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四冊全冊第六單元教案
(2)、“1.5億公里遠”到底有多遠?課文中怎么說?指名讀。
(3)、用我們熟悉的“步行”和“坐飛機”來舉例子,(板書)兩個例子之間用“;”,男女生分讀。
(4)、3500,二十幾,這些也都是在列數字,板書:列數字。
(5)、朗讀。課文用列數字、舉例子的方法,讓我們更形象地感受到了“遠”。
2、聽老師讀。教師故意落下“差不多、幾”這幾個詞。
沒有辦法考證,沒人知道,所以用上這幾個詞,這樣表達更加精確。(朗讀句子,感受科普文表達的精確性。)
3、這段話先講什么?再講什么?(這段話從傳說引出,再說明實際情況,中間用一個什么詞語來說明實際情況(“其實”))
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自由讀“大”、“熱”的語段,看看課文是怎樣來介紹的?讓學生動筆劃劃句子,談談感受。(給學生動筆思考的時間。)
交流:(根據學生回答,隨機點撥)
1、大——“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理解“抵”——“頂”,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130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這樣一比較,更顯出太陽的大,這種方法就叫作比較。讀句子。(列數字)
2、熱——“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六千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列數字)
(1)、表面溫度:6000攝氏度 ,聯系生活體驗。(炎熱的夏天一直想呆在空調房里吃冰棍,不敢出家門一般只有39°c左右,開水很燙手也只有100°c,)6000度呢,連鋼鐵……
(2)、點撥——“估計”,太陽溫度太高了,人們無法進行測量,所以是大概的數。
(3)、讀句子。
(4)、“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打比方)讀課后的相關資料。
(三)、理清三者間的關系:
1、這二自然段話寫了“大”,還寫了什么?“大”與“遠”的聯系。讀句子(因為……所以……)
2、用同樣的句式說“遠”與“大”的關系。如:太陽是個大火球,因為太遠,所以感覺不到那么熱了。
小結: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假設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后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
四、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同桌之間認讀生字。
(2)重點指導“抵”、“氏” 、“繁”、“蔬”等字的書寫:
a、讓學生比較“抵”、“氏”兩個字,強調“抵著”的“抵”需要底下點的支撐;姓氏的“氏”可沒有一點。
b、“繁”字用拆字法,“每”、“攵”、“系”去掉一撇組成,上寬下窄。
c、“蔬”字是形聲字,蔬菜是植物,“蔬”字是草字頭。
(3)讀寫詞語:差不多 估計 繁殖 莊稼 預防
并用“差不多、估計”這兩個詞語說話。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用上“舉例子、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自由說說太陽的特點。
2、用上“因為……所以……”說說“大”“遠”“熱”之間的關系。
二、感受太陽與我們的密切關系 學習課文第4-8自然段
學習過渡句: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課文的哪一段話最能說明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