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學雜談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區(qū)大公橋小學 蔣蓉】
〖我的“自主發(fā)展—點撥啟導”閱讀教學法概述〗
實施過程。
本教學法大體由四個基本階段組成,過程說明:
“個體嘗試”階段:以學生個體探究為主,讓學生不帶著任何任務、目標去讀,在初步感知基礎上,產生新的興趣,發(fā)現新的問題,并運用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嘗試探究。
請看《自然之道》一課教學片斷1:
學生在通過自讀、小老師檢查讀和老師共同讀等多種形式讀書后,讀準了字音,讀順了課文,緊接著:
師:當自己讀了一篇好文章,不待老師講,總有些感受、收獲、問題想說、想問,是這樣嗎?好,咱們現在就一吐為快!
生:暢談感受,并提出以下問題:
、拧∠驅У降字肋是不知道抱走幼龜會帶來如此嚴重后果?
、啤 白匀唤缰馈笔鞘裁匆馑迹
、恰 胺踩恕薄ⅰ凹湃混o止”有什么含義?
⑷ 為什么說“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伞 奥斆鳌迸c“蠢”不是自相矛盾嗎?
……
師:這些問題在哪里去找答案?
生:課文中。
師:現在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問題去讀書,去課文中找出與這些問題相關的內容,運用它們充分說明你的觀點,并把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給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斷練習讀得入情入景,留心把讀書思考時獨特的見解、新的發(fā)現、新的問題記下來。
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重難點,預設學習方法,開始嘗試讀書。“當他通過嘗試,看到自己探索的東西與同學、老師的見解一致時,他嘗到了成功的快樂,看到自己的理解與同學、老師有出入時,他會作長短比較!边@樣,就在學習中學會了避免走彎路,學會了調動生活體驗和已有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同時,這一環(huán)節(jié)給予學生足夠自讀時間,讓學生面臨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索、發(fā)現和體驗。這是落實自主的、獨立的、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的基本條件。
“小組探究”階段:學生三四人可組成探究合作小組。小組成員在各自獨立探究的基礎上,交流已有的收獲及問題,集中解答疑難,對仍存在的疑難通過查閱資料、反復品讀、下位請教等多種方式交流協(xié)作地進行深入的探究。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小組教學制,打破了學生心理定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每個學生都得到語言實踐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一個獨立、合作、高效、善于思考的學習小組,是需要長期實踐與訓練。組長會組織引導學生發(fā)言,當意見不一致時,能相互切磋共同探索,學生在這樣熱烈的研討氣氛中,會才思敏捷,暢所欲言。置身于這樣的氛圍,進而形成的“思想風暴”,最易激活人們的神經細胞,從而產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產生各種新異的思想,獲得意料外收獲。
“集體反饋”階段:學生通過各自的獨立和合作探究后,把自己獲得的一切認知在全班充分的、具體地提出來交流?梢蕴岢鰶]有讀懂的問題,可以暢談自己的感悟或體會(對一個詞的理解、對一句話的體會、對人物的看法、對表達方式的分析等等都可交流),對別人的見解有異議更要大膽提出,鼓勵不同觀點者相互爭論。對學生爭論的焦點,關注的熱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品讀領悟。在“反饋”階段,教師要不斷的煽情激趣,激勵學生比一比:看誰探究的內容多、范圍廣、內容深,看誰能探究出別人沒發(fā)現、沒留意的東西,看誰能用別人沒有用過的方法去探索、去品悟。在交流、討論過程中,由于每個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有異,理解的方式不同,生活感受不一樣,對語言文字直接地感知、領悟和對內容的把握能力不一樣,因此會大大拓寬學生看問題的視野,豐富學生各自的認識事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