讀記記
1、讀中正音:
⑴ 指名讀詞,隨時正音。
⑵ 齊讀。
⑶ 同桌互讀,一人隨意快速地指點,另一人讀。
2、解疑說話:
⑴ 提出不懂的詞語,共同交流解題。
⑵ 自由選擇一組詞,說一段話。
三、我的發現
1、出示“爬山虎”的圖片,自主觀察,交流發現。
2、出示文中語句,讀通、讀懂,發現作者細膩之處。
3、作者為何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這么細致、具體?
4、分角色讀“小林”“小東”的話。
5、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課后從其他閱讀材料中摘錄類似的語句,積累在摘抄本上。
四、成語故事
1、認識事物需要對某一事物進行細致、長期的觀察,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2、學生通讀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3、故事中的哪些語言給你特別深刻的印象?
4、文與可的筆下為什么能出現一竿竿生動傳神的竹子?
(明白“觀察”與成績的必然聯系。)
5、交流成語含義。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日積月累
1、有人對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細致的觀察,編了一首歌。先聽老師唱唱。
2、學生小組內讀讀,解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老師巡回傾聽,給予幫助。
3、抽讀正音。
4、細讀,你發現這段話有哪些特色?哪些詞句用得特別精妙。
5、熟讀成誦,吟唱成誦。
6、拓展:
課后有興趣的話,用一種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說兩句話。
第二課時口語交際
一、激情引入
我們的生活千姿百態,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出示三幅圖)看了這兒的三幅圖,大家都會發覺“細心觀察”的感覺真不錯。
二、眼力競賽
1、先獨立看圖,然后在小組內開展競賽,交流感興趣的一幅圖,說說看到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看誰發現得快,發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