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學生》教學設計
7.引導反思:在以上的活動中你學會了什么?
(學生在本單元要學會標注問題。學生對閱讀方法的掌握,是在實踐中完成的。教師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實踐。在此環節,我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差異,進行了梯度推進,先讓學生讀第一段,進行批注后,及時發現已經學會用問號或橫線旁寫文字的學生,請他們上來用投影儀在全班展示,激發學生的興趣;個別學生還有困難,鼓勵其先向身邊的同學學習后再開始。)
(四)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思考:孔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為什么人們稱他為偉大的教育家呢?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圈點。
(此環節,教師要巡查學生的課本,務必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根據問題在有關的語句旁寫文字,引導學生簡要地記下自己的思考。上課時,我發現有的學生實在不會,就走到他的身旁,鼓勵他走出座位,不出聲,悄悄地去看三個同學怎么做,再回到座位做自己的。)
3.組織學生交流自己探究的結果。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相機引導學生:
a.個人讀、小組比賽讀、齊讀有關的語句,用聯系上文的方法了解課文中孔子教育學生不分高低貴*,一視同仁,理解“有教無類”一詞。
b.引導同桌分角色,男女生分角色讀孔子與子夏對話,聯系下文了解孔子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詞。
4.聽了孔子的話,“子夏點頭稱是,他明白這也是老師對自己的教育。”子夏明白了老師教育他什么?
5.小組討論:孔子的話對我們有什么啟發?找一找你在哪方面還需要進步?
6.小組發言人匯報討論結果。
7. 教師小結:在孔子的眼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比如顏回的守信用、子貢的聰明、子路的勇敢、子張的嚴謹莊重,都值得自己學習;比起別人,每個人都必然有不足,即使是孔子這樣的人,也需要學習。這些思想即使是現在,也很有價值,對我們現在的教師也是很有啟發的。所以說他是大教育家。子夏“明白這是老師對自己的教育”,“這”指的是“要不斷學習”的道理,我們也受到了啟發,相信這會對我們以后的學習態度有很大的影響。
(本環節,教師以問題引發探究,學生在交流閱讀所得時學會合作,在合作釋疑中領會閱讀方法。在閱讀中滲透學習態度的教育。本課的生字不多,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貫徹北師大版教材隨文識字的原則,結合拼音識字,在讀中相機鞏固生字詞“富裕、選擇、謹慎、謙虛”。)
(五)自讀摘錄,深化感悟
1.讀課文,采集孔子的言語,摘錄自己喜歡的做摘錄筆記,教師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把自己摘錄的孔子名言小組交流,談談自己對它的理解。
3.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學生,你想對他說什么?
(在閱讀中積累,積累的過程也是感悟的過程,學生在個性化的積累的同時也積淀了情感,再次對“萬世之師”――孔子的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六)創設情景,超越文本
1.對比以下兩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孔子告訴子夏:“顏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子貢聰明,但他不夠謙虛……”
孔子和顏悅色地告訴子夏:“顏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子貢聰明,但他不夠謙虛……”
2.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課文第二部分:這一段課文,寫的是孔子與子夏的對話,可是,作者卻沒描寫人物的神態或語氣,今天,我們來當一回“小作家”,把人物對話時的神態和語氣補上,好不好?為了寫得生動一些,可以先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演一演,試一試怎么說才符合人物的身份,再討論用什么詞語能寫得生動、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