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教學設計之二
三、拓展升華
1、直到今天,“希望工程”仍在繼續,人們的愛心還在延續,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1)學生同桌交流。(2)匯報。
2、小結:今天,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還有許多這樣的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們,同時社會上也有許多充滿愛心的人們,在人們的關懷下,孩子們又獲得了希望,讓我們也加入其中,共同關注這一雙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
四、我來試一試:
1、搜集“希望工程”的有關資料;
2、摘錄有關描寫眼睛的詞、句、段;
3、觀察你父母或同學的眼睛,抓住特點描寫一段。
。▽W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完成)(通過拓展和升華,讓學生了解希望工程十幾年來所取得的成績,了解希望工程的宗旨和意義,感受愛心的可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完成小練筆。
教學重難點:完成小練筆。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你覺得作者筆下的“大眼睛”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怎樣才能把這種美讀出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你對希望工程有了新的理解嗎?(學生談)
3、師生配合,隨音樂讀文。
二、課堂延伸
眼睛,自古以來都是詩文作者贊美的對象。古今中外,有許多描寫眼睛的詩詞、畫作、歌曲、樂曲,你都知道哪些?(最好能夠展示作品。)
三、小練筆:觀察周圍熟悉的同學的眼睛,以“眼睛”為專題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渴望讀書的大眼睛
渴望
憂郁 大眼睛 讀書
明亮
課后反思:
當我們把書翻到這一頁時,我們首先會去關注課文中的這幅插圖“大眼睛”?吹竭@張照片時,會想去解讀這是一雙怎樣的眼睛,這眼神中包含著什么,然后才想知道它的來歷及其它的情況。本著這樣的想法去設計了教學,并準備了許多的圖片和資料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拓展和升華;同時,通過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體會貧困地區的兒童在惡劣的條件下,仍然渴望讀書、渴望求知的強烈愿望。從學生的反映和課堂的效果來看,結果是很好的。首先,直觀的圖片導入、音樂的渲染、深情地朗讀,讓學生很快理解了作者的聯想,并由此逐步去了解照片的來歷、希望工程、人們的愛心援助等;接著,相關的補充圖片、老師的情景鋪設,更使學生的情感在這一刻深深地被震撼,好多學生熱淚盈眶,大多數學生默默地沉思;之后,在討論中學生真摯地談了自己的想法,表示要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并反思了自己的學習行為。我認為圓滿地完成了這一課的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