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學案例設計
案例分析
1,再造想象,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我們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須酌情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里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在他們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2,多元感悟,體現語文的人文特征.
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職責,有益于別人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但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在這一課的最后,許多學生包括家長都說了很多與課文中不一樣的感受,這是真實的,是值得尊重的.
教學設計
一,歌聲導入,齊唱《幸福拍手歌》
二,揭題,解題
三,快速閱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四,三個青年人是怎樣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再次閱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五,理解三個青年說的話.
讀句子想情景有感情讀
六,按照以上的方法學習第二和第三個青年的話.
七,匯報交流
八,小結.老師演繹一首《幸福在哪里》.
九,除了勞動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之外,生活中我們還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十,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你們想知道爸爸媽媽的想法嗎 請家長談幸福.
十一,總結.
十一,作業:
1,課外閱讀畢淑敏的《提醒幸福》
2,以幸福為主題寫一篇隨筆,題目自擬