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貫注》教學設計及反思
生:執著追求的品質。第一自然段中,已經是“杰作”了羅丹還要修改。
生;追求完美。女像已經很好了,羅丹還覺得不夠好。
……
師:同學們,羅丹之所以能成為一位這么出色的雕塑家,正是因為他有“全神貫注”和“執著追求”的精神。希望同學們也努力向他學習。
課后反思:
《全神貫注》這篇略讀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卻如癡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文中對羅丹語言、神態和動作的描寫,生動傳神,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充分表現出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我覺得略讀課文一般故事性強,文字淺顯,更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于閱讀和理解。所以我依據握略讀教學的特點,在課堂上,我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給充分時間,引導自讀自悟
略讀課文具有較明顯的獨立閱讀的性質,在教材中安排略讀課文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用于閱讀實踐,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個體自讀、同伴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只需在教學中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指導,從而把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留給學生自己。在教學《全神貫注》時,我就給足學生充分的自主閱讀時間,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在充分接觸文本的過程中,學生的感受也比較到位。
二、選準“感悟點”,做到“粗中有細”
略讀課文有著自身的教學任務和特點,不能夠面面俱到。但是略讀教學講究“簡”、“略”,并不是說就不需要有“精”、“細”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學中做到點面結合,粗中有細。在《全神貫注》的教學中,我精心選擇了描寫羅丹神態、動作的句子,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感悟、內化,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通過有層次、有取舍、有詳略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熏陶、語言感悟與方法習得上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還存在以下的不足:1、時間掌握不夠好。開頭環節用的時間太長,導致后面的內容不夠時間完成。2、忽視了對羅丹“追求完美”的品質的感悟。在課堂上對羅丹做事全神貫注做了引導,給了很時間學生自讀自悟,但對羅丹的追求完美的品質卻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