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學雜談
環節二: “抑”的輕描淡寫──呈現災難發生的部分,體驗“我們”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情。
1、出示故事的結局(指名朗讀)。
2、聽了這樣的結局,你吃驚嗎?你還高興嗎?你還會為“我”的行為喝彩嗎?請你說出心中的震撼吧。
[評析:這樣的結局是令人震撼的。有個學生說,當他聽到這個結局時,他感到自己的心一下子從天堂掉到了地獄,這種刺激是他從來未經理過的,很可怕。我們教學不正是要達到這樣的砰然心動的效果嗎?沒有前一階段的情感“飛揚”,也許就沒有這種強烈的震撼。]
3、什么是“后悔”,什么是“愧疚”?你能代表人們對那些死去的海龜們做一次懺悔嗎?
4、朗讀文中表示人們此刻心情的語句。
環節三:實踐延情——對課文情感進行總結,并學會把“自然之道不可違”的道理在生活中深化。
請以導游的身份給到海島上來旅游的游客們寫一封公開信。信的內容要圍繞“自然之道不可違”的主題。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 魏蘭英】
〖閱讀教學主線要清晰〗
緊扣主題設計導入。
扣題要準。
比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級第二學期的一篇課文《自然之道》,大體內容是一直剛剛出生的小海龜被食肉鳥嘲鶇發現了,小海龜面臨被嘲鶇吞噬的厄運,人們哀求向導想辦法救下了小海龜。這時,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沙灘上出現了無數的小海龜,引來了無數的嘲鶇,更多的小海龜在眾多嘲鶇的襲擊中紛紛喪命。這篇課文旨在告訴我們自然規律是不可違背的,如果違背自然規律后果不堪設想。一位教師采用直奔課文主題的方法進入課文:
1、板書課題。
2、引導學生讀課題。
思考:什么叫自然之道,“道”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3、教師引導: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他們各自的生存規律,這些規律不能更改,更不能違背。讀讀課文想想,小海龜的生存需要哪些條件,課文的哪些情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導入環節簡潔有力,直撲課題,學生緊緊圍繞課文主題閱讀思考,較好的體現了閱讀教學的整體性特點。
【湖北省宜昌市李家湖小學 朱慶祝】
〖擷取幾片美麗的葉子──中年段語文教研組案例〗
記得我作為《自然之道》的主備人,在此課的導入設計上,就預設了四種:一種是釋題導入,即引導學生查字典明確“道”在此處取“規律”之意,課文中講了一個什么自然規律?人們是遵循自然規律還是破壞規律呢?……一種是故事導入,鏈接生活,舉人類和生物和諧共生的實例或故事來導入。
一種是整合導入,從閱讀“單元導讀”,了解本單元的主題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單元要學習的課文,這樣從單元整體入手。第四種是談話導入,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了神秘。今天,我們,就將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律。板書并齊讀課題。
在集體備課中,老師們都一致認為學習這篇課文,要時時注重鏈接生活,因為自然與人類生活、生存息息相關。在執教中,充分給足學生自主讀書的時間,并品析重點詞句,在讀議、體悟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這句話時,同學們暢說欲言。有的說:“這真是文中的作者一行七人不懂自然規律帶來的后果。”有的說:“如果向導當初堅持自己的主張就好了,就不會出現這樣巨大的不幸。”而有的則說:“向導也是迫于眾人的壓力,不抱走海龜不行。”近而有的反駁說:“就是向導這小小的一抱,就導致大批大批的海龜成了嘈鶇的口中之食。向導明知這后果,卻還是這樣抱走了這個‘偵察兵’,向導是有責任的。”這一下課堂上沸騰起來了,有的說“正因為大家給向導施壓,向導不得已才這樣做的,所以他悲傷之極,所以他才‘悲嘆’的說道”這正是學生的思維碰撞產生的火花,這正是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我不禁為他們拍手叫好,為他們富有靈性的思維和個性的表達而稱贊不已。而我則學會了“傾聽”,學會了“珍視”。全組教師一起聽課,一起議課,修改并完善教案,再由同年級教師執教。我們邊聽課邊融入其中,享受著教研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