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教學設計之一
教材分析:《古詩二首》是北師大版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學習兩首關于春天的古詩。
教學要求:
1、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語,了解古詩大體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喜愛大自然的感情。
4、比較閱讀兩首詩,領悟詩歌意境,提高欣賞水平。
5、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小組合作發揮更大的作用。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根據“金鑰匙”的要求來自學古詩是本節課最重要的訓練內容。
“蹊”“不值”“屐齒”和“柴扉”等詞較難理解。
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投影片和古詩材料
學生課前搜集關于兩首詩以及作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點題。
春天到了,這幾天的語文課上,我們一直通過優美的語言感受著春天的獨特魅力,今天,我們要用最簡練的語言繼續感受春天,學習古詩二首。
2、背誦春天的古詩。
提起古人對春天的喜愛程度,那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誰能信手拈來,背誦幾首春天的詩句。
二、學習第一首詩
1、唐代大詩人杜甫不僅能寫雄渾壯麗的愛國詩句,還能抒情寫景呢。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叫?板書詩名《江畔獨步尋花》。
2、學生說一說課前搜集的關于杜甫和這首詩的背景資料。
[杜甫:是唐代詩人,被后人稱之為“詩圣”。他的詩敢于大膽揭露社會矛盾,批判統治者的罪惡,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歷史。]
[背景:安史之亂后,杜甫棄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邊的草堂,在飽經戰亂后終于有了安身的居所,所以非常欣慰。這首詩就是寫草堂附近的鄰居黃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3、認讀詞語:蹊嬌
4、解釋詞語:
蹊:小路嬌:可愛的
5、朗讀古詩:正確、流利[全班齊讀、指名讀]
6、掌握第一把“金鑰匙”[投影出示標題]
(1)讀古詩,理解詞語。
小組合作朗讀古詩,找出難懂的詞語通過查字典、看圖理解、聯系詩句理解、一起討論等方法來解決,實在困難時向老師求助。
(2)串起句子,說出意思。
根據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歸納出整句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小組成員可在負責人的帶領下補充完整。
(3)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小組中所有成員逐一朗讀,選一名代表畫出圖畫,一名代表解說,鼓勵學生在大體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加上一些形容詞,使學生在解說古詩配畫時更像是描述一段美麗的景色或一個生動的故事。
7、檢查、反饋各組的自學情況。
進行小組間的評價,要求:公正、簡短、友善。
二、學習第二首詩。
1、 手握第二把“金鑰匙”。[投影出示] [要求更簡化、時間更短]
(1)讀古詩,理解重點詞語。
(2)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2、 檢查、反饋自學情況
(1)讀詞解詞:不值[沒有遇到人] 屐齒[木屐底下兩頭的突出部分]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
(2)有感情地朗讀《游園不值》。
指名讀,自由起立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