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里的銅錢》教學設計
a、誰能抓住關鍵詞,聯系上下文談談你的體會?
b、“笑呵呵”體現了老人的慈祥和友好,他并不認識“我”卻送給“我”一個山薯,體現出他對我的喜歡。老人“一聲不響”地給了我一個烤山薯,說明老人很善良。(板書:善良。)
c、你能讀一讀,讓我們感受一下他對孩子的喜愛(善良)嗎?(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②老人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馬上把銅錢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頭說:“小姑娘,我怎么會拿你的錢呢?不過你的好心腸,我永遠不會忘記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個小山薯給我說:“再給你一個。”
a.老人說:“永遠不會忘記”,小作者究竟做了什么,讓老人永遠不會忘記呢?我們一起來讀讀書。(學生概括說:小作者看到二嬸沒有給足錢心里也感到不安,把自己毽子里的銅錢也剝出來給老人。)
b.看到這樣一個小姑娘,老人的心里很不平靜。[指句子]于是,他就這么做,這么說了。誰想再來讀讀這段話?讓我們邊聽邊體會,看看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聯系背景深刻體會
1.看,他是這樣說、這樣做的,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注意引導學生結合關鍵詞談體會]
(“半天才明白”,老人可能在想些什么?――老人沒有想到“我”會把喜歡的毽子拆了付給他兩個銅錢;“馬上”體現出老人不假思索就把錢給了我,他不想要一個孩子的錢;“摸摸我的頭”說明老人非常地親切和藹、被“我”的做法所感動;“我怎么會拿你的錢”,拿錢是應該的,老人卻不要,說明他的善良,他感受到了我給他的體諒。“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個小山薯給我”,這一舉動既表示了他對“我”的感謝,也又一次體現了他善良。大家有沒有想過老人當時生活的處境?老人這么大年紀風里來雨里去地在街頭賣烤山薯,勉強養家糊口,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能拿出兩個烤山薯來送給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他擁有一顆多么善良的心呀!)
2.誰想再讀一讀這段話,讓我們感受一下老人的那顆善良的心。
(三)深化中心,創境表達
1.創境說話練習:如果讓我們來代表老人和小作者“我”,表達一下他們的心聲,你要怎樣說呢?請大家試著用“,我永遠不能忘記,不能忘記您(你)的……”說一段話。(學生自由說,同位說,匯報。)
2.這看似微不足道的兩枚銅錢是珍貴的,因為它蘊涵著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們心底的那份善良,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真誠的體諒。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的人正在給予我們無私的關愛,大家感受到這些愛了嗎?想過如何回報這些愛嗎?我們不妨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把你的真實感受寫下來,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獲!
五、教學反思
本文是風格雋永的散文,文章結構較為復雜,作者的寫作風格唯美、富于個性,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本文所表達的情感是一種富于人性光輝的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體諒,由于蘊涵在質樸的文字中,學生悟情也有一定的難度。針對課文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之前,我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旨在抓住教學重點,突破理解難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一些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