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課堂洋溢著激情--------《黃河的主人》教學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6讓課堂洋溢著激情--------《黃河的主人》教學
梁云華
一天,我在給學生們上《黃河的主人》這一課。
剛講完第一自然段:“黃河滾滾。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令人膽戰心驚。”我不由地想起一首歌《黃河頌》:“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我想起這首歌,在此時唱給同學們聽,能有助于學生理解這篇課文,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形象地感知黃河的磅礴氣勢,將同學們帶入黃河的情境之中,從而更好地進入文本。
于是,我面對全班學生唱起了《黃河頌》。歌剛唱完,我發現同學們眼睛折射出的是熱情洋溢、圓睜發亮、帶著笑顏的眼神……那一刻,教室里出奇的安靜,歌已唱完。但同學們分明沉浸在那歌聲的旋律里。那眼神也分明告訴我,同學們情感掀起了波瀾,顆顆童心被這首一曲《黃河頌》心情激蕩,發自肺腑的聲音蕩氣回腸: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強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以什么東西吸引住了。
——那是什么,正在洶涌的激流里鼓浪前進?
——從岸上遠遠望去,那么小,那么輕,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
——我不禁提心吊膽,而那艄公卻很沉著
——他專心致志的撐著篙,小心地注視著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
——皮筏上的乘客談笑風生,他們向岸上指指點點,那客人的神情,就像坐在公共汽車上瀏覽窗外的景色。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贊頌。
——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
此時的我,也被這首歌點燃了激情。隨著課文內容的層層深入,引領學生憑借作者——散文家袁鷹——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展開想象,腦海里呈現一幅羊皮筏子在洶涌的激流里上下顛簸,破浪前進的驚心動魄的生動畫面。
……
一節課,很快就上完了。當下課鐘聲響起的時候,同學們臉上呈現出意猶未盡的表情,似乎還想著那萬馬奔騰,令人膽寒的黃河,似乎還想著如在河水湍急的黃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似乎還想著那勇敢、智慧、鎮定、機敏的艄公……
課后,我在思考:是一曲《黃河頌》點燃了學生的激情嗎?是一個被這首歌點燃了激情后的教師激發了學生的激情嗎?是一個有激情的教師用她激情的語言穿透了學生的心靈嗎?是一個教師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熱情,將課文內容慢慢地融入學生的血脈?……這是否可以說,以教師的激情點燃了學生的激情呢?
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激情感染激情,一個教育者的真誠的心情會在學生身上激起同樣的心情。”
的確,一個人需要激情,一個教師尤其需要激情。
是的,學生需要教師點燃激情,激發激情。這種激情和力量不是來自別處,而是來自教師自身永不被磨損的活力,來自對職業的忠誠,來自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