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1、圍繞本組的專題,安排了“我們能做點什么”為話題的口語交際訓練,目的是始學生將學習本組課文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有效遷移,結合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收獲、體會,與同學就家鄉的環境保護進行探討和交流。
2、本次習作要求學生結合前面的綜合性學習來寫,可以寫自己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可以寫幾年后家鄉環境的變化,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3、“我的發現”列舉了存在不同差異的兩組句子。意在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的豐富、表達方式的多樣,試著使用有新鮮感的詞句,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豐富多樣。
4、“讀讀認認”安排的是一組反義詞語,既可以讓學生復習鞏固已經學過的生字,又可以借助反義詞學習新的生字,同時積累反義詞語。
5、“讀讀背背”安排了古詩佳句,目的是積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6、“展示臺”安排學生圍繞“環境保護”這個專題,就其所獲得的綜合性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展示。
【學生分析】
1、有前面綜合性學習作為基礎,學生在口語交際時,會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踴躍地交流自己的收獲、體會。
2、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借鑒本組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使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語句。
3、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句子的差異后,要運用這些規律,試著使用有新鮮感的詞句,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
4、學生要積累幾組反義詞及優美的詩句。
5、關于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展示,全班學生可以共同商討成果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分組討論確定。
【教學目標】
1、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2、寫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見聞或想象。練習修改習作。
3、能發現比喻句的特點,體會增樣才能把句子寫具體。
4、積累反義詞,會認7個生字。
5、背誦描寫景物的優美古詩句,培養對古詩的領悟力。
6、積極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展示。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我能結合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收獲、體會,與同學就家鄉的環境保護進行探討和交流。
一、導入
同學們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去了解我們家鄉的環境。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在小組內交流
1、交流了解到的情況。
2、把了解到的情況根據內容整理成幾個方面,推舉代表,準備在班上匯報。
三、各小組參加班級交流
1、各小組代表發言。
2、隨時指導學生調整自己的發言:與其他組重復的,要一帶而過;比其他組詳細的要進行補充。
四、總結,引導討論
1、根據學生的匯報交流,從幾個方面總結所掌握的情況。
2、引導討論:
面對家鄉的環境情況,我們能作寫什么呢?
3、評出合理化的建議。
五、延伸拓展
希望同學們真正行動起來,做環保小衛士。并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看看他們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我能寫出自己調查了解到的情況,或者幾年后家鄉情況的變化,或者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一、明確習作要求,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1、同學們,大家圍繞“環境保護”做了很多調查研究工作,通過剛才的交流,你一定對保護環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寫成一篇短文嗎?可以寫自己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可以寫幾年后家鄉環境的變化,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