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學案例設計
案例背景《幸福是什么》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自己盡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 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該童話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幸福的真正含義.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如何讓學生從他們的話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就成了本課的難點.基于以上的情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策略.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搜集處理信息,豐富學習資源,豐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學習策略:
1,搜集現實生活中為他人謀利益的事跡,積累生活經驗.
2,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事例理解三個青年話的意義.
3,編童話,深化理解.
4,寫讀后感,內化情感.
教學步驟:
一,自學課文,理清脈絡.
二,緊扣主題,自讀自悟.
三,聯系現實,深化理解.
四,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案例描述:
從課題入手讀懂故事
我和同學們一起演唱《幸福拍手歌》,在歌聲中開始這節課的學習.在熱烈的氣氛里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感到幸福時可以有很多表達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學生頓時愕然)"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這個問題能不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請學生上黑板板書課題,讀題.)
接著我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地讀讀課文,并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糾正不當的讀書姿勢,留意學生的反映.)
學生匯報讀書情況.
張非:課文講了三位青年找幸福的故事.
林艷玲:我覺得張非說得太簡單,本文講三個年青人十年前為人們疏通了一口泉眼,砌起一口井,智慧女兒代表人們感謝他們并祝他們幸福,可他們不明白什么是幸福,于是智慧女兒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十年后他們明白什么是幸福.
(學生評價這兩位同學的答案.)
生:張非的簡潔.
生:林的具體.
師: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
生: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意義的事情.
師:他們是怎樣弄明白的呢 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文中相關的語句劃出來.
學生邊讀邊畫.
填補空白,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學生畫句子,讀課文,交流.老師總結歸納.一切照章執行.如果此時結束這一學習環節,表面看學生似乎把課文的內容已經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去太遠,孩子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相機拋出了一個問題:這三個青年為什么會感到幸福孩子們一聽,楞了.他們可能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問題.我于是引導他們:想象他們在這十年中發生的故事.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編出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例如:第一個青年和他們分手后來到了一個城市,在學校里努力學習醫術,最終成了一名在當地很有名氣的醫生.這年,災難降臨了這個城市,這里出現了一場瘟疫.許多人為了躲避瘟疫,紛紛離開這個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為醫生,他比別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脅,可是他沒有選擇離開,而是潛心鉆研醫治這場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跡出現了,他運用一種獨特的配方消滅了瘟疫.原來背井離鄉的人們又回到了生養他們的城市,往日蕭條的城市又逐漸恢復了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