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貫注教學實錄(精選3篇)
全神貫注教學實錄 篇1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全神貫注》這篇課文。學習之前請你們看一幅照片,照片上是一件非常有名的雕塑作品。同學們有知道的嗎?
生:(一部分學生舉起了手)這是羅丹的《思想者》。
師:真好。誰能介紹一下你了解的羅丹的情況。
生:我知道羅丹創作一件作品,做完以后讓別人來看,人們特別贊賞他作品中的那只手。但是他覺得這只手有些喧賓奪主,就把那只手砍掉了。
師:好,你講了羅丹的一個故事,羅丹創作的那件作品是《巴爾扎克》。(出示投影片:羅丹頭像)你看,這就是法國大雕塑家羅丹。(板書:羅丹)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雕塑藝術,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許多作品成為世界雕塑藝術寶庫中的精品,為世人所矚目。咱們欣賞他的一件作品。
(出示投影片:羅丹作品《沉思》)這是一座大理石雕像,一位婦女在低頭沉思。當你靜下心來去欣賞她時,你能感受到她的皮膚上的溫度,你感受到她的血管里有血液在靜靜地流動,你能聽到她輕輕的呼吸聲,你還能從她的眼神里感受到她內心深處淡淡的憂傷。
(教師里安靜下來,學生欣賞《沉思》約一分鐘。)
師:這就是羅丹,他能讓一塊普通的石頭變為生動的藝術形象,有了生命,有了體溫,有了思想,有了感情,成為不朽的杰作。
[點評:初讀之前,教師用投影片展示羅丹的頭像和雕塑作品《沉思》的照片。這樣,就把學生帶入一種藝術的氛圍之中,為學生理解雕塑這一藝術門類做了鋪墊,也使學生對羅丹的藝術才華欽佩不己,產生了閱讀課文的欲望。]
師:那么,這些優秀的作品是怎樣被創作出來的呢?讓我們跟著一個人到羅丹的工作室里看一看。這個人就是羅丹的朋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可不是羅丹的普通朋友,而是最親密的朋友,課文里是怎么說的?
生:是摯友。
師:“摯友”是關系非常密切的朋友。摯友在一起說話的時候是無話不說的。咱們跟著羅丹的這位摯友一起到他的工作室里看一看。課文的題目是什么?
生:《全神貫注》。
師:“貫”字上面的筆順容易錯,把手抬起來和老師一起寫,豎折、橫折,不能出頭,橫。(板書示范)什么是“全神貫注”?
生1:“全神貫注”的意思是注意力高度集中。
生2:就是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某件事上。
師:哪個字表示“集中”的意思?
生:貫注。
師:現在你自己讀一下課文,看看能不能正確流利地讀下來。(學生散讀全文)
師:我們請幾位同學來讀一下課文。(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對其中錯誤的讀音給以糾正。)
師:能不能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個自然段的內容。
生:第一段是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他的摯友來參觀他的一件作品。他的摯友稱贊他的雕塑很完美,可是羅丹卻覺得不是很完美,有些小問題。
生:羅丹撇下他請來的摯友茨威格去修改他的雕塑作品。
師:對,這樣概括就簡潔多了。(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糾正讀音。)
師:用一句話概括這個自然段的意思。
生:寫了羅丹細細地修改他的女像。
師:好,現在看三、四自然段,一個同學來讀。(指名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糾正讀音。)
師:這兩個自然段連起來說什么?
生:羅丹修改完雕塑后把他的朋友忘了,茨威格叫他,他才想起了他的朋友。
師:第五自然段大家一起來讀。(全班齊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師:找到這個自然段的一句話就能概括整個自然段的意思,那是第幾句話?
生:茨威格對這件事情有很深的感觸。
師: 讀完一個自然段,想一想它講的是什么,這是閱讀的好習慣,要養成這個好習慣。現在要求用一句話或幾個字概括整篇課文的內容,想一想怎么概括?
生:(思考后)羅丹修改女像。
師:你用六個字概括了全文內容。
[點評: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理清課文思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是閱讀課上的常規訓練,每一節課都不能忽視。]
師:全文只有一個自然段描寫羅丹修改女像,哪個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師:咱們讀第二自然段。現在老師先讀,老師讀的時候你要想象你已經來到了羅丹的工作室,想象羅丹工作時的樣子。他的動作,他的神態都出現在你的眼前,就像看電影一樣,會嗎?
生:會。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想象文中的情景)
師:現在請你們讀,你們自己想象,用口讀,用心想。讀一句,想一想;再讀,再想。自己試一試,讀吧。(學生練習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
師:現在我們請一位同學讀,其他同學想象。
(一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同學想象。)
師:讀得好。你們看這個自然段里寫羅丹工作的情況,寫了他的動作、神態。這段話寫羅丹的語言了嗎?
生:沒有。
全神貫注教學實錄 篇2
師:羅丹與茨威格是什么關系?能否找一個詞回答?
生:他們是“摯友”。
師:誰來說說“摯友”是什么意思?
生:“摯友”是最親密的朋友。
師:請摯友到家里做客應當熱情招待,羅丹對他的摯友熱情嗎?
生:羅丹不理睬他的朋友。
師:羅丹算不算失禮?
生:不算失禮,因為他全身心雕塑作品才會這樣的。
師:是雕塑作品嗎?
生:是修改作品。他與茨威格吃完飯后忽然發現作品還有毛病,便修改了起來。
師:從這段話看,你覺得羅丹是一個怎樣的藝術家?請結合具體詞語談一談。
生:“端詳”、“皺著眉頭”這兩個地方體現出羅丹修改時的認真。
生:羅丹自言自語說出的“還有毛病”及兩個省略號說明他在不斷發現毛病。
師:羅丹的這件作品是真的不好嗎?
生:不,課文說這尊塑像“儀態端莊”,茨威格也贊揚這尊塑像是“杰作”。
師:羅丹為什么還要不斷修改?請用一個成語說說理由。
生:精益求精。
師:我們來讀讀羅丹對茨威格說的話。
(學生朗讀)
師:羅丹是怎樣全神貫注地修改塑像的?請大家默讀第二段,看有什么地方沒讀懂?
生:羅丹修改時為什么“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
生:羅丹嘴里嘰哩咕嚕在說什么?
生:哪些地方能看出羅丹在全神貫注地工作?
師:問得好!“羅丹是怎樣全神貫注工作的”是個主要問題,請四人小組輪讀課文,把你認為能表現羅丹全神貫注工作的句子讀出來,再說說找這些句子的原因。
(小組展開讀、議活動)
生:我覺得“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一句能表現羅丹全神貫注地工作。
師:羅丹修改塑像為什么要“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呢?
(學生沉默)
師:聯系你們畫素描、寫生時的情景說說。
生:我想他可能在找準角度,以便把塑像從各個角度修改好。
生:上前、后退才能從整體上把握塑像。
生:我覺得羅丹“嘴里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反映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說明他工作全神貫注。
師:你們猜猜羅丹在跟誰說悄悄話?
生:他大概在跟那個塑像說悄悄話。
師:看來羅丹已經把塑像當成一個人了。
生:我覺得羅丹是在跟自己說話。
師:他在說些什么?
生:他或許會說:“羅丹呀,羅丹,你怎么這么沒用?這樣還算什么雕塑家呀!”課文這么一寫,更反映了羅丹對工作的認真。
師:想象得好。課文中還有一句話更能反映羅丹對作品的高要求,是哪句話?
生:“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說明羅丹可能對自己更加不滿意了。
生:“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一句寫出了羅丹修改女像時全神貫注的神態。
(課件呈示: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
師:你們見過人喝醉時的樣子嗎?想象一下羅丹當時是怎樣的。
生:羅丹的臉當時一定脹得通紅,嘴里嘰哩咕嚕不知在說些什么。
生:他還會搖搖晃晃的。
師:為什么說“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
生:羅丹這時一心只在雕塑上,周圍的事物他都忘記了,甚至忘記了他自己。
師:他忘掉了整個世界,是否他心中什么都沒有了?
生:有,當時他心中只有的是他的作品,一門心思想將作品修改得更完美。
師:羅丹修改完雕像,這下該來招待他的摯友了吧?大家來讀讀第三段。
(學生讀)
師:聯系羅丹的表現,你有什么疑問?
生:羅丹為什么把老朋友鎖了起來?
生:“莫名其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知道其中的奧妙”的意思。
師:你能聯系上下文,說出“其中的奧妙”嗎?
生:因為羅丹全神貫注地雕塑,連整個世界都忘記了,所以茨威格一直站在他身旁,他也沒察覺。
師:羅丹并非沒有禮貌的人,他醒悟過來是怎么道歉的?“哎喲”該怎么讀?
生:“哎喲”這個詞要讀得短促一些,這樣才能體現他是突然醒悟的。
師:羅丹如此全神貫注,請說說羅丹是個怎樣的藝術家?
生:羅丹是個熱愛雕塑藝術的藝術家。
生:羅丹是個對藝術執著追求的藝術家。
生:羅丹是個忘我工作的雕塑家。
師:羅丹全神貫注地工作,所以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雕塑了不少傳世之作。我們來看看羅丹的作品。(cai課件顯示《思想者》《巴爾扎克像》等作品,學生聽著節奏鮮明的法國音樂,欣賞羅丹的作品。)
師:茨威格對這件事怎么看?自由朗讀第四段,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生:為什么茨威格說那天下午在羅丹工作室里學到的比他多年在學校里學到的還要多?他懂得了什么?
師:你們覺得茨威格學到的是知識嗎?
生:不是,是工作的態度。
師: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工作態度?
生: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
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生:從不滿足的工作態度。
師:課文是圍繞什么把各段內容聯系起來的?
生:圍繞“全神貫注”聯系各段內容。
師: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生:這樣寫使段與段之間聯系更密切了。
師:茨威格在羅丹的影響下,全神貫注地工作,成為著名的傳記文學家和小說家。我們應當怎么樣做?
生:要想學習好,就得全神貫注,一絲不茍。
全神貫注教學實錄 篇3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全神貫注》這篇課文。學習之前請你們看一幅照片,照片上是一件非常有名的雕塑作品。同學們有知道的嗎?
........
師:那么,這些優秀的作品是怎樣被創作出來的呢?讓我們跟著一個人到羅丹的工作室里看一看。這個人就是羅丹的朋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可不是羅丹的普通朋友,而是最親密的朋友,課文里是怎么說的?
生:是摯友。
師:“摯友”是關系非常密切的朋友。摯友在一起說話的時候是無話不說的。咱們跟著羅丹的這位摯友一起到他的工作室里看一看。課文的題目是什么?
生:《全神貫注》。
師:“貫”字上面的筆順容易錯,把手抬起來和老師一起寫,豎折、橫折,不能出頭,橫。(板書示范)什么是“全神貫注”?
生1:“全神貫注”的意思是注意力高度集中。
生2:就是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某件事上。
師:哪個字表示“集中”的意思?
生:貫注。
師:現在你自己讀一下課文,看看能不能正確流利地讀下來。(學生散讀全文)
師:我們請幾位同學來讀一下課文。(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對其中錯誤的讀音給以糾正。)
師:能不能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個自然段的內容。
生:第一段是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他的摯友來參觀他的一件作品。他的摯友稱贊他的雕塑很完美,可是羅丹卻覺得不是很完美,有些小問題。
生:羅丹撇下他請來的摯友茨威格去修改他的雕塑作品。
師:對,這樣概括就簡潔多了。(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糾正讀音。)
師:用一句話概括這個自然段的意思。
生:寫了羅丹細細地修改他的女像。
師:好,現在看三、四自然段,一個同學來讀。(指名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糾正讀音。)
師:這兩個自然段連起來說什么?
生:羅丹修改完雕塑后把他的朋友忘了,茨威格叫他,他才想起了他的朋友。
師:第五自然段大家一起來讀。(全班齊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師:找到這個自然段的一句話就能概括整個自然段的意思,那是第幾句話?
生:茨威格對這件事情有很深的感觸。
師: 讀完一個自然段,想一想它講的是什么,這是閱讀的好習慣,要養成這個好習慣。現在要求用一句話或幾個字概括整篇課文的內容,想一想怎么概括?
生:(思考后)羅丹修改女像。
師:你用六個字概括了全文內容。
師:全文只有一個自然段描寫羅丹修改女像,哪個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師:咱們讀第二自然段。現在老師先讀,老師讀的時候你要想象你已經來到了羅丹的工作室,想象羅丹工作時的樣子。他的動作,他的神態都出現在你的眼前,就像看電影一樣,會嗎?
生:會。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想象文中的情景
師:現在請你們讀,你們自己想象,用口讀,用心想。讀一句,想一想;再讀,再想。自己試一試,讀吧。(學生練習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
師:現在我們請一位同學讀,其他同學想象。
(一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同學想象。)
師:讀得好。你們看這個自然段里寫羅丹工作的情況,寫了他的動作、神態。這段話寫羅丹的語言了嗎?
生:沒有。
師:寫羅丹的心理活動了嗎?
生:沒有。
師:那么,你能不能抓住這些動作和神態的描寫,猜猜羅丹心里想的是什么,你自己讀,讀一句,猜想一下,然后互相交流。
(學生自讀自悟,小組交流)
師:現在老師讀原文,你談談自己的理解,“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
生1:羅丹想:這里雕得不對,應該改改這兒。
師:(繼續讀課文)“他一會兒后退。”
生2:羅丹想:這兒有點不對,也需要修改。
生3:羅丹想:如果人們從遠處看我這個雕像,會怎么樣?
師:(繼續讀課文)“嘴里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