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貫注教學實錄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全神貫注》這篇課文。學習之前請你們看一幅照片,照片上是一件非常有名的雕塑作品。同學們有知道的嗎?
生:(一部分學生舉起了手)這是羅丹的《思想者》。
師:真好。誰能介紹一下你了解的羅丹的情況。
生:我知道羅丹創作一件作品,做完以后讓別人來看,人們特別贊賞他作品中的那只手。但是他覺得這只手有些喧賓奪主,就把那只手砍掉了。
師:好,你講了羅丹的一個故事,羅丹創作的那件作品是《巴爾扎克》。(出示投影片:羅丹頭像)你看,這就是法國大雕塑家羅丹。(板書:羅丹)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雕塑藝術,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許多作品成為世界雕塑藝術寶庫中的精品,為世人所矚目。咱們欣賞他的一件作品。
(出示投影片:羅丹作品《沉思》)這是一座大理石雕像,一位婦女在低頭沉思。當你靜下心來去欣賞她時,你能感受到她的皮膚上的溫度,你感受到她的血管里有血液在靜靜地流動,你能聽到她輕輕的呼吸聲,你還能從她的眼神里感受到她內心深處淡淡的憂傷。
(教師里安靜下來,學生欣賞《沉思》約一分鐘。)
師:這就是羅丹,他能讓一塊普通的石頭變為生動的藝術形象,有了生命,有了體溫,有了思想,有了感情,成為不朽的杰作。
[點評:初讀之前,教師用投影片展示羅丹的頭像和雕塑作品《沉思》的照片。這樣,就把學生帶入一種藝術的氛圍之中,為學生理解雕塑這一藝術門類做了鋪墊,也使學生對羅丹的藝術才華欽佩不己,產生了閱讀課文的欲望。]
師:那么,這些優秀的作品是怎樣被創作出來的呢?讓我們跟著一個人到羅丹的工作室里看一看。這個人就是羅丹的朋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可不是羅丹的普通朋友,而是最親密的朋友,課文里是怎么說的?
生:是摯友。
師:“摯友”是關系非常密切的朋友。摯友在一起說話的時候是無話不說的。咱們跟著羅丹的這位摯友一起到他的工作室里看一看。課文的題目是什么?
生:《全神貫注》。
師:“貫”字上面的筆順容易錯,把手抬起來和老師一起寫,豎折、橫折,不能出頭,橫。(板書示范)什么是“全神貫注”?
生1:“全神貫注”的意思是注意力高度集中。
生2:就是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某件事上。
師:哪個字表示“集中”的意思?
生:貫注。
師:現在你自己讀一下課文,看看能不能正確流利地讀下來。(學生散讀全文)
師:我們請幾位同學來讀一下課文。(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對其中錯誤的讀音給以糾正。)
師:能不能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個自然段的內容。
生:第一段是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他的摯友來參觀他的一件作品。他的摯友稱贊他的雕塑很完美,可是羅丹卻覺得不是很完美,有些小問題。
生:羅丹撇下他請來的摯友茨威格去修改他的雕塑作品。
師:對,這樣概括就簡潔多了。(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糾正讀音。)
師:用一句話概括這個自然段的意思。
生:寫了羅丹細細地修改他的女像。
師:好,現在看三、四自然段,一個同學來讀。(指名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糾正讀音。)
師:這兩個自然段連起來說什么?
生:羅丹修改完雕塑后把他的朋友忘了,茨威格叫他,他才想起了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